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请听《罗刹海市》,演唱者:刀郎,伴奏:罗刹乐队与马骥

2023-07-31 14:32 作者:毕达哥拉斯半圆  | 我要投稿

——小标题,正确地示范什么叫过度解读。


《罗刹海市》原文写罗刹国的一位老执戟郎,在家中开party迎接马骥马龙媒,表演的音乐舞蹈“扮唱不知何词,腔拍恢诡”,但是主人顾而乐之。主人又请演中国音乐,龙媒就拍着桌子度了一曲,主人大喜,赞道:“声如凤鸣龙啸”。


这是蒲松龄先生记载的过去的事情,我们现在听到刀郎演唱的《罗刹海市》,有明显的雷鬼风格,同时又有靠山调的味道,想必是马龙媒与罗刹乐队的合作。我们知道雷鬼在牙买加起源,并风靡全球各地,从方位上讲,北京到牙买加梅彭距离约为13416.2公里,也就是向东2万6千8百多里,如果搭乘飞机,最快需要12小时到达( 数据来自世界地图网 )。雷鬼的节奏是反拍,重音落在二四拍,而我们一般的音乐重音在一三拍,正所谓“罗刹国里常颠倒”。


这首歌的前奏四个小节,分别是9,7,7,6拍。我们仔细听一下,应该这四小节都是7拍,7777,但是罗刹乐队弹错了两处:第一处,第一小节前两个音重复了一遍,本来7拍的节奏变成了9拍。第二三小节演奏对了。第四小节出了第二个错误,这小节前两拍正常,但第三拍吉他手抽了,“扎”一声抢一拍,于是原本1231234,变成了其他乐器123123,而吉他12扎234。由于这个小节少了一拍,刀郎也只好提前唱。


前奏的旋律就好像嘴里非唱不清楚地叨咕了一句,糊了糊涂的糊弄过去,“扮唱不知何词”,再往后整首歌的节奏变化非常之多,各种模式纷繁复杂,参考 节奏记录 。而且啊,越往后越乱,像极了你们学校乐队,或者你们哥几个攒的乐队,刚开始还能管得住自己,到后面放来了就全乱了。而这正是罗刹人“腔拍恢诡”的风格。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得出结论这必定是一只罗刹乐队。


歌曲的后半段,马龙媒实在听不下去了,亲子出手,开始吹唢呐。你听前半首歌的间奏,罗刹人也没什么手段,只有非常单调地加重弹四拍,“扎扎扎扎”,推动气氛,属实的呕哑嘲哳。而龙媒一出手就完全不同,小唢呐一吹,活波生动,婉约豪放,“声如凤鸣龙啸”。俗话说唢呐一响,黄金万两。罗刹人也因为这场演出,赚了不少钱。


雷鬼音乐是1960-70年代才形成的,并在80年代广为流行。那么蒲松龄先生怎么知道的呢?其实一点都不奇怪,蒲先生下知18层地府,上知9重天庭,妖魔狐鬼,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以致于什么牙买加雷鬼,东北靠山调;刀郎,鲍勃马利,超级马力,不女人不哭,统统的都知道,坐聊斋里就聊。


但是网上有人过度解读,比如有人说歌里面的马骥就是刀郎自己,按照上分析,肯定不对,本身这歌就是刀郎跟马骥罗刹人合作的,唱的是马骥的一段故事,不是刀郎的故事。刀郎是另一个故事,那是刀的事,刀了,到了,US 到了!还有人说这歌骂人什么的,这更加是过度解读,污蔑!我们华夏的子弟,惨绿少年,怎么可能骂人呢,骂人不好,骂人不对。所以我劝过度解读的人,要首规矩,耗子尾汁。


我们今天听到的这首歌,是什么时间,出于什么原因,一个什么样的契机,让刀郎与马骥和罗刹人一起表演,并做了录音,目前还没有得出结论。这要等以后有机会,问下蒲松龄先生。

请听《罗刹海市》,演唱者:刀郎,伴奏:罗刹乐队与马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