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不能再犹豫了,一定要出重拳——苏联152毫米坦克炮发展史

2022-01-31 15:02 作者:冷烤馒头小摊贩  | 我要投稿

写在前面的话

这里先给各位观众道个歉,10月份国庆的时候已经开始给观众画这个152毫米坦克炮的大饼,那时候还想着国庆之后写完,结果写着写着烂尾了,把这事给忘了,结果后面的几个月这期就开始疯狂跳票。我也是前几天翻翻我以前写过的文章才想起来我是一个火炮UP主,看了看草稿箱发现原来还有这么个大饼(大悲)

街道上的怪物—M10T

当你第一眼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你可能没反应过来,这门炮其实是神教KV-2上的火炮,给德军和游戏玩家都带来了不小的阴影

使用MT-1型炮塔的早期型KV-2

到了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红军开始寻找152毫米M1909和152毫米M1910榴弹炮的替代品。这些火炮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研制的。而且他们有机动性差,高度和导线角度不足,射程比较短的毛病。后来苏军给这两种火炮进行了一次现代化升级,升级过后的火炮分别被称为M1909/30和M1910/37榴弹炮,但这些是相对较小的升级,实际使用体验也没有提剩多少,也就那样。

升级过后的M1909/30
升级过后的M1910/37

因为当时苏联并没有研发现代火炮的经验,于是他们找上了德国人。与此同时德国正在受“凡尔赛条约”的种种限制,正在寻求继续发展武器的方法。这下可好,两边一拍即合。德国提供了一门重型榴弹炮设计,苏联人将其称为152毫米M1931(NG)。

152毫米M1931NG的线图

这里有一张标注为M1931 NM的东西,虽然这两个都是莱茵的产品,后缀也及其相似,但这两个其实并不是同一个东西(这里我原来搞错了,感谢群友“向星海前进”大佬的指正)

这不就是SIG33吗(恼)

很快,Motovilikha机械厂(MMZ)就承担了生产这种新型榴弹炮的任务。然而,在1932-1934年,只有8门M1931NG火炮被生产出来。因为这一设计对20世纪30年代初的苏联工业来说太复杂了。

不过这种因为设计过于复杂导致生产过于缓慢的情况在30年代经常发生,像当时的122毫米M1934榴弹炮。不过这些早期的失败给了苏联的火炮设计提供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1937年,彼得罗夫和他在Motovilikha兵工厂的设计团队开始设计M-10榴弹炮。同年8月1日向炮兵局提交了技术文件,并在11月2日制造了第一门样炮。而火炮射击试验则在1938年10月19日至25日进行,不过当时送去实验的火炮有两门:302号样炮(L/25的身管)和第303号样炮(L/20的身管)

后面的量产型号基本上都是沿用303号样炮的设计

后来的射击试验证明,303号样炮在各项性能指标上比302号更优秀。但试验还显露了火炮结构上的许多缺陷,例如:榴弹炮的炮架强度不足、后坐力缓冲装置漏液、悬挂不可靠等。

在1939年年初的陆军试验中,又提出了一种加长炮管的设计。1939年12月22日至1940年1月10日又进行了一系列射击试验,但是在1939年9月29日第三轮试验开始之前,这门火炮就被苏军定型为1938年式152毫米师用榴弹炮

行军状态中的M-10榴弹炮

1941年6月1日,苏联红军拥有一千多门M10榴弹炮,但大部分都在巴巴罗萨行动开始初期就被德军摧毁或缴获。德军缴获的M-10榴弹炮被称为152mmSFH 443(R)。芬兰军队在1944年从德国购买了57门152mmSFH 443(R)榴弹炮。

然后芬军又拿回去将这门榴弹炮命名为152mm H38并分发给五个重炮营,并在战斗中积极使用。芬兰人很喜欢这门榴弹炮,即使二战结束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M-10仍然在芬兰军队里服役。1980年,芬兰人想对他们进行一次现代化升级,但这一想法很快被放弃了。这些M10一直存放在军火库直到2000年才被宣告报废

