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养价值探索
PUBLISH
SHUSHANGWEI
基金项目:
“中国语言文学”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培育学科。
2020年度贵州省理论创新课题(联合课题):中学群文阅读与单篇阅读教学效果比较研究。
项目编号:GZLCLH-2020-309
2019年度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校级项目:BOPPPS教学结构下的有效课堂教学设计。
项目编号:qnsy201939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2018年度“地方民族文化与教育研究”项目:本土特色文化在民族地区教育中的渗透研究——以卡蒲毛南族乡中学为例。
项目编号:MY18JD005
01
新时代作者
NEW LIFE
作者王爱淳于2015年毕业于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硕士学位,教育学方向,学科教学·语文专业。
2014年10月,成为贵州省唯一入围首届全国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专业教学技能大赛决赛的硕士研究生。
出
版
作者:王爱淳
●
●
2014年12月13日,在首届全国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专业教学技能大赛决赛中获一等奖。
2017年至今主持了贵州省社科联省级课题“中学群文阅读与单篇阅读教学效果比较研究”等多项省级、州级、校级课题。并参与了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虚拟现实技术审美文化嬗变与美学价值重构研究”。
2015年至今发表了多篇省级刊物。
02
新书介绍
NEW LIFE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情怀、个性发展、思维拓展、鉴赏能力等方面已经成为学校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板块。而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本书就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价值意义展开探索及论述。主要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语文篇目为教学案例展开实践探讨和研究。
包含“对人文素养的基本认识”
“人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之现状、成因及策略”
“人文素养在文本教材内容中的价值探索”
“人文素养在传统文化中的价值体现”
“人文情怀在不同情感体系中的精彩呈现”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情怀、个性发展、思维拓展、鉴赏能力等方面已经成了学校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板块。而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因此,本书的编写力图在语文教学中探索人文素养的价值及意义,主要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语文篇目为教学案例展开实践探讨和研究。
PUBLISH
本书共计六章。
第一章“人文素养的基本认识”主要介绍了人文素养的基本内涵、人文素养的价值及意义以及与之相关的语文课程中人文性与工具性之间的关系、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之间的关系等。
第二章主要讨论的是人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的现状、成因以及就该现状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策略与方法。只有全方位地分析人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的现有状况,才能更准确有效地提出行之有效的策略及方法。根据对现有状况进行分析,不难看出,人文素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并没有充分地发挥其重要作用,只达到了浅层的效果,而导致存在该现状的主要原因则可以从教师、学生、考试机制、教学侧重点等方面进行论述。因此,就以上几点因素,提出了与之相关的策略,从而更加详细地提出了解决方法和途径。
第三章是根据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部分篇目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主要从散文、小说、诗歌、新闻四个板块的教学内容展开研究。每个板块当中所选择的篇目都是该体裁在语文教材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篇目,能够更好地使人文素养在这些篇目中的价值得到充分地体现,如散文教学板块中初二年级下册的《白杨礼赞》、高一年级上册的《荷塘月色》;小说教学板块中高二年级下册的《荷花淀》、初一年级下册的《台阶》;诗歌教学板块中初一年级下册的《黄河颂》、高一年级上册的《沁园春·长沙》;新闻教学内容中初二年级上册的《消息二则》、高一年级上册的《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第四章主要展现了人文素养在传统文化中的价值体现。众所周知,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也在中学语文教材篇目中占据了很大的篇幅,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也是老师需要关注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点。因此,在本章节中,主要通过古诗词、文言文以及“记”这种文体来诠释人文素养、人文情怀在传统文化中是如何来呈现它的价值和作用的。而在古诗词教学这个板块中又包含了“爱国情怀”“思乡之情”“人生抱负”三个系列。通过这些耳熟能详的古诗词以及经典的传统篇目,可以更好、更直接地向大家诠释在传统文化中人文素养的价值体现。
第五章将要讨论的是人文情怀在不同情感体系中的精彩呈现。本章的内容主要倾向于在中学语文教材中不同情感的体现与诠释。分别从“亲情”“爱情”以及生活当中的“人间真情”三个角度展开探讨,更加直观详尽地突显出人文情怀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情感熏陶。所选篇目主要从深入人心的真挚情感入手,更能直击人心,例如,朱自清先生父亲的《背影》、莫怀戚笔下祖孙三代人在田间的《散步》以及鲁迅先生笔下人物形象极其鲜明的《纪念刘和珍君》,等等。通过这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情感丰富的故事情节,令人荡气回肠的丝丝情愫,更加精彩地呈现出人文情怀在不同情感体系中令人为之动容的真情实感。
第六章主要是对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进行研究和探讨。同一线教育工作者就如何在自己的教育理念中体现人文情怀、人文素养、人文情感,进行探究、分析以及讨论。通过总结前人的思想理念和优秀案例来论证本书中所要阐述的观点,且更加丰富地充实本书的整体内容。人文素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探索这个研究点值得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教育事业这条前行的道路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本书的研究及论述主要是基于诸多具有代表性意义的语文篇目进行实践探索而展开的。笔者虽竭尽全力但难免有不尽之处,期待同仁和读者的指正。
03
编者附记
OCTOBER
从一开始决定编写这本《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养价值探索》之时,就对相关课文和案例展开了搜集和整理。之所以想要编写与“人文素养”“人文价值”相关的语文学科类用书,完全出于对语文学科、对语文教材、对语文教育事业以及对中学生的热爱之情。
纵观近几年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独特育人价值的提升已经成了中学语文教师的一项艰巨任务。除了要响应国家政策和时代的号召,本人坚定地认为,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人文情怀的培养已经与语文学科所要学生达到的听说读写等实践能力一样,成了语文教育的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
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不能仅停留在“死读”“读死书”“死记硬背”“填鸭式教学”的基础上。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写作、学会赏析、学会思考是基本要求,引导学生学会感悟人生、学会反思自己、学会感恩生活、学会珍惜生命是更高层次的要求。
在语文教材中,编者尽全力搜集了能够给学生在学习上、思想上都大有所益的篇目,老师的任务就是将这些篇目中所蕴含的人文关怀、情感价值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心灵上有更深层次的启发和收获。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通过语文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学生在拥有优异的成绩的同时,还能成为一个有素养、有情怀、有追求、有向往的优秀青年,愿每一个莘莘学子的语文教师都是值得他们尊重、值得他们爱戴的,也期待每当学生提起曾经的语文课堂时,脸上都能够洋溢着幸福的微笑,都能拥有美好的回忆。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王爱淳
2021年3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