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容貌焦虑以及所谓的自信美

2023-06-08 21:23 作者:Lomed  | 我要投稿

生成容貌焦虑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主体对当前的容貌和身材不够满意,而会产生不够满意的想法的前提是主体对自我设定了一个标准或者说是一个“完美”参照,而其自身容貌和身材与这个“完美”参照有差异,因而会因与“完美”参照存在差距而焦虑和自卑,并且在趋向达到“完美”参照的过程中不断强化着焦虑和自卑。这种“完美”参照起源于对现实或网络中某个或某些拥有流行文化下的符合个人美学价值观念的趋近美感极限的人的参照,而之所以强调流行文化下是因为此种焦虑和自卑是在深受流行文化观念主导的美学逻辑的影响下所形成的。主体对于“完美”参照的向往,与自身条件不符之间的落差感让其陷入自卑中,而后又因想要改变现状趋向“完美”参照,但苦于难以达成而陷入焦虑。在这样的参照—落差通路被反复强化后,主体敏感于流行文化下的具有美感的人以及由这些人为代表抽象出来的概念,如某种样式的眼睛、某种形状的鼻子、某种特质的皮肤、特定的身高体重数据等等,随着通路的强化,对美之敏感性、对自我之否定性也得到强化,其影响也愈发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此时主体若没有意识到其影响逐渐深入,或是将焦虑自卑的影响以某种方式自我合理化,则会呈现为视“完美”参照为某种追求,以至牺牲健康。


想要解决容貌焦虑必须意识到的一个问题是,当一个符合“完美”参照要求的具体的人呈现在主体面前时,其所引发的主体的欲望是复杂的,是其作为一个现实具体的人而具有的无法用符号概括的特质,也就是说主体所欲求的是 “完美”参照背后具体的人的复杂特质,是动态的整体的,但是这种特质无法用符号概括,是无法言说的,导致主体转而去追求由这种特质抽象出来的概念,是一种静态的符号化的,如特定的身高体重数据,这就导致即使主体达成了某种美的标准,也无法满足其欲望。通俗一点讲,主体所欲求的是“完美”参照对象的气质(一种由具体的现实的动态的完整的人呈现出来的综合感受),而其容貌、身材等只是构成这种气质的一种可能条件而已,但是因为这种气质只能被感受到,无法被言说,而构成这种气质的条件之一的容貌也好身材也好是可以被符号化的,可以被把握的,因此主体对“完美”参照的趋向无意识地从对这种气质的欲求转变为对其能被符号化的部分也就是构成这种气质的部分条件的欲求,这就导致主体对于“完美”参照的追求被异化了,即使达成了某些部分条件,也无法满足其欲求。


在认识到对于追求符号化的美的标准无法真正解决主体的容貌焦虑后,主题还应认识到追求“完美”参照的气质(上述语境)也是不可能的,因为是过去的特殊成长历程造就了“完美”参照自身的独特气质,是无法被他者复刻的。主体应从对流行文化语境下的美的追求转向完整的现实的自身,以重构美(狭义)的组成为阶段性终点,并以此为新的起点进行美的再探索和对生活的重构。


然后是关于由美带来的自信以及其与自信美的区别。首先明确真正的美是不会带来自信的,所谓的“追求容貌之美能让自己获得自信”的此类言论本质是罪恶的,这种自信只是一种因无知而产生的盲目的自信。从概念上,美的存在必须建立在丑存在的基础上,没有丑就没有美。回到现实就是,不去定义什么样的人是丑的,那么自然也不会有什么样的人是美的,由美带来的所谓的自信也是建立在有被世俗定义的丑的基础上的,所以这种由美而生的自信实质上是披着自信外衣的优越感,是建立在被世俗定义的丑的人的痛苦之上的。除此之外,这种由美而来的自信对于那些信奉此理念的人而言也是痛苦的,由于他们将自信与美捆绑,而美的定义被社会符号系统所垄断,即美的定义权并没有被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因此他们所信奉的由美而生的自信的掌控权也不在他们手中,他们的自信感十分不稳定,需要在美的焦虑的驱使下不停地追寻,最终甚至会变得病态。真正追求美的人所得到一定不是自信的感受而是一种纯粹的超功利的审美愉悦,是不附加其他感受的美感本身。


关于自信。真正的自信来源于知识的获取,来源于多元化信息的接收以及经验的积累与反思,真正的自信是主体对主体自身的,不需要他者作为中介。自信的感受与自卑正好相反,自卑与紧张紧密相连,而自信则会带来松弛感,呈现出积极与冷静(更具象化的感受是锁骨凹陷处的气息聚集感)。接着是自信美,自信美是自信主体的自信特质的弥散与主体对此种特质进行美学欣赏这两者共同作用下而产生的,自信美不是自信主体自身的感受,而是主体对自信主体的美学欣赏。


关于容貌焦虑以及所谓的自信美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