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级Myheart学员土木考研经验分享2-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土木考研规划
个人介绍:本人就读于西南交通大学,21年参加考研,期间一边工作一边考研,初试排名第四,总成绩排名第四,最终成功上岸东南大学。
2020年,我第一次考研西南交大,由于各种经验不足加上我自身的信念不坚定,导致最后成绩十分感人,总分308分,距离复试线差40多分。之后和大部分没考上研的同学一样,找一个差不多的工作,过着一个差不多打工族的生活。和其他去工地工作的同学不同,我的工作还算体面,在成都一家建设单位的本部工作,每天两点一线,朝九晚五。公司的工作也很轻松,福利也很好,但我始终觉得缺少了什么。每天的生活都是确定的,每天的工作都是重复的,我十分厌倦这样的生活。所以我最后决定要再一次考研,我不甘二战还和去年的自己一样,因此决定半工半考,报名了东南大学,最终成功上岸。回过头来看,其实这一段经历真的很魔幻,我从7月开始准备,但整个8月却又因为自己的懒惰荒废了一个月,等9月回过头来时,已经忘记了之前学的内容。于是每天更加努力的学习,下了班以后吃完饭,就一直学习到凌晨2、3点,有时候甚至睡觉都会梦见数学和结构力学。很多时候也感觉要坚持不下去。那时候,我就看看周围,发现如果我不坚持,那么那种单调重复的生活就会一直持续我整个一生,我便又更下定决心。考完试的当天,我站在考场外,我不知道能不能考上,但我也不担心,也不害怕。我想,如果我老了,肯定会因为当初没有考研而过着枯燥重复的生活而后悔一生。但是我就站在考场外,就算没有一个满意的答复,我肯定也会怀念这段起早贪黑,不知疲倦的生活,积极乐观的生活下去。努力总算没有白费,我从第一年的数学二82分,结构力学80分,到第二年的数学一127分,结构力学143分。
我不知道每个同学考研目的是什么,但其实,如果你对目前的生活很迷茫,也不知道将来要怎么样,那就试着准备一下考研吧。就当是对自己的一次磨炼,打磨一下自己的品行。希望每个同学也和当初的我一样,起身交卷时,能露出开心的笑容;站在考场外面,回望这大半年的时光,依然能觉得热血沸腾。


其实考研本身只是你人生中一场普普通通的考试,它和高考有许多区别。考研过程中,学习和收集考研信息两个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只是按照高中学习模式,闷头学习,并不一定能考好。因此,接下来我将从几个方面展开,谈谈我去年考研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帮助学弟学妹们能少走弯路,成功上岸。
一、考研择校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考研择校可以说是我们考研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选择了合适的学校,会帮助你更好上岸。而没有认真查阅学校信息的同学,最后考研之路可能都不会太顺利。
查阅学校信息过程中,首先是要关注学校的实力及所选专业的实力。这两点都很重要。就以厦门大学为例,厦门大学的综合实力不用多谈,但很多土木考研同学看到厦门大学土木评级较低,就放弃了选择厦门大学。正因为这样,厦门大学每年报考人数不多,收分也相对较低,相对来说更容易上岸。因为,我们要综合参考这两部分,不要因为学校或者所选专业其中一个因素而全盘否定了整个学校。
其次则是学校的各种风评和名声之类的。这种一般在各个网络渠道都能了解到。如果学弟学妹碰巧查到自己的心仪学校是网络上提到的“雷区学校”及“坑”,一定要慎之又慎。谁都不想自己的努力白费,如果辛辛苦苦准备初试复试,却因为学校的各种奇葩操作导致自己没有被录取,那谁都不能接受的。
最后我来谈谈东南大学土木。虽然东南大学,在学校和专业上,实力都很强劲,而且觉得竞争不是很大,对于学生也没有歧视,复试也是概率按照1-1.2的比例进行划线,总体来说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对于初试而言,东南大学的专业课结构力学,对比其他学校,例如天大、哈工大等学校,不算太难,只要认真复习的同学,基本上都没太大问题。复试才是东南大学难考的主要因素。但由于近两年疫情影响,东南大学都改为线上面试,复试难度大大降低。但今年复试形式仍然属于未知,如果选择想考东南大学的同学,一定要重视复试这一部分。
二、初试复习规划
对于土木学生而言,大四上半学期应该有不少的课程设计和实验,学习时间相对其他学生来说,会更紧张一些。因此,土木学生更要抓紧时间,合理规划。
1. 考研英语
