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三种风气”,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都在强调作风建设,弘扬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作风建设关系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执政资格和执政地位,党风问题关系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并听取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时,针对“以学正风”作出深刻阐释,强调要大兴务实之风、弘扬清廉之风、养成俭朴之风,这为党员干部进一步正作风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解决党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指明了方向。
要以“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劲大兴务实之风。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零下十几摄氏度严寒里,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阜平进村入户查看贫困户情况;大雨滂沱积水没过脚面时,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武汉向工作人员了解物流情况;黄土高原的玉米地里,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榆林和乡亲们拉家常察民情。总书记身体力行,以遍布大江南北的深刻而真实的调研,为全党作出表率。结合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想要察民情就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扎扎实实“蹲下去”,和老百姓坐一条板凳,听听群众的“心里话”,才能科学决策,进一步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要以“两袖清风存正气”的干劲弘扬清廉之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一些党员、干部缺乏担当精神,斗争本领不强,实干精神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仍较突出;铲除腐败滋生土壤任务依然艰巨”。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既要有制度的刚性约束,按照“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三不腐”要求健全相关制度,加强教育培训,进一步深化作风考核,畅通举报渠道,严肃处理追责问责,以一抓到底的耐心、定力和韧劲,驰而不息反“四风”、转作风;又应有个人的自我约束,党员干部要时刻检视自身,认真查摆作风领域存在的问题,在工作上再加力,在作风上再检视,自觉接受政治体检、打扫政治灰尘、纠正行为偏差,以昂扬精气神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要以“恒念物力维艰”的严劲养成俭朴之风。“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俭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一美德也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都老一辈革命家始终坚持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在他们眼里,自己省一点节约一点,就能为国家和人民节约一点。虽然时代变化,但是对党员干部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要求从未改变。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党员干部做到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新征程上,坚持勤俭节约,坚持“过紧日子”,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把人力、物力、财力用在刀刃上;坚持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加强考核问责,强化正面激励,让节约光荣深入人心。
“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面对新的世情、国情、党情,我们要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坚持初心使命,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不断提升作风能力,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化风成俗,让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唱响时代奋进凯歌,汇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