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竿起鱼?判断鱼的体型,4种起鱼方法,让你做到稳准狠

钓翁之意不在鱼,在乎山水之间也。文明钓鱼,保护资源,人人有责!

钓鱼是一件容易让人上瘾的事,中鱼更是一件让每个钓鱼人都感到兴奋刺激的事。
但有些时候,明明钩子已经中鱼了,可到最后鱼还是给跑了,而且钩子鱼线明明都很结实,为何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呢?这可能就与你的起鱼方法有关。
正确的起鱼方法不仅能够保证中钩的鱼能够顺利入护,还能使窝里的鱼不被吓跑,一举两得。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一些经验,教一下大家起鱼的几种方法,保准各位能够将鱼顺利入护。
第一节:准确判断中鱼体型的大小

判断鱼体型的大小是非常重要且非常短暂的一件事情。
有经验的钓鱼人几乎能在黑漂的时候,提竿的一两秒种之内,就能准确分析水中的钩子有没有中鱼,中鱼的体型如何。
如果是真正的中鱼,在提竿的一瞬间,就能清晰的感觉出来下面是有轻微或者是剧烈的拉扯感。
提竿能够毫不费力的将鱼拉动,或者遛到岸边,那鱼的体型估计也就只有几百克,若是需要费点力才能将鱼拉动,这时鱼的体型估计有个两三千克,若是在收紧鱼线以后,感觉手里像提了一个铁饼般沉重,可以稍微等待几秒,一旦鱼开始发力,明显会有巨大的拉扯感从鱼竿传至手臂,那此时中获的鱼肯定是四五千克或者更大。
亲身案例

我曾跟几位钓鱼新手在野外河边钓过几次鱼,而且当时河中的水流速度还是稍微快一点的,有几次他看到鱼漂小幅度的下沉,就立马提竿,结果水底下的钩子确实钩中了什么,他不断大力拉竿,竿子因为有弹力就在不断的摇晃。
他硬说自己中了一条巨物,结果却不见鱼线有半点收拢的迹象,我跟他说“你拉紧鱼竿,保持不动,如果下面有拉扯感,就是中鱼了,如果没有,恭喜你挂底了!”结果他的脸立马就垂丧起来,挂底无疑。
第二节:正确的起鱼方法

1、提竿起鱼 力不必大
起鱼的正确动作,首先应该是大臂带动小臂再带动手腕,然后扬竿起鱼,力不必太大,然后注意竿子不可扬的太高,钩组不能出水面。
力不必太大,是因为鱼钩刺入鱼嘴的力道不需太大,毕竟鱼钩那么锋利,如果力道太大,会直接将鱼嘴撕裂,或者是断钩断线。
竿子不必扬的太高是因为这样可能会把水中的鱼群给吓跑,很多钓鱼人就喜欢这么做,把竿子都拉到保持竖直,钩组铅坠都飞出水面了。
首先,这样的做法是不太好的,不管中没中鱼,其力道都不应该让钩组立马出水,中了鱼将线控紧即可,没中鱼,如果大力空拉,钩组一出水,就会大力旋转乱飞,造成线组卷曲缠绕。
2、注意保持 竿线角度

起鱼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保持鱼竿和鱼线有一定的角度,不要总是呈一条直线的状态,或是顺着鱼逃窜的方向拉线。最好是用鱼竿控制鱼线使其和水面呈70度夹角,而鱼竿始终保持弯弓受力的状态,这样可以更好的对鱼卸力,不易发生脱钩跑鱼的现象。
3、不在窝点 水面起鱼

很多缺乏经验的钓鱼人,在发现鱼中钩后就立马提竿将鱼往水面上拖,恨不得直接把鱼提上来,结果窝点上方的水面就开始水花四溅,涟漪不断。
这种做法是不明智的,在窝点的水面上方起鱼,当鱼靠近水面时必定还会奋力挣扎,用鱼尾拍打水面,会对水体窝点里的鱼造成很大惊扰,如此一来,在中了这条鱼后,要再想那么快的上大鱼估计就得等上一段时间了。
正确的做法是,中鱼后尽量将鱼拉线控紧,将其往窝点外面拖,也不要让鱼露出水面,缓缓的将鱼往岸边拖。
4、正确卸力 控线抄鱼

当我们中了大鱼后,基本不指望一下子直接把鱼给提上岸,这样尽管你的钩线十分结实,可鱼嘴却不敢保证不会被撕裂。所以我们这个时候就要合理遛鱼、使鱼卸力后再抄鱼上岸。
在钓鱼圈里,早就有十六字遛鱼真言,分别是“鱼窜我控,鱼静我收,鱼疲我拉,鱼翻我抄”。
“鱼窜我控”指的是,鱼在刚开始中鱼时必定会四处逃窜,我们就不能让它随意游走,这样可能会游进杂乱的水草树枝丛中,一旦挂钩,基本完蛋。所以这个时侯要稍微将竿拉紧,将鱼控制在小区域范围内游窜。

“鱼静我收”指的是,鱼中钩一段时间后,不太激烈逃窜时,我们就把鱼线稍微收紧一点,如果是矶竿的话,直接可以摇动线轮收线。
“鱼疲我拉”指的是,当鱼开始有些疲惫乏力的时候,我们就把鱼从水面下往岸边拖,但并没到达直接抄鱼的地步。
“鱼翻我抄”指的是,鱼已经到了翻肚皮的时候,说明鱼的力气基本已经卸光,不容易反弹,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真正的用抄网捞鱼上岸了。
特别提醒:将鱼抄上岸后,真正的万无一失是将鱼提上岸后,在离水域一定的距离后,把鱼护提过来,将鱼塞进去,再将鱼护放入水中。
最后总结

关于如何正确起鱼,让鱼顺利入护,我们首先得判断鱼体型的大小,小鱼可以从水面下拖至岸边直接拉起,大鱼就必须合理遛鱼。
关于起鱼的方法,我主要介绍了四种,分别是:提竿起鱼力不必大、注意保持竿线角度、不在窝点水面起鱼、正确卸力控线抄鱼。具体讲解请见原文。
备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通知侵权必删。
码字不易,点个关注呗!我会继续分享自己的钓鱼心得,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