总座高见——ML-20S/ML-20SM

ML-20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沙皇俄国,那时施耐德制造的152毫米M1910榴弹炮可以称为世界上最好的榴弹炮——至少在弹道性能方面没有比它更好的火炮了。

M1910

在苏俄内战结束后,苏军认为自己手上的M1910已经跟不上时代了,需要进行一些现代化升级。虽然172厂给他们做了两次现代化工作,然而和M1909一样,小小的升级并不能给火炮的性能带来质的飞跃

M1910

此时,172厂准备想开始第三次M1910榴弹炮的现代化工作,但红军炮兵总局认为他们与其现代化这些一战前火炮倒不如研制一门新的榴弹炮,给M1910做多少次现代化工作去他还是M1910,拉就是拉,这是原罪.

172厂看斗不过红军炮兵总局,于是便放弃了M1910的第三次现代化改进工作,转而去研制新的榴弹炮,这个新型榴弹炮项目总共有两个成品,一种是以炮兵总局为主导的ML-15,另一种这是以彼得罗夫为主导的ML-20榴弹炮

战斗中的ML20

ML-15榴弹炮于1936年4月进行了地面测试,在1937年3月开始第二次测试。测试的的结果令苏军很满意,甚至有一些苏军高层建议立刻开始ML-15榴弹炮的生产工作。

1936年12月25日,ML-20开始接受测试,在实验中暴露了行走装置的问题,但也通过了实验。但相比于ML-20,ML-15更加移动速度更高,而且拥有更轻的重量和更现代化炮架。

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ML-20打败了ML-15进入了苏军服役,但是有关为什么ML-20能够进入苏军服役直到现在仍然有很大的争议。

也许是因为生产ML-15要开一条新的生产线,而新开一条生产线需要时间和金钱,而且苏军发现生产ML-15比生产ML-20的工时要多得多,这点苏军是不能忍受的。虽然ML20的重量比ML15大,但这种缺点放在在苏军眼里完全微不足道。不管怎么样,在1937年9月22日,红军将这门火炮正式定型ML-20。

ML-20

ML-20使用螺栓式炮闩,反后座装置则使用液压轴脊柱式

ML-20S的炮闩特写
SH

ML-20S为ML-20的自行突击炮版本,以前苏联人都喜欢把装在正经坦克上的主炮的型号加个“T”,而突击炮或自行火炮则会加个“S”

生产中的ML-20S

而ML-20SM是704工程自行火炮的主炮,和普通ML-20的区别是ML-20SM没有炮口制退器,身管更长

704工程

弹药环节

虽然ML-20是一门榴弹炮,但苏军也是给他研发了穿甲弹的,但主要弹种还是以高爆弹为主

当然啦,有些没有图片的弹药只写了数据

APHE-BR-540

战雷里的数据,不过这个穿深数据好像是M64火炮上的

让我们来看看现实里是什么样的

BR-540

重量:48.8KG

装药:0.66KG

弹速:600M/S

射程:4KM

APHEBC-BR-540B

BR-540B

重量:46.5KG

装药:0.48KG

弹速:600M/S

射程:4KM

HEAT-BP-540

BP-540

重量:51.07KG

装药:3.2KG

弹速:573M/S

AC-G-530/AC-G-530Sh

重量:40KG

装药:5.1KG

G-530Sh和它的重量和装药完全一致,应该只是炮弹气动外形的优化

AC-G-545

G-545

重量:56KG

装药:4.2KG

SAP-1915/1928型海军半穿甲弹

重量:51.07KG

装药:3.2KG

弹速:573M/S

HE-F-OF-530A/HE-F-OF530

OF-530

重量:40KG

装药:5.47-6.86KG

HE-F-OF-540/HE-F-OF-540Zh

OF-540

重量:40KG

装药:5.66KG

照明弹——S-1

s-1

重量:40.2KG

照明时间:40秒

榴霰弹——Sh-501

重量:41.16-41.83KG

装药:0.5KG(里面含有680-690颗钢珠)

Sh-501T

重量:41.16KG

装药:0.5KG(里面含有680-690颗钢珠)

另外,我还找到了这个加长版ML-20的模型:

是你,D-4S!

