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戚继光 兵书两册,前言(普通话)

2023-08-27 13:25 作者:南風GT  | 我要投稿

明代王将 戚继光 兵书两册,前言与纲目(普通话)


纪效新书。练兵实纪。


纪效新书  


    明戚继光撰。是书乃其官浙江参将时前后分防宁波、绍兴、台州、金华、严州诸处练兵备倭时作。首为申请训练公移三篇。所谓提督阮者,阮一鹗;所谓总督军门胡者,胡宗宪也。次为或问,题下有继光自注云。


束伍既有成法,信于众则令可申,苟一字之种疑,则百法之是废,故为或问以明之。盖明人积习,惟务自便其私,而置国事于不问。故巳在事中,则攘功避过,以身之利害为可否,以心之爱憎为是非;巳在事外,则嫉忌成功,恶人胜巳,吠声结党,倡浮议以掣其肘。继光恐局外阻挠,败其成绩,故反覆论辨,冠之简端,盖为当时文臣发也。

其下十八篇,曰束伍,曰操令,曰阵令,曰谕兵,曰法禁,曰比较,曰行营,曰操练,曰出征,曰长兵,曰牌筅,曰短兵,曰射法,曰拳经,曰诸器,曰旌旗,曰守哨,曰水兵。各系以图而为之说,皆阅历有验之言,故曰《纪效》。

其词率如口语,不复润饰。盖宣谕军罚,非如是则不晓耳。或问第一条云:开大阵,对大敌,比场中较艺,擒捕小贼不同。千百人列阵而前,勇者不得先,怯者不得后,只是一齐拥进。转手皆难,焉能容得左右动跳;一人回头,大众同疑,焉能容得或进或退!可谓深明形势,不为韬略之陈言。第四篇中一条云,若犯军令,便是我的亲子侄也要依法施行。厥后竟以临阵回顾,斩其长子。可谓不愧所言矣。宜其所向有功也。


卷首

卷一 束伍篇。卷二 紧要操敌号令简明条款篇。卷三 临阵连坐军法篇。

卷四 论兵紧要禁令篇。卷五 教官兵法令禁约篇。卷六 比较武艺赏罚篇。

卷七 行营野营军令禁约篇。卷八 操练营阵旗鼓篇。卷九 出征起程在途行营篇。

卷十 长兵短用说篇。卷十一 藤牌总说篇。卷十二 短兵长用说。

卷十三 射法篇。卷十四 拳经捷要篇。卷十五 布城诸器图说篇。

卷十六 旌旗金鼓图说篇。卷十七 守哨篇。卷十八 治水兵篇


这本书是戚继光写的。这本书是他在担任浙江参将时,分别防守宁波、绍兴、台州、金华、严州等地,对抗倭寇时所写的。一开始是要申请进行训练,这些指挥官中,所谓的「提督阮」就是阮一鹗;而「总督军门胡」就是胡宗宪。接下来有人问过,下面有继光自己的注解说。


已经有了编定的队伍,大家都有共同的精神目标,那么指令就可以进行下去。但是其中,若有一个字的怀疑孳生,那么百种法令就会被废弃,这就是为什么说法要很清楚明白的原因。实际上,多数的人们习惯于追求个人的私利,将国家事务置之不理。因此,已经参与事务的人,都会想要拿取功劳甩掉过错、以自身利害来考虑可行性、以个人的情感判断为正确。


未参与事务的人,有常常心生忌妒,讨厌他人能力好过自己,所以巧立名目,与阴私小人沆瀣一气,强调些不实际的东西,来阻挡健康破坏完成。继光(戚将军)担心,外行的淫荡颠倒,与外道的妄为破坏,所以反覆厘清,用简单明了的方式来阐述。这是当时文业执行的本份需要。


以下来有十八篇。分别是关于队伍、指令、阵法、教导士兵、法律约束、比较分析、行营、操练、出征、长兵、牌筅、短兵、射击法、拳法、各种武器、旌旗、哨兵、水兵的内容。每一篇都是根据图示进行说明,都是经验之言,所以称之为《纪效》。


这些文字的风格像口语,没有过多的修饰。这是用来宣告军事惩罚的,如果不这样,就难以理解。有人问了第一篇的问题,说:「开大阵,面对大敌,战场上的行为,与捕捉小贼的情况不同。成千上万的人列阵向前,勇者不能摆在前面,胆小者不能放在后面,只是一起向前冲。挥动手脚也就很困难,哪里有办法,左右移动呢?又或者一但有人回头,大家都会怀疑,又哪里可以统一前进后退呢?」


