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从步辇图中看大唐与吐蕃之间的复杂关系
《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所作,现仅存宋代摹本,收藏于故宫博物院。这幅画的创作于距今千余年的贞观年间。
贞观十四年,接亲使者禄东赞抵达长安,代表吐蕃迎娶唐朝公主。《步辇图》由此诞生,成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也为世人所传颂,这段佳话背后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和复杂的国家关系呢?《步辇图》又为何能在成千上万的传世名画中脱颖而出?今天中藏嘉禾带您走入《步辇图》,从画中看唐朝与吐蕃的波谲云诡。


中藏嘉禾带您了解更多艺术品
吐蕃与唐朝和亲在当时是全国聚焦的大事,吐蕃的相国禄东赞向唐太宗献黄金五千两及数百件珍宝做聘礼。在没有现代化设备的唐朝,《步辇图》是除了文字以外唯一可以了解当时情况的资料,在画中我们直观地看到一千三百年前唐太宗接见吐蕃来使的画面。

唐太宗的身边站满了宫女,其中几个宫女手中拿着仪仗扇,即使没有守卫军站在两侧,皇家威严也跃然纸上。

画的左方与右方产生了鲜明对照,左方三个人分别是站在前方的朝廷引见官、吐蕃使臣禄东赞和他的随行翻译,禄东赞的服饰及面容异域风格十分鲜明。

文成公主和亲带去了大唐的先进技术,受到当地人的喜爱与尊敬,也使两国关系越发良好和稳定,这的确是一桩美谈。

从画中其实可以看出事情并非表面那般和谐,首先从人物比例上看很是微妙,唐太宗的人物比例明显大于其他人,而禄东赞的比例很是矮小,他同身后身份较低的白衣小哥及唐太宗身边的宫女差不多大小,再看神情和动作,李世民及身边宫女的神态皆是怡然自若,而下面三人无论是神情还是姿态都充满了诚恳与谦恭,他们都拘谨地拱手立于李世民面前,尤其是吐蕃使臣,他显眼的八字眉将他整个人谨小慎微的气质表现出来,从禄东赞的表情中,甚至可以看出他对见到李世民的惊诧、害怕。


大唐不是因为战败才派公主去和亲,当然也不是因为与吐蕃关系深厚,当时松赞干布一统青藏高原,又率数万大军攻击大唐,唐军不甘示弱立即夜袭了吐蕃大营并大获全胜,两国的关系可以说是剑拔弩张。但是三年后,唐太宗竟然宣布要将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和亲,此前吐蕃一直向唐王朝求亲,唐朝一直未把吐蕃放在眼里,作为胜利者的唐王朝为何同意公主下嫁呢?其实是唐朝看到了吐蕃日渐丰满的实力,权衡利弊下同意了这门亲事。

当时的阎立本不仅是画家也是吏部主爵郎中,后至右丞相,官至宰相,李世民派他去见证和描绘文成公主和亲,可见他对阎立本的器重。但阎立本却没有将文成公主大婚等情景画下来,而是选择了李世民接见使臣的情景,我想也许是因为他知道李世民喜欢看什么样的画。

阎立本将人物的神情、姿态、穿着以及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画中用色古朴又浓重,以平敷、晕染的手法将大红、赭黄、白、石绿等色彩恰到好处地填于纸上,形成了专属于中国古代遥远而神秘的独特氛围,让我们对于遥远的唐朝也产生无限的遐想与好奇。看似简单的一幅画,却处处潜藏玄机,可见作者的造诣之深。
《步辇图》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除了其本身极高的艺术价值外,这幅画也是当时汉藏交好的历史见证,用简单的笔触与色彩将吐蕃与大唐的故事“讲”给我们听,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闪亮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