费迪南你是一个一个一个——BL-7/BL-8

正如我们所熟知的那样, ML-20榴弹炮用来对付德国坦克非常有效。在打高爆弹的时候经常能把虎式和豹豹里的车组成员震得七荤八素。

被ML20正面击穿的黑豹

然而,在费迪南这种高防护重火力自行火炮加入战斗之后,其200毫米的正面装甲让苏军装备的火炮颇感疲软。于是苏军开始寻求一款大口径高初速火炮来对抗这种坦克。

被152毫米炮弹命中的费迪南

但是在战争情况下全新研制一门火炮并不现实,所以172厂将目光瞄向了苏军内部比较冷门的BR2型火炮,BR2火炮拥有很长的身管,172厂认为BR2的性能比较符合苏军对于高初速的要求

BR2火炮

而且这门火炮先前已经装上具有实验性质的SU-14自行火炮参加了莫斯科保卫战,并取得了一些战果

拥有全封闭战斗室并安装BR-2火炮的其中一台SU-14-2自行火炮,另外一台是安装B-4榴弹炮的,装备B-4榴弹炮的SU-14-2实车在1960年报废

于是172厂一拍大腿,好啊,就是你了。他们以BR2为基础,做一些改装,弄出了拥有相同弹道性能的BL-7 (OBM-43) 火炮。当时人民武器委员会的人和172厂的人开会,商讨新152炮的研制事宜,会议上伊万诺夫建议,100厂将他们研制的新的152毫米的BL-7火炮装在ISU-152上。这种火炮拥有有152毫米BR-2型火炮相同的的弹道性能,足够可以暴打当时德国的一票坦克。

装备BL-8火炮的246工程试验车

通过246工程试验车的实验,172厂针对火炮暴露出来各种问题做出了一些修改,然后将其命名为BL-8火炮。

BL-8火炮

BL-8火炮无论是在游戏里还是在现实里都是一门威力巨大的火炮,它可以将43公斤重的152 毫米炮弹加速至900M/S。

152毫米的穿甲弹,其破坏效果可谓是不言自明:

射击150毫米装甲板。其中1-4号弹孔是装甲板以30度倾斜的时候射击的。而5号和6号弹孔是垂直入射的
射击180毫米装甲板板。9-12的弹孔是垂直入射的。照片5是装甲板的正面,照片6是装甲板背面。
 射击203毫米装甲板。13-16弹孔是垂直入射。照片9是装甲板的正面,照片10是装甲板的背面。

时间来到了1944年12月,BL-8火炮进行了一场射击测试,在实验中苏军发现车组成员在ISU-152上操作火炮非常困难,而且炮口制退器和反后坐装置不是很可靠。而且BL-8还有一个非常大的缺点——它太长了

确实挺长的

过长的炮管会影响坦克的机动性,因为火炮太长的话在越野时容易把火炮插进土里,损坏火炮。正是因为BL-8所暴露出来的种种缺陷,苏军对BL-8设计并不是很满意。并要求继续研制火力更强的火炮,于是172厂将BL-8进一步改进成为BL-10火炮

上面是装BL-9(OBM-50),下面是装BL-10(OBM-53)

但是那个时候二战快打完了,而且苏军发现自家的D-25T可以有效制服动物园,所以这个ISU-152BM的项目就被取消了——不过这是后来发生的事情了。

在整个开发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实验火炮,其中有一门标有#4的BL-7火炮被收藏在在哈萨克斯坦的武装博物馆中

据传是BL-7样炮的图片

寄老师的课堂开课啦——BL-10

在这部分我们不得不提到一种车了,叫ISU-152BM,实际上ISU-152BM是一个系列,意为ISU-152火力增强型 

ISU-152BM

BL-10火炮实际上是师承BL-8火炮,因此它们拥有相同的弹道性能和相同炮弹初速。但他们的炮闩不同,的BL-8使用的是螺纹式炮闩,而BL-10使用的是更加现代化的半自动滑动炮闩。而BL-10的炮管长度也比BL-8略短

