新闻复习
现场出镜:指电视记者以收集素材,播报评述新闻事实为目的,在采访现场的镜头中出现自我形象的工作方式。” 现场观察 : 现场观察是指调查者深入事件现场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细致的考察,以便获得对事物的直观而具体的印象,并据此得出可靠的结论的一种常用调查方法。 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 访问:作为一种采访活动方式,是指记者同采访对象交谈,从中弄清事实真其来龙去脉,进而收集构成新闻的事实材料。 独家报道:记者通过采访发现或发掘出不为人知或鲜为人知的新闻,并进行独家刊发的报道行为或作品,是新闻竞争的产物。 第一印象:第一印象主要是根据对方的表情、姿态、身体、仪表和服装等形成的印象。 新闻采访的定义:“新闻采访是指记者为获取新闻对客体所进行的观察、询问、倾听、思索和记录等活动。是新闻写作的前提,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 记者新闻采访活动的基本特征:1.采访活动追踪新近发生的事实2.采访活动时刻处于时效的压力下3.采访活动要贴切事实,贴近现场4.采访活动使用的是社会交往的方式。 记者采访实践中为何要访问知情人的原因:主要是为了使读者清楚了解到事件内容,而被采访的人,通常不是读者关心这件事情的重点内容,读者真正想了解的是被采访人所目击的新闻事件。新闻事件具备了发生的社会影响、背景和原因,新闻记者不仅需要对事件知情人进行采访,同时也需要通过多个渠道对新闻事件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因此,新闻记者在进行采访前,应搜集新闻事件相关资料,保证有序开展新闻采访工作 在采访任务中包含着那哪些要素:1)拿到事实。(2)拿到真实的事实。(3)拿到有新闻价值的事实。(4)拿到典型的事实。(5)迅速地获取事实。 采访的八个步骤:1)获得新闻线索。. (5)建立融洽的访问气氛。. (2)确定报道选题。. (6)提问。. (7)现场观察。. (3)采访的策划与准备。. (4)联系访问事宜。. (8)结束采访。 有什么方法可以表达记者对采访对象的尊重:一是尊重对方风俗习惯。记者在采访时应该入乡随俗,以免引起对方不快;其次是注意对方的地位身份,提问得体,不唐突、不鲁莽、不咄咄逼人,不要不合时宜地提问,也不要太让对方难堪。特别对于一些敏感的、涉及他人隐私的话题,突如其来的提问会让对方措手不及,有个性一点的采访对象干脆会拒绝回答。所以更要尊重采访对象,在征求对方意见后,再以对方所能接受的方式提出。最后,记者在对方回答问题时要仔细倾听,认真记录,不要随意打断,也不要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打呵欠或玩手上的笔,或是手机响后,不征求对方的同意就旁若无人的接听,这都会引起对方的不满。 选题的灵活性表达在那几个方面:可以选择不同的事实;可以选择同一事实的不同阶段;可以选择同一事实的不同侧面;可以选择同一事实的不同层面;可以选择纵向串联事实;可以选择横向串联事实;可以在第二落点上选题 记者可以从那些途径获取新闻线索:可通过常规方法、亲身发现、参考其他媒体、线人爆料4种主要途径获得。 如何改善记者的形体语言:新闻内容\新闻环境、着装打扮与形体语言的统一 记者访问的特征:一、没有法律的约束力 二、没有行政的约束力、 三、地位平等 四、结合自由 五、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程度高 六、所获得的信息层次多样,意义丰富、 采访的目的是什么:为了向大众传播,这是采访最不同于其他调查研究活动的地方。有四层意思,一、采访得到的材料是为了向大众传播 二、传播的目标是大众 三、采访的选题应当是大众关注的问题 四采访的材料必须通俗易懂 记者同采访对象交谈的困难来自: 采访需要占用对方时间、访问需要耗费对方精力、采访通常是不付费的 、风险成本:1.不知道说出来的材料能否被正确理解2.不知道记者的报道是否会对他们造成伤害,或是否会使他们承担某种风险 采访的选题应当是什么问题:采访的选题应当是大众关心的问题。记者要随时把握大众需求的脉搏,记者每时每刻都要关注热点话题的变化来把握选题。 新闻采访活动三大内容是什么:收集材料、认识事物、发掘报道素材。” 新闻选题的一般标准:从原则上讲,就是新闻价值。或者说,是以选题者,即新闻的“把关人”所理解的新闻价值作为选题标准。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的选题原则:即“领导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 采访活动要贴近什么:贴近事实、贴近现场 字幕是用(文字)语言组织表述用来传达(画面)信息的标志: 电视解说段落长短为实现什么而服务的:补充画面、扩大容量;整合画面、衔接内容;深化主题、更具感染力;提高深度,揭示哲理;营造意境、抒情感情;放大信息、突出细节;引导想象、加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