总的来说,英语是一个考研过程比较吃基础的学科。英语好的同学,其实不需要很系统的复习,就能获得非常好的分数。而基础相对较差的同学,这方面一定要特别特别重视。考研英语的难度实际上都在增加,今年我身边已经有好几个同学总分不错但是由于英语未过国家线导致连调剂都没有机会。
对于英语基础较好的同学(过了六级),早期复习阶段,可以每天适当花十几分钟在APP上背一下单词,图个眼熟就行,没记住也没关系。到了9月左右,可以开始每天做2篇阅读理解真题。考英语二的同学只做英语二就行,考英语一的同学建议先做英语二的。11月左右,可以开始复习英语作文。12月时,每天再花点时间重温之前做过的真题,保证每天做阅读理解的感觉。
而英语基础不太好的同学。早期,每天早晚可以花大概20-30分钟背单词。如果语法等方面有欠缺或者读不懂长难句的同学,在6、7月时要着重复习这方面,一定要在8月前将这方面克服掉。到了9月,每天大概花1个小时做阅读,然后每周写1篇大作文、2-3篇小作文。11月开始,结合自己的平时的积累,以及各个机构出的作文辅导书,自己总结出一个大小作文的模板,保证每周写一篇大小作文。同时,也要保证每天都做2-3篇阅读理解保持状态。
2. 考研数学
其实对于数学复习,我相信大部分学弟学妹从各个渠道都已经有个大概的了解了。其实我认为,数学复习的核心就是一个字:刷。从复习初期,一直刷到考研当天,一刻都不能停下。
总的来说,数学复习阶段分为基础、强化和冲刺三个阶段。但是我认为,就是两部分:学习知识点和做题。学习数学,每天的工作就是先学习知识点,再做题。
我个人推荐,基础阶段最好从4月开始,每天大概保证3-4小时数学学习的时间。学习完一部分的知识点后,立马做对应部分的习题,保证每天能有40个题的题量。一直到7月份,开始准备强化阶段。实际上,强化阶段就是把基础阶段的部分重新学习,并加深理解。这一时期,你会发现你原来很多觉得朦胧模糊的知识点,突然变得很清楚。这一阶段,保证每天4-5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模式和基础阶段相同,仍然是学习知识点与做对应的习题,每天保证能做60-70个题。
到了9月,大家各部分知识应该都有大概的掌握了,这个阶段就一直疯狂刷题,每天做70-80个数学题。遇到不会做的或者没接触过的,看看答案,如果是知识点没掌握,不知道的,一定要去翻书去看视频弄懂。这个阶段是数学提升最快的时候,也许你在之前还看到题不知道如何下手,通过这个过程以后,你会发现你已经对大部分题都形成了肌肉记忆,看到题干就下意识知道要做什么了。
10月左右,各个机构的模拟卷都陆续出版了,这个阶段,我们就要考试模拟考试状态了。模拟卷与真题试卷,交替着做,每两天做一张或者每天做一张都可以,并且最好严格按照考试的时间,模拟真正的考试状态。如果说刷题的阶段是决定你考研数学的下限分数,那么这个阶段是决定你考研上限分数。考试和平时做题的时候差距真的很大,同学们一定要多刷模拟卷来提前模拟考研当天的高压状态,从10月一直持续到12月,一直到考研前一天,每天都要做题,最好每天都做一套卷子。如果你能最后做50套模拟卷,且每张卷子的分数都能超过100,那你最后的考研数学的分数一定会给你一个超大惊喜。
最后的10天,除了做模拟卷之外,最好抽空每天回顾一下知识点,从开始到结束,大概就30分钟,再看看自己有没有遗漏的知识点。
其实数学复习就是很简单,多做题。从复习的第一天,一直做到复习的最后一天。
3. 考研政治
对于政治复习,同学们大可不必担心,每年政治的分差都不大,大家复习的情况也大致差不多。我推荐大家从9月开始即可,每天睡前可以花30分钟左右在APP上做一下选择题即可,没必要买参考书。等11月12月肖四肖八出来了,就做选择题,看看简答题即可。最后着重背一下肖四的简答题。总而言之,政治是相对来说比较难考高分,也比较难得低分的学科,花很多时间复习极其不划算,建议同学们把政治复习当作缓解压力的一个环节,睡前看一看,临考前在着重背一下,问题都不大。
4. 专业课复习
东南大学专业课考的是结构力学。结构力学考试基本上全是大题,内容从几何组成分析一直到稳定性验算,每章一个大题。大题的计算量一般都很大,答案的数字也会比较奇怪,但题目本质其实不算难,大部分题按常规思路都能解答,因此计算时一定要非常仔细。东南大学计算题的结构和别的学校相比,不算很复杂,基本上都是常见的结构类型,更加注重基础的考察。相对于其他学校而言,东南大学的题目有自己独特的偏好,尤其对于合理拱轴线和弹簧情有独钟,但是只要认真复习了,这些题目都会迎刃而解。
大部分同学可以早点开始复习结构力学,基础很差或者原来没学习过结构力学的同学最好再提前一点。每天复习的模式依然是学习知识点和做题。大概要保持3-4个小时左右。到了大概8-11月期间,就是的刷题环节。刷题过程中,每个环节必须要保证能完整的写出步骤和计算出答案,这一点相当重要。东南大学结构力学考试虽然允许带计算器,但是计算量依然庞大。我周围不少的同学,就是缺少了计算这一部分,导致临到考场时难以理清思路,每个题都无法计算出答案。
