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中的七个步骤具体是什么
最近一直在练习唱歌,之前正好看过《刻意练习》这本书,想要回顾一下书中包含的七个点。
一:具体可执行目标
这个比较好理解,举个栗子:去年我想要提升游泳水平是一个目标,可执行就体现在具体怎么蹬腿,吸气,手臂划水等。
二.训练方法有效
找老师的本质其实就是找到某种训练方法,而专业的训练方法,通过长期练习把专业和业余的人员区分开来。
方法的重要性:书本中提到的例子是,医生在某项手术通过短时间时间专业的训练达到了未接受训练医生3年才摸索出来的经验,所以在某个领域的投入时间和专业度并不一定成正比。
基因无法后天改变,但是可以找到带来进步的方法,并且随着时间推移,练习时间和质量会发挥更大作用。
三:有情境
科学研究表明:成人最佳的学习方式是在情境中,而不是独自练习,因为学的东西一定是某个情境中使用,所以学习会受到情景的制约或促进,比如管理和销售的课程如果只是听课记笔记,会很快忘记。
我之前上吉他课也是,听完上课内容,后面没有及时练习,很快忘记了😭。所以目前学习尽可能是近期我有实践场景,我再去学。
不过这也得分情况,没有情境并不是不能提前学,最近我在学习理财类的内容,虽然近期我不会去实践,但是通过自己的笔记,我在之后回顾时能节约大量理解成本。
理财方面如果光看理论还稍微好一点,因为主要是理解其中得逻辑,如果是更加注重实践和感受得领域,比如唱歌,记再多笔记不练习,回头看基本等于没有记录。
四:专注
广义专注:是指根据已经发展出来的技能,未来2~5年进行强化和自我认同。
狭义专注:是能够觉察自己生理层面自己在做什么,体会肌肉的发力感和充血感,以及心理上产生的不适,快乐,动机等。
专注还体现在,为了目标努力去做无法做到的事,然后重复做,熟练之后再进行突破(近期在攻克弱混声,以及准备加强气息的练习)。
某件事更有动机也会影响投入情况,因为总会出现想更加投入的事情(之前时间都用在写视频文稿,后来又想尝试下公众号)。
五:有反馈和纠正
通过反馈辨别自己的不足,导致不足的原因,以及后续改进方法,这个人要么是自己要么是别人。
如果没有反馈,就不清楚自己哪方面需要提高,离目标还有多远(后悔当年考研没有报培训班,因为网上信息实在太多,自己到处收集资料,等到后面复习的时候非常混乱,总之没考上😤)。
六:舒适区之外
这个挑战不能难度太高,因为处于离得不远位置的挑战,大脑结构改变是最快的。(所以定目标不要太离谱😰)。
越过停滞阶段最好方式是以新的方式挑战大脑和身体,或者更难的方式。比如健身,通过改变重量和次数。
遇到瓶颈期的应对方法:
试着做不同的事:越过障碍的方法除了强化目前使用的方法,还有就是换方法。
或许不是真的达到能力极限,而是缺少动机了,用有意义的正面反馈保持动机
制定明确目标,为过程中的进步找出检测方法(在唱歌方面,目前我的检测方法式是把上课录音里的练习都练熟)。
七:产生心理表征
什么是心理表征:
是大脑在思考事物或观点时对应的心理结构,像是一张烂熟于心的地图,知道每一条路该怎么走,以及走错了第一时间能回到正确的道路。
走路就是我们创建了很多年的心理表征,只不过习以为常了。
如果从来没有接触过狗,身上有毛,四条腿,喜欢吃肉等信息对我来说都是孤立的数据,当真正建立心理表征之后,看到第一眼就知道这是狗。
创建心理表征的目的:
有助于理解信息:对某个主题研究越多,心理表征会越具体,能够更高效消化新信息,比如职业音乐家听到新的乐谱时,就知道谱子是怎么弹奏的。
生活中的体验是,我非常熟悉篮球类游戏,所以我玩刚出的篮球游戏时,我能更快入手(因为我已经有了旧的心理表征,我会将新的信息和旧的表征相关联)。
如何创建心理表征:
书里给到的思路是
Focus专注
Feedback反馈
Fix it纠正
找想提高领域比较靠前的人学习,因为他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利用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创建了心理表征。
根据正确的方法重复练习和练对,改变神经回路从而创建专业的心理表征。
我在记笔记方面之所以一直有改进,是在原有基础上,学习新的思路,进行融合,让笔记更加好用。
通过之前沉淀的心理表征,我发现再看笔记类文章能很快识别哪些对我有用。
创建心理表征的注意点:
思考不会创建心理表征,通过做和失败后的调整才能创建,成功的心理表征是与行为而不是思想相连(懂道理但过不好一生的原因就在这)。
随着水平提升,心理表征也更加详细和有效,帮助实现更大进步。
创建心理表征的前提条件:使用的方法是能提高水平,找优秀的心理表征很重要,所以学习渠道很关键。
尽可能将新信息和旧信息进行关联,让心理表征更加细致和强大。
具备心理表征的好处:
心理表征能够帮助识别错误,哪些是重点
无需有意识思考就能知道怎么做。
最后,我觉得这本书最关键的一段话是:
长时记忆正是区分卓越者与一般人的一个重要能力,它才是刻意练习的指向与本质。
原来,刻意练习只是手段,建立长时记忆才是目的。
长时记忆如何培养:
赋予意义,精细编码(输入):当非常明白自己领域的术语,在存储信息的时候,可以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分类。
提取结构(存储和管理):将专业领域的知识以更好的方式存储。
加快速度、增加连接(输出):通过大量重复的刻意练习,专家在编码与提取过程方面比新手都快很多,增加了长时记忆与工作记忆之间的各种通路。
这么一看,和卡片笔记法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果说专家是指已将自己大脑升级,除了内存条以外,可以同时调用一块SSD硬盘来当虚拟内存用,而新手往往还是在使用小内存跑。
幸运的是,进化给一般人留了条路。这种长时记忆能力,艾利克森认为是与具体领域相关的,并且通过他所说的刻意练习可以习得。只要你努力,经过几十小时到成千上万小时不等的艰苦努力,就能获得那款可以被记忆内存条调用、当虚拟内存使唤的SSD硬盘,即长时记忆。
最后的最后,我来用这七个点实践一下:
具体可执行目标:目标是提升唱歌水平,能够靠唱歌收获1000关注,具体需要练习弱混声,强混声,咽音,气息,位置统一。
训练方法有效:目前训练方式对我来说够用了,能看到进步。
有情境:每天回抽一些时间实践。
专注:知道自己在练什么,现在主要集中于弱混声和位置统一。
有反馈和纠正:主要通过录音和老师的反馈
舒适区之外:通过练习难度适中的歌曲,带入弱混声技巧。
产生心理表征:有了大致唱歌的概念,但还比较模糊。
END
推荐阅读:
如何管理平时记录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