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夜观天象,知天下大事,古人是如何做到的?

2023-03-19 19:13 作者:风后奇门-永源  | 我要投稿

我们经常看古人,抬头看看天,或者坐在观星台上看星星,就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大事,

如果是以噩传噩,可偏偏众多史书都给记载到本子上了,就难免引起很多人的好奇心了。

深入一番了解之后,还是发现了一点点好玩的地方。 

以前写星象的东西有些复杂,今天整点简单的。

1,地支分野

《武王伐纣平话》讲“姜尚向西方观望,相真主,言明君在于何处。望见巨蟹宫生紫气,下接着西秦地。”

姜太公看到巨蟹宫生紫气,于是就溜达到西岐钓鱼去了。

十二星座不要觉得是现代才流行起来的,从史书资料来看,早在隋朝的时候,来了个天竺和尚带着经文开始传播西域知识。

从那时十二星座概念开始引入,流传开来大约是在唐朝时期。原因呢,差不多因为汉化组的问题。

《武王伐纣平话》是宋元时期的话本。

巨蟹座在哪?

这里面牵扯到一个分野的问题,俗话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古人将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

比如,我们熟知的《滕王阁序》的开篇,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

豫章也就是现在的江西南昌,它的所对应的星宿就是翼宿和轸宿。

属于十二星座中的处女座。


而我们上面说到的,巨蟹座在哪?

巨蟹座在地支未那个地方,我们能看到分野属于秦。

如今的西岐,在陕西省岐山县,就是宝鸡那个地方。

大范围上是符合的。

然后再看这句话,“望见巨蟹宫生紫气,下接着西秦地。”就懂了。

2,荧惑守心

再来一个。

《史记·宋微子世家》——三十七年,楚惠王灭陈。荧惑守心。心,宋之分野也。景公忧之。司星子韦日:可移於相。。。”

荧惑就是火星。荧惑守心就是火星到了明亮的心宿那里不走了(火逆的原因),心宿是北方苍龙七宿,龙的心脏。分野对应的是宋。

所以景公就特别的担心害怕,司星子韦就说可以把他转移到丞相,百姓身上,宋景公不愿意,自己的事怎么能让别人承担呢?算了,死就死吧,结果火星还真就掉头走了。(大概率是火逆正好结束了),此故事成了劝勉各朝君王的典范。


历史上所有实际发生过的“荧惑守心”天象共38次。中国史籍中全部 “荧惑守心”记录共23次。

每一次,“荧惑守心”就有国君级别的大事发生。

火守心, 大人易政,主去其宫。火逆行而西守心二十日,大臣为乱。火逆行守 心,泣哭吟吟,王命恶之,国有大丧,易政。火守心;哭声吟吟。(金 水同。《汉书·天文志》:高祖十二年春,荧惑守心,宫车晏驾。——《乙巳占》

根据史书上的记载,从开始守心到事情发生,大约一年的时间。

我查询最近的一次“荧惑守心”,是在2016年4月17日开始的。

但是好像并没有什么大事发生。

3,天气预报

咱先再来个天气预报的:

孔子出,使子路赍雨具,有倾天果大雨;子路问其故,孔子曰:“昨暮月离于毕”。

书经:“箕星好风,毕星好雨”。

但是现在这样来用也是不准,时隔多年,昔日的华北雨星“毕星”,现如今已经是东北一带的雨星了。而现在的毕星,则是黄河流域的风星了。

古巴比伦则认为:“轸宿为风星,昴宿为雨星”。(看来想观测其它国家的大事,得重新制定坐标。)

以上都是古代比较简单的例子。再来一点特殊的。

4,斗转星移

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

在《三国志平话》里讲到,孟获作乱,诸葛亮请刘禅夜观天象,见赤气上冲狮子宫,主益州有事。

狮子宫,就是午的位置。孟获是四川雅安的。

《三国志平话》这本书则是元代的作品,作者不详。


《晋书,天文志》

我们从《晋书·天文志》上能看到,申才是益州,申对应的十二星座是双子座。

汉代司马迁的上讲,

觜觿、参,益州。——《史记·天官书》

和晋书上描述的一致。

宋代《新唐书》上描述。

东井、舆鬼,鹑首也。初,东井十二度,余二千一百七十二,秒十五太。中,东井二十七度。终,柳六度。自汉三辅及北地、上郡、安定,西自陇坻至河右,西南尽巴、蜀、汉中之地,及西南夷犍为、越隽、益州郡,极南河之表,东至牂柯,古秦、梁、豳、芮、丰、毕、骀。。。——《新唐书》

鹑首,就是鸟头的意思,南方朱雀星宿的开始位置。

从描述中来看,巴蜀之地,益州,应当属于井,鬼二宿的位置。也就是未,巨蟹座。

为什么记载偏差这么大?

从汉代到宋代,相差了1000年,我们所谓的恒星,也产生了微弱的移动。导致了分野也产生了变化,需要钦天监这样的机构去修正。

宋朝,距离现在又过了1000多年了。

5,刻舟求剑

星体运动到特定位置的时候,会给地球上的生物,环境带来特定的影响,怎么记录这个特定位置呢?

于是作为恒星的背景板,就可以当作刻度用了。

站在地球的角度来看。

如果把星空比作一个钟表的话。

北极星是中心点,北斗七星时针。

金木水火土日月,就是大大小小的各种功能的指针。

而表盘上的刻度,就是那种密密麻麻几乎不动的星星,整理一下就是二十八星宿,十二星座这些的恒星。

恒星虽然说是几乎不动,但是时间久了还是会微微动一动的,差不多是70年转动1°。

70年可能没啥感觉,但是要是700年感觉就不一样了。

汉代距今也有2000多年了。

以前时针指到12点,现在可能是11点。

如果我们拿着《乙巳占》《史记·天官书》这样的书去套用现在的星体去推测大事,如同刻舟求剑一样,总是会对不上。

我觉得大概如此,所以我们现在才有幸能看到这些书。

历朝历代都会设立个司天监去修正偏移的角度。

但是现在,我没见有权威的人士机构发布修正后的二十八星宿。

可能是被保密了吧。

我查了很多资料之后,发现现代的栾巨庆前辈修正过的更靠谱。

我们把查询分野的时候,可以挪上几个星宿,再去对照着看看。

就比如2021年5.26,血月,月食在房宿。我们逆时针扭个三十度,差不多就是角亢的位置。

分属于兖(yǎn)州,郑国的位置。

亢宿的分野大约在新郑附近。

注意看黄河的那个“几”,虽然改道过几次,但是大体没变。

大约位置就是在,郑州,新乡那个位置。


 然后这一年,郑州在网上一直上大分,长期霸占热搜榜。

6,抛砖引玉

在古代观星,除了有专业的仪器(浑天仪),还要有良好的视力,需要观察星体颜色的变化。

在城市基本不可能了,连颗星星都看不到,在农村的时候,能很明显的看到火星泛红,木星微微泛黄泛白。

在古代等它们颜色发生变化的时候,还要能第一时间看出来,要及时上报。

到对应的时间,对应的星体没出来,或者出来的过早,等等。

最后,还得能让国家养着你,你才能没事坐那数星星。

好在我们现在有软件可用,你还需要一个望远镜。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对照着《乙巳占》《史记·天官书》《晋书·天文志》这些书,一点点对照出你看到的天象。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粗浅探索,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大家揭开古老的占星术面纱。

我是不想再研究了,头凉。

夜观天象,知天下大事,古人是如何做到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