据说是BL-10的炮闩

1944年7月,装备BL-8火炮的ISU-152-1在列宁格勒火炮试验场开始试验。实验中暴露炮管强度过低,火炮寿命不足,火炮的人机工程差等问题,所以试验未能通过。苏军要求172厂把BL-8返厂改一改,消除在设计实验所暴露出来的缺点

安装BL-8火炮的ISU-152-1样车

172厂花了一个月的时间修改了BL-8火炮,修改过的BL-8火炮被重新命名为BL-10。有趣的是,BL-10的射击实验原本安排在1944年8月底,但是因为新型的穿甲弹弹壳的交货延迟被推后。所以装备BL-10火炮的ISU-152-2直到12月才被送去被拉去位于列宁格勒的火炮试验场。

安装BL-10的ISU-152-2样车

在1944年12月,BL-10型火炮开始进行射击实验,但还是和BL-8一样,因为火炮寿命过短和火炮太长和越野的时候容易捅地板等问题,ISU-152-2未通过试验 。实验过后BL-10型火炮送回172厂做进一步调整 。但直到1945年7月172厂只生产了一个新炮管。随后BL-10项目就因为卫国战争的结束而被苏军取消了


*小  寄  巧:如何辨别BL-8和BL-10两种火炮

BL-8的炮管长度比BL-10略长,而且BL-8和BL-10的炮口制退器和炮盾也不一样,不过这些在远古黑白照片上都是极其微小的不同,又不是人均显微镜(

找   不   同

如上图所示,除了这些细节不同以外,还有一个辨别他们的办法是可以看这两种火炮的反后坐装置前面的炮盾的那块凸起来的地方是否是斜着的,搭载BL-8火炮的ISU-152的那块突出部和原来的ISU-152一样,是平着放的

突出部水平,搭载的是BL-8火炮

而搭载BL-10火炮的ISU-152BM的突出部是斜着的,炮盾制式也和BL-8有所不同

突出部是斜着的,是BL-10火炮

谜  团——M-31/M-48

与拥有厚重装甲的重型坦克一样,苏联人认为他们未来的自行火炮也应当拥有厚重的装甲来保护车组成员,还要有长身管大口径火炮,给敌方坦克或者阵地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704工程

虽然苏联人对于长身管152毫米坦克炮的研究从1944年就开始了,但是那些火炮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像是困扰BL-8和BL-10的火炮寿命问题)

这些重型自行火炮的底盘在1945年就已经出厂,但改装工作却在一年之后才开始,它们大多是以IS-7或IS-4这些重型坦克的底盘上研制的。比如我们熟悉的261工程和263工程

261工程
263工程

当时苏联人想在IS-4和IS-7的底盘上分别弄一种重型自行火炮,基于IS-4底盘研制的自行火炮项目叫做715工程,而基洛夫工厂基于IS-7底盘研制的自行火炮被称为261工程或263工程,但不知道M-31到底是给261准备的还是给263准备的。唯一的共同点是两个厂研制的新型自行火炮都使用了172厂新研发的152毫米M31火炮,根据一些资料记载,这种火炮的弹道性能和老朋友BR-2相似。

使用M-31火炮的263工程和261工程渲染图。网上并没有261工程1型的线图,但是有些资料认为261工程1型是一种前置封闭战斗室的自行火炮。虽然他的真实外观已经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261工程1型的外观应该更趋向于263工程3型和263工程的那种后置战斗室布局。

后来,172厂在M-31火炮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威力更强的152毫米火炮,这种火炮被称为M48,M48的设计与M-31相似,也配备了一个类似的炮口制退器,但M-48的炮口初速提高至1000米/秒。M48火炮计划安装在拥有半开放战斗室的262工程(261-2工程)自行火炮