从11月开始,开始模拟做东南大学的真题。东南大学的真题每年风格都会有一点变化,早年的真题与近几年的真题差异比较大,所以推荐同学们可以从21年真题开始,倒着做。其中早年某几个题难度过高,考研过程中应该不太会再出同样的类型,到时候同学们自行取舍就好。
做习题的过程中,遇见很难分析的结构时,应该自己先独立思考应该怎样处理,再和答案对照看看自己的理解是否有误。这个过程是学习结构力学很关键的步骤。不管书上再怎么和你表述,那都是很抽象的文字,只有你自己通过思考得到的结论,才能帮助你更好的理解知识结构力学。东南大学的考试中,也会有一两个结构较难的题目,考场上极其需要这种独立思考推导的能力。当初我学习过程中也是很难有一个很好地思考方式,导致学习过程中经常卡壳,一个题一个小时做不出来。如果同学们靠自身学习结构力学是经常处于这种学习状态的话,可以找一下结构力学相关的视频课学习一下。我个人推荐My heart博士的课程,博士课程里面对于这种独特的结构力学思维方式的训练做得相当出色。通过视频课的学习,我相信同学们吃从一开始学结力时,只会按部就班,一遇到难题就不知道从何下手,能逐渐转变到能够独立思考,利用结构力学思维方式真正的学懂,学明白结构力学。
我个人认为东南大学结构力学的考研更加重要的是要掌握计算步骤的原因,即为什么要做这样一步?初学结构力学,很大部分同学也只是按照课本上的固定步骤来作答,第一步怎么怎么样,第二步怎么怎么样。这其实也没太大问题,但是如果遇到一些灵活性较强的题目,或者结构稍微一复杂,那么就会陷入困境。很大部分同学学习结构力学都没有搞清楚图乘法是什么原理,虚功原理又是什么,只是按照课本上的步骤按部就班的做,可能平时遇到简单的会做,以为自己掌握了。但是一旦遇到复杂题目,那么没有掌握原理的同学,基本上很难靠自己的能力独立推导出来如何作答,而这恰恰是我认为学习结构力学的核心。
结构力学的复习,刚开始会很痛苦,慢慢到后期会变得轻松起来。同学们复习一定要努力迈过这第一道坎,之后便会如鱼得水。等到临考前,多做一点难度较大的题目锻炼自己的承压能力和独立思考推导能力,等到后面上了考场就是“大杀四方”。
三、资料推荐
以下推荐资料均为我去年实际用过且感觉很好的学习资料,仅作参考。各个同学可能喜欢的风格不太一样,一切按照自己喜欢的进行选择即可。
英语:一个背单词的APP,如墨墨背单词或者百词斩等均可。真题推荐买张建的黄皮书,内容充实,作文的范文也很好。阅读理解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看看唐迟老师的阅读的逻辑。作文推荐看潘赟老师的视频课。
数学:基础阶段推荐武中祥老师和李永乐老师的全书和课程,概率论老师推荐看Kira老师。买视频课程对应的参考书目即可。练习册推荐李林880和李林108,以及2019年的660。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再多做一本李正元的全书。李正元老师的全书写的很详细,基本上做一个题就相当于做了一类题,但是内容很多,很难坚持学完。模拟卷我推荐是都做,不要放过市面上任何一套模拟卷。推荐顺序:李林,李永乐,李正元,合工大共创超越,张宇,汤家凤,李艳芳。
政治:准备一个做选择题的APP和肖四肖八即可。强烈推荐10月份看一下腿姐的技巧班,这个课程不仅讲解了选择题做题技巧,还会帮你串联一遍知识点,非常有用。
结构力学:习题册做于玲玲的结构力学即可,每个题做上个2-3遍。教材可选的范围很广,都可以使用,但是东南大学的教材难度太高,和考研的风格不是特别得相似,建议只作为辅助教材学习。基础较差的同学或者独立学习结构力学很困难的同学最好是报名一个结构力学辅导班。很多抽象的概念和知识单纯靠看书很难弄明白,而视频课就能很好的帮助你理解和掌握这些抽象的概念和知识。视频课的部分我跟了市面上大部分的几个主流机构,也看了一些慕课教学,总体而言,大部分内容差不多,而且部分机构的课程相对来说比较坑,讲解员的水平不是特别高,基本上是按照课本的知识讲解,没有自己的思考,可能对学习结构力学来说还有负面效果,购买课程前建议先咨询一下学姐学长。针对于原理的讲解和结构力学思维培养的方面,My heart博士的课程更优秀一些。他的课程中尤其对于结构分析这一块,尤其是弹簧部分的讲解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很容易让你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其实每个考研的同学都不容易,我深刻能体会深夜那种孤独感和无助感。这其实是人生的一道关卡,打败BOSS就能获得好“奖励”。我相信,同学们只要专心“练级”,好好打造“装备”,战胜考研一点也不困难。付出一定会有收获的,希望来年能南京,为各位学弟学妹接风洗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