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先秦牛耕的证据

2022-01-15 19:05 作者:赵百金之士  | 我要投稿

大概从晚商开始,牛耕就出现,从甲骨文中“犁”字的出现就能证明:

“早在上世纪 30 年代,郭沫若考甲骨文 □(类“勿”)‘实为犁之初文’,‘其字从刀,其点乃象起土之形。其中物作□(甲骨文,类左“牛”右“勿”)若□(甲骨文,类上“勿”下“牛”)者亦即犁字从牛之意,字稍后起。’,‘字象以犁启土之状’,后来他又明确指出:‘卜辞已有犁字,而且已引申为黎黑之黎,可见牛耕的使用已久。殷人能发明牛耕,正是殷代农业能够发达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牛耕起源和早期的牛耕》

“甲骨文中有一从□(类“勿”)从牛的字,作□(类左“牛”右“勿”)、□(类上“勿”下“牛”)等形。王国维释为物,意为杂色牛。郭沫若释为犁字,谓“象以犁启土之状” 。又云“多假为犁牛之犁”。徐中舒师说字象“用来端刺田起土之形”。”——《新干大洋洲商墓中的铜铧犁、商代的犁耕和甲骨文中的“犁”字》

再者牛耕的前提就是穿鼻环用以牵引驱使,商代就有证据,比如:妇好墓出土了一个两鼻孔间有孔道连通的玉牛;

商周文献记牵牛:《世本》:“相土做乘马,胲(商汤第七代君主)作服牛。”《尚书·周书·酒诰》周公对康叔的诰词说:“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诗·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春秋时期则有文物为证,《牛耕起源和早期的牛耕》载“《博古图》卷十六收录的牺首尊,为一牛首的形像,以牛颈为容器,牛角向内侧弯曲,牛鼻穿环,环连一长链,牛头上还有穿过牛鼻和牛角的绳索笼络着。牺首尊的时代大约也在春秋时期。”另外1923年山西浑源县李峪村晋墓出土有春秋晚期的穿鼻环牛尊:

战国时则有文献载:《庄子·秋水》:“牛马四足是谓天,落(络)马首,穿牛鼻,是谓人。”《吕氏春秋·重己》“:使乌获疾引牛尾,尾绝力殚,而牛不可行,逆也。使五尺竖子引其棬,而牛恣所以之,顺也。”棬同桊,《说文》“:桊,牛鼻环。”

春秋战国时为牛耕发展的黄金期,以下是证据牛耕的文献记载:

《左传·宣公十一年》记载:周定王九年( 前 598 年) ,楚大夫申叔时对楚王说:有人讲过“ 牵中以蹊人之田, 而田主夺之牛。 牵牛以蹊者, 信有罪矣, 而夺之牛, 罚已重矣。” 《论语·雍也》:“犁牛之子骍且角。”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

《论语·颜渊》“:司马牛问仁”,何晏集解引孔安国“:牛,宋人,弟子司马犁。”

犁字入人名也自春秋始,如莒国君主犁比公、楚国大夫伯州犁。

“少室周为襄主骖乘,至晋阳,有力士牛子耕,与角力而不胜。”——《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晋语九》记晋大夫窦犨对赵简子说:“夫范、中行氏,不恤庶难,欲擅晋国,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明代董斯张《广博物志》引《尸子》“:夷逸者,夷诡诸之裔。或劝其仕,曰‘:吾譬则牛也,宁服轭以耕于野,不忍被绣入庙而为牲。’”

《战国策·赵策》赵豹语“:且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史记·赵世家》所记略同。

《睡虎地秦简·秦律十八种·厩苑律》:“以四月、七月、十月、正月肤田牛。卒岁,以正月大课之,最,赐田啬夫壶酉(酒)束脯,为旱〈皂〉者除一更,赐牛长日三旬;殿者,谇田啬夫,罚冗皂者二月。其以牛田,牛絜,治(笞)主者寸十。有(又)里课之,最者,赐田典日旬殿,治(笞)卅。厩苑律。(假)铁器,销敝不胜而毁者,为用书,受勿责。将牧公马牛,马牛死者,亟谒死所县,县亟诊而入之,其入之其弗亟而令败者,令以其未败直(值)赏(偿)之。其小隶臣疾死者,告其□□之;其非疾死者,以其诊书告官论之。其大厩、中厩、宫厩马牛(也),以其筋、革、角及其贾(价)钱效,其人诣其官。其乘服公马牛亡马者而死县,县诊而杂买(卖)其肉,即入其筋、革、角,及(索)入其贾(价)钱。钱少律者,令其人备之而告官,官告马牛县出之。今课县、都官公服牛各一课,卒岁,十牛以上而三分一死;不盈十牛以下,及受服牛者卒岁死牛三以上,吏主者、徒食牛者及令、丞皆有罪。内史课县,大(太)仓课都官及受服者。□□。”记考核养牛、租牛驾耕以及相关赏罚规定的内容。

商代至春秋时为铜犁牛耕时代

夏末商初
商晚期
商晚期

战国时则为铁犁牛耕时代


先秦牛耕的证据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