安装152毫米M-48火炮的262工程,这个方案也就是261工程2型

说到那个前置炮塔方案的261工程和263工程也不是一点依据都没有,有一张安装M-48火炮的坦克图纸,在图纸上可以看出这种神秘的坦克具有一个前置战斗室。虽然图纸上的坦克的首上拥有一些261工程车体的特征,但是必须指出的是,相似并不等于一定是。因此这种拥有前置战斗室并且安装152毫米M48火炮的坦克到底是什么型号至今仍然是一个谜团

安装M-48火炮的神秘坦克线图

叛逃的蟋蟀15——M-53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2辆车了——SU-152P/116工程自行火炮和268工程

116工程

M53火炮设计于1946年,是M-31,M-48的同期项目,不过M53火炮是专门为116工程自行火炮而设计的。也许是为了减轻后坐力,M-53火炮初速只有760米/秒,比M-48低了不少。M-53火炮及116工程自行火炮都在1948年制造完成。但因为在测试中搭载M-53火炮的116工程暴露出射击精度不佳的问题,于是116工程就被苏军搁置了下来,不过M-53火炮经过修改之后成功地运用到了后面的自行火炮上面

1952年为了适应安装在重型自行火炮上的M-53火炮线图

这时,苏军内部出现了一个基于730工程重型坦克(T-10坦克)为底盘的重型自行火炮的研制项目,这个重型自行火炮项目最开始由P.P. Isakov领导,后来由列宁格勒厂的特别技术设计局(OKTB)负责完成研制工作,不过一开始这个项目没有任何工程代号,268工程这个代号还是后来才给的

730工程实车

苏联人根据730工程的车体研制了三种不同的自行火炮,其中两种的外形和真正的268工程相差甚远,但这个重型自行火炮项目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使用修改过的M-53火炮。

第二种基于730底盘研制的自行火炮方案,也就是俗称的268工程2型

第三种自行火炮方案带有一个炮塔,因此其看起来更像是重型坦克而不像是一辆自行火炮,但因为要搭载沉重的M53火炮,所以苏联人削弱了其一些装甲。

1952年4月,火炮装载炮塔里的3号方案

时间来到1952年夏天,这个基于730工程的底盘研制的自行火炮项目定型,被称作268工程。1952年12月18日,狗腿子科京在2号样车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修改过的方案被称为268工程4型,虽然第4种与第2种衍生型号在外观上相似,但实际上做了大量更改。

268工程4型

而修改过的3号样车,则为《坦克世界》玩家所熟知的“坑车”——268工程5型

相比于3型,5型的炮塔被重新设计,为车长配备了一个测距仪,为装填手配备了弧形枪管机枪。两个重新设计的项目都继承了KPV 防空机枪。 

让我们回到最开始还没有代号的两辆样车,实际上当时苏联人是想给这个重型自行火炮项目上一种以M-53为基础并结合了122毫米M-62坦克炮的一些零件所研制的新152火炮,这个新152火炮炮口初速为740米/秒,总重5100公斤,不过这个火炮项目并没有任何工程代号

根据一些俄罗斯资料的说法,M-53火炮下马的原因也许是因为火炮身管太长,适应不了268工程那种和T-10相近的战斗室位置,因此被炮口初速相同但倍径更短的M64火炮所取代了

安装M-64火炮的268工程

榴  弹  炮—M-64

在268工程还在研制之时,172厂并没有闲着。在他们研发的122毫米M62-T2坦克炮计划安装上用摇摆炮塔的752工程和常规布局的777工程之后,彼尔姆的设计师于1954年初开始研究新152毫米火炮。

752工程线图

时间已经来到1953年,此时从M-53火炮设计以来已经过去了七年,M-53火炮的修改版也准备装到不断修改的268工程方案上去,但同时一门新研制的152火炮的研制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几个月之后,一个被称为M-64的新152毫米火炮被研发出来。虽然它的炮口初速度和M-53几乎一样,但炮管长度要短的多。