这样的说法,可以说是对于战场形势深刻的理解,这是战略正确的说法。又在第四篇中有一条说,如果违犯军令,即便是自己的子侄,也要按军法处罚。此后,就曾经以临阵敌前,回头顾盼的罪名,亲自斩了子弟。可以说是所言不虚。所以戚将军的指挥是有出色战功的。


练兵实纪  序文

    明戚继光撰。继光字元敬,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历官蓟州、永平、山海等处地方总兵官,中军都督府左都督,进太子太保。事迹具《明史》本传。考隆庆二年,继光以都督同知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至镇,上疏请浙东杀手、礟手各三千,再募西北壮士马军五枝,步军十枝,专听训练。此书乃载其练兵实效。一练伍法,二练胆气,三练耳目,四练手足,五练营阵,六练将。其附载《杂集》,一储练通论,二将官到任,三登坛口授,四军器制解,五车步骑解。盖继光为将,精于训练,临事则飚发电举,当世称为戚家军。今以此书考其守边事迹,无不相符,非泛摭韬略常谈者比。继光初到镇疏有云,教兵之法,美观则不实用,实用则不美观。此书标曰实纪,征实用也。考登坛口授云,时惟庚午夏六月,诸边新台,肇建过半,奏奉暂停,以举练事。庚午为隆庆四年。又考继光请刊此书移文云,拟定教练巳经二年,今将条约通集成帙。则是书成于隆庆五年辛未矣。 《明史·本传》称,蓟镇十七年中易大将十人,率以罪去。继光在镇十六年,边备修整,蓟门宴然。继之者踵其成法,数十年得无事。又称所著《纪效新书》,《练兵事实》,谈兵者遵用焉。此本题曰《练兵实纪》,与史不同,或史偶误一字欤。


卷一 练伍法第一     卷二 练胆气第二     卷三 练耳目第三

卷四 练手足第四     卷五 练营阵第五(场操)     卷六 车、步、骑营阵解


这本书是明朝的戚继光所写。戚继光的字是元敬,他继承了登州卫的指挥佥事职务。他曾经在蓟州、永平、山海等地担任地方总兵官,还在中军都督府担任左都督,后来升为太子太保。他的事迹在《明史》的传记中有详细记录。


在隆庆二年,继光被任命为都督同知,负责统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的练兵事务。他到了这些地方后,上书请命,要组建浙东杀手和礟手各三千人,再募集西北的壮士,有骑兵五个部队,步兵十个部队,专门进行训练。这本书就是记录他实际练兵的成果。


书中包括了六个卷,分别是练伍法、练胆气、练耳目、练手足、练营阵(战场演练)、练将。此外还有《杂集》部分,包括了练兵的总论,新上任的将官的指导,上坛口授(即在坛上教授),军器的制作和使用,车辆、步兵、骑兵的配置。


戚继光是一位擅长训练的将领,他面临事态时会迅速采取行动,因此当时被称为“戚家军”。现在通过这本书来考察他的边防事迹,无不符合,与一般的战略谈论不同。

继光最初到达镇上时在一份奏疏中提到:训练士兵的法则,如果太注重美观,就无法实际应用;如果过于实用,就会不够美观。这本书的标题是“实纪”,意味着实际运用。

考虑到上坛口授的记载,是在隆庆四年的夏天六月,当时各边新台(军营)已经建设了一半,所以练兵事务被暂停了。隆庆四年是庚午年。此外,继光提出刊印这本书的请求,指出教练的条约已经定下来两年了,现在将它们整理成册。因此,可以认为这本书完成于隆庆五年辛未。


《明史·本传》中提到,在蓟镇的十七年间,更换了十位大将,多半因为罪行被免职。而继光在蓟镇待了十六年,边防整顿有序,蓟门(指蓟州)非常平静。接替他的人继续遵循他的方法,数十年没有发生大的问题。据《明史》所述,他所著的《纪效新书》和《练兵事实》,受到了后来谈论战争的人的广泛应用。这本书的正题是《练兵实纪》,与史书的记载不同,或许是因为史书上有一个字写错了。这本书分为六卷,分别讨论了练兵的不同方面。


戚继光 兵书两册,前言(普通话)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