搭载M-64火炮的268工程

首门M-64火炮于1955年12月下线,1956年2月,经过一系列的工厂试验之后,第四门生产出来的M-64火炮被送到位于列宁格勒的基洛夫工厂,同年第一辆268工程走下了生产线

268工程样车

但好景不长,从1955年开始,苏联新一代重型坦克像277工程,278工程正在研发当中,他们的装甲防护特别好。苏联人突然意识到:M-64自家的坦克都对付不了,那更别说北约的坦克了,他们的坦克设计师也不是吃素的。也就是说,搞出来新的自行火炮却装备了一门已经过时的火炮

277工程

而且此时苏军对ISU-152这些二战老车的现代化改进工作已经开始。虽然ISU-152上的ML-20S火炮在所有参数上都不如M-64火炮,但这并不是268工程能够代替基数庞大的ISU-152的资本

做过现代化改进工作的ISU-152,被称为ISU-152K

更要命的是,1957年5月8日,苏联部长会议批准了装备制导导弹的坦克和自行火炮的工作,这直接判了268工程的死刑。赫鲁晓夫非常喜欢导弹这种武器,而且反坦克导弹相比于火炮来说结构更紧凑,发射方式更加简单。这种种因素都让268工程称为苏联重型突击炮的绝唱

与此同时,在T-10底盘上研制重型坦克歼击车的工作仍未停止。1957年,基洛夫工厂开始研制一种重型反坦克导弹发射车,被称为282工程。虽然她经常被冠以坦克的名号,但实际上它是一种重型坦克歼击车。282工程最开始预计使用的主武器是直径为170毫米的"萨拉曼德拉"反坦克导弹。但是后来NII-48无法完成"萨拉曼德拉"反坦克导弹的研制工作,因此282工程的主武器发生改变,改成了152毫米TRS-152反坦克导弹导弹(22发)或TRS-132反坦克导弹(30发)。改变主武器后的282工程被称为282工程T型

282工程T型的草图

不过后来因为一些控制问题,282工程T型项目被取消,只制造出了一辆实车

282工程T型的实车

时间来到1959年,基洛夫工厂对282工程T型的失败仍不死心,又捣鼓了一个基于282工程T型的改进型号,这个改进型号被称为282工程K型。坦克的两侧各配备一个TRS-132发射器,每个备弹20发。后部安装了一个152毫米的PURS-2导弹发射器,备弹9发。火控系统完全照搬282T工程。由于282T工程的表现不佳,因此282K工程一直停留在纸面上。

282工程K型的线图
laoreny——M69

钓鱼佬永不空军—M-69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辆车——ZIS-120120工程

zis-30-152(确信)

时间来到了冷战刚开始的五十年代中期,苏联为了应对北约坦克的威胁,开始了一个叫“塔兰”项目。虽然苏联已经发现了导弹这类的制导武器打击坦克方面的潜力,但是苏联人又认为新技术不是那么靠谱,所以又走回了给装甲底盘加装大口径高穿深反坦克炮的老路子。作为这个项目的最终成品是120工程和它所搭载的M-69型152毫米滑膛炮。无论是120工程本身还是其搭载的M69滑膛炮,在那个年代都是非常先进的。

库宾卡坦克博物馆里的120工程,那152毫米M69滑膛炮长的跟钓鱼竿一样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塔兰”计划到底是什么
1957年5月,苏联部长委员会的若干决议决定开发新型装甲车辆来打击敌人坦克。这个项目有两种方案,一种是通过当时新兴的反坦克导弹来打击敌人的坦克,最终的成果便是广为人知的IT-1导弹坦克

IT-1坦克

另外一种就是通过安装传统大口径反坦克火炮的自行火炮项目,这个便是120工程。

120工程

根据既定战术指标要求,新的自行火炮重量不能超过30吨,并且能低于中小口径武器的袭击。而火炮则要求重量不能超过4.5吨,而且能在3000米的距离上击穿300毫米倾斜30°的轧制均质钢板。120工程整个项目由乌拉尔设计局和9厂负责,而火炮在彼尔姆机械制造厂设计制造。彼尔姆的设计师们经过一系列理论计算之后,给出了130毫米和152毫米两种口径的方案。同年年底,彼尔姆厂已经完成了这两门不同口径火炮的设计工作,130毫米的线膛炮版本被称为M-68,152毫米的滑膛炮版本被称为M-69

M-68是一门130毫米的线膛炮,炮管全长10405毫米,80倍径,使用整装弹药。炮弹出膛速度可以达到1800M/S。全炮重3800KG,比苏军的最低要求少了700KG。当时有人提议设计一种9公斤重特制的穿甲弹药,以满足苏军对于穿深的要求,不仅如此,彼尔姆厂还给M-68火炮配备了破甲弹

而M-69是一门152毫米的滑膛炮,炮管长度和M-68一致,长径比为68.5,火炮的重量恰好卡在苏军4500公斤的最低要求线上。炮弹出膛速度未1700M/S,比M-68略低。因为其152毫米的巨大口径,因此M-69的穿甲弹和破甲弹重达11.5公斤

M-68和M-69各数据的比较

有趣的是,1958年2月,在国防技术委员会的一次会议上,他们将M69原来下达的“要求能在3公里外能够精准击中3米高的物体”的距离缩减至2.5公里。其他要求保持不变。

搭载M69火炮的120工程

M-68火炮和M-69火炮的制造和测试总共花了一年的时间。射击测试是在工厂试验场上使用M36-BU-3弹道装置进行的。在测试过程中,苏军获得了不少这两种火炮的对比数据
1959年3月,事情迎来了转折。当时苏军内部举行了一次新的会议,确定了120工程的最终方案,因为苏军认为152毫米M-69火炮能在120工程上拥有更高的灵活性,所以130毫米的M-68火炮惨遭下马,并没有进一步发展

1960年初,乌拉尔厂收到了两门实验性的M-69火炮样炮,于是乌拉尔厂很快就把这两门火炮安装在120工程的炮塔内,紧接着120工程就开始接受工厂测试。不过好景不长,使用M-69火炮的120工程的测试仅持续到了6月初就被叫停。因为5月30日那天,苏军又举行了一次部长会议,会议上苏军决定停止120工程的研发工作,因为他们认为120工程已经有点过时了。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当时125毫米滑膛坦克炮的研制工作已经开始,在125毫米火炮和反坦克导弹的影响下,最后120工程被取消,生产出来的120工程被送去库宾卡博物馆养老了。

在库宾卡养老的120工程

夕阳下的余晖——LP-83

20世纪80年代,苏联开始研制大口径滑膛坦克炮的相关工作,130毫米、140毫米和152毫米各种口径大威力坦克炮均有涉猎。短短几年时间,坦克与火炮都建造出来了

安装152毫米LP-83火炮的线图

经过苏联几家设计局的通力合作下,这个大口径坦克炮项目迎来了第一个成果——152毫米LP-83型火炮。苏联人把LP-83火炮安装在台架上进行测试,台架试验完之后他们把火炮装在一辆经过深度现代化改造的T-80BV的炮塔上,这个经过改造后的T-80BV被称为292工程

292工程

相比于T-80BV,292工程开发了效率更高的新型反后坐装置。在这个新型反后坐装置的作用下,即使口径比125毫米大了不少,但后座行程依然和2A46差不多。除此之外,苏联人还给292工程开发了一种新型自动装填系统,把待发弹药全都丢到尾仓去。因此292工程从外观上和T-80BV最大的不同就是炮塔后部多了一个尾仓

注意炮塔后部的尾仓

1990年-1991年间,292工程开始了射击实验。在实验过程中,LP-83火炮展示了后座低的优势。同时改装后的T-80BV的表现也很优秀,底盘和新炮塔都经受住了考验

进行测试中的292工程

虽然这次LP-83的测试证实了通过安装大口径火炮和新型炮塔来提高现有坦克的作战能力是可行的。然而这个结论并没有被好好采纳,LP-83火炮也没有进一步的发展。

关你锤子事,老子真的觉得烦——2A73

在20世纪80年代,那个大口径滑膛坦克炮的项目产生了另一个成果:2A73

安装2A73火炮的477工程样车

这里纠个错,之前写这篇专栏的时候,把490工程当做477工程了,其实图中的坦克不是477工程,是477工程的前身490A工程,图中的状态配用的是125毫米火炮,后期虽然有配备152炮的改进方案,但配用的是LP-83火炮;之后和2A73沾上边,已经是经过一路修改进化成477工程时期的事情了

490工程

2A73刚出生不久,哈尔科夫厂就对2A73火炮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因此在后来的几个新型坦克项目中,2A73火炮都作为哈尔科夫的“御用火炮”。哈尔科夫厂第一个安装新型152毫米滑膛坦克炮的坦克是1984年开发的477工程

477A工程

2A73火炮所使用的炮弹样式比较多,除了前辈2A46的分装弹外,还存在一种1400mm整装弹方案,指标和名称未知。而分装弹则被称为grifel-1和grifel-2,一个使用贫铀弹芯,一个使用常规的钨合金弹芯。其中grifel-1的设计指标为520mm/60度,这已经是相当恐怖的穿深数据了。这样看来,下面这枚弹道测试弹能打出350mm/60度的穿深数据也不足为奇(在此感谢横推太极张明志大佬的指正)

2A73的弹道测试弹

477工程首次采用了“无人炮塔”的概念.车组成员全部塞在车体里,不过底盘基本布局和现役常规坦克一样。前左是驾驶员,前右侧油箱,车中段为战斗舱室,动力舱在车尾部。

152炮弹这么重,怎么能没有火箭发动机自动装弹机呢

477/477A的装填系统基本为同一套,这俩车区别是炮塔顶盖结构不一样,这两张图来自于大佬:ACE隶属PLA

477A工程的无人炮塔内有电动分装式供弹机,一部分装填弹头,一部分装填发射药。弹药装载量达到42发,射速可以达到每分钟14发

477A1工程的装填方式

虽然477工程通过了部分测试,但是由于苏联解体而停止了研发工作。过了几年,俄罗斯和乌克兰共同继续研究这款坦克,并命名为477A

乌克兰曝光的477工程样车

最后改进版本为477A1。到了21世纪初,俄罗斯放弃了继续研究,只剩下乌克兰继续研究,这就是乌克兰后来的“诺塔”坦克,其实就是苏联时期477工程的延续,只是乌克兰和俄罗斯都没能完成该项目

遂一发送炮弹——2A83

20世纪90年代,乌拉尔厂在开发了一款新的152毫米火炮,被称为2A83。

安装在B-4榴弹炮炮架上的2A83火炮(新时代BR-2了属于是)

原本乌拉尔厂内部有一个新型主战坦克计划叫做195工程,一开始是计划装130毫米高膛压滑膛坦克炮的,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变成了152毫米2A83火炮(这剧本怎么有点熟悉)

安装195工程炮塔和2A83火炮的T-72底盘

195工程把人和其他重要的设备全都丢到车体里,运用了当时先进的无人炮塔技术炮塔上只有火炮等设备,根据一些俄罗斯资料的说法,因为使用了新型装弹机的缘故,2A83的钢针居然使用了定装弹。然而和八九十年代配备新款152毫米火炮的坦克一样,195工程并没有逃过取消的结局,但其上面的一些新的思路和技术被运用在了后来的坦克上面

195工程实车

结语

当然,也还是老套路,因为这篇文章的写作跨度比较长,因此如果发现文章有什么纰漏的地方,请指出来,以便我更好地修改这篇文章,如果有漏掉的火炮的话,我会尽可能去补上的

*此外,半年前有观众想看的57毫米火炮和法国FN系列低压火炮已经在开始写了,但受限于资料不足的困境,到现在一直出不了成品,这里深感歉意

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不能再犹豫了,一定要出重拳——苏联152毫米坦克炮发展史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