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与人类纠缠千年的白色瘟疫

2023-05-24 10:19 作者:山舞_银蛇  | 我要投稿

    鲁迅、肖邦和林肯,他们间是否存在某些共同点?既然把鲁迅、肖邦和林肯三位历史巨人放在一起,大家不难发现他们都是极具影响力的文化、音乐或政治领域的人物。但是,若深究这个问题,我们还会发现他们之间存在着一个更加神秘而骇人的联系——他们都曾经患过一种被称为结核病的恶性疾病。


    结核病是由一种名为结核分枝杆菌的微小生物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病程缓慢而长久,一旦感染便会对患者全身健康造成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种病症在人类历史上的存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不仅在医学界被视为一种重大疑难病种,而在文学、艺术以及历史研究等领域中,也经常被提到和关注。

    鲁迅、肖邦和林肯三位历史名人之所以惨遭结核病的困扰,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健康状况或生活环境等因素较为恶劣,导致诱发病情的可能性更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种病毒在那个时代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防治,大多数患者都很难得到有效的治疗。不过,正是由于这种疾病在历史上的具体表现和影响,使鲁迅、肖邦和林肯等人成为了更加生动形象的历史人物,他们的一生也因为身患重病而变得更加传奇和感人。

    无论如何,结核病被认为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道伤疤,虽然现今的科学技术已经在医疗上取得了诸多突破性成就,但对付这种“百年老病”仍需我们一同努力,不断探索和发现更加有效的防治方法。

传播途径

    结核病(Tuberculosis,又称TB)为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结核通常造成肺部感染,也会感染身体的其他部分。大多数感染者没有症状,此型态感染称为潜伏结核感染。如果此时没有适当治疗,10%的潜伏感染患者会恶化为开放性结核病(Active tuberculosis),致死率为50%。结核病的典型症状包含慢性咳嗽、咳血、发烧、夜间潮热,以及体重减轻。感染其他器官则可能导致其他症状。

    肺结核不会经由无生命的东西传染,必须要直接或间接吸入飞沫才会得病。当患有开放性肺结核的患者咳嗽、打喷嚏、说话、唱歌或吐痰,患者会释放出具有传染性、直径0.5至5.0µm(微米)的悬浮粒子。每个喷嚏可释放出高达40,000颗悬浮粒子。由于肺结核的感染剂量非常低(吸入少于十个细菌即有可能造成感染),每一颗悬浮粒子都可能造成传染。

    大约90%的结核杆菌感染者是无症状、潜伏的(也被称为潜伏结核感染,LTBI),结核病由结核感染期进展至临床结核病期的时间差变异大,短则数周,长可达一生,受感染宿主终生危险期(lifetime risk)为10%。进展时间呈指数分布,约70—80%的临床结核病在感染后5年内发生。停留于结核感染期者,无临床症状也不具感染性,称为潜伏性结核感染,只有10%的感染者的一生中某个时段会发展成开放性结核病。

致病性

    肺结核感染始于结核杆菌感染肺泡,结核杆菌可侵入肺泡并在其巨噬细胞的核内体中复制。巨噬细胞辨认结核杆菌为异己并尝试以吞噬作用清除。在此过程中,结核杆菌被巨噬细胞包裹并暂时储存于吞噬体中,之后吞噬体与溶酶体结合,形成吞噬溶酶体。在吞噬溶酶体中细胞尝试使用活性氧类及酸来杀死细菌,但结核杆菌有一层厚厚的分枝菌酸及脂质,以此保护其自身免于毒性物质的侵害。因此结核杆菌可以在巨噬细胞里复制并最终杀死巨噬细胞。

    结核病被归类为一种肉芽肿性炎症。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以及纤维母细胞聚集为肉芽肿,且淋巴细胞会围绕受感染的巨噬细胞。其他巨噬细胞会在肺泡囊融合为一个多核的细胞以攻击受感染的巨噬细胞。肉芽肿的形成可以避免结核杆菌散播,结核杆菌也可以利用肉芽肿避免被宿主免疫系统破坏。巨噬细胞和树状细胞在肉芽肿中无法发挥对淋巴球呈现抗原的功能,这即导致免疫反应被抑制。肉芽肿中的细菌可能休眠,造成潜伏感染。肉芽肿的另一个特色是会造成结节中心的不正常的细胞坏死。在肉眼观察下,这样的病灶会呈现质地软类似白色乳酪的坏死,称为干酪性坏死。

    当结核菌从受感染的组织进入血流,它们可以在身体散布,并在组织中形成许多细小的白色节结,可以引发许多继发性的结核病,如肠结核、肾结核、脑结核、脊柱结核等等严重的疾病。这种严重的结核病称做粟粒状结核,最好发的族群是年幼孩童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患者。罹患这种弥漫型的结核病,即使经过治疗也有很高的死亡率(大约30%)。

    在大多数的患者中,感染病程起起伏伏。组织的破坏和坏死通常以愈合和纤维化作结。受侵犯的组织通常会被疤痕或填满干酪性坏死的空腔所取代。在开放性肺结核的时期,一些空腔与空气行经的支气管相连,内含的物质就会被咳出来,也包含了结核菌的活体,于是透过这种方式传播。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可以杀死细菌,并让愈合得以进行。当痊愈时,受感染的区域最终会被疤痕组织取代。

流行性

    WHO将结核病与疟疾、艾滋病共同列为人类最主要的杀手。2021年共有160万人死于结核病(其中包括18.7万艾滋病毒感染者)。在全球,结核病是第13大死因,也是仅次于COVID-19的第二大传染性杀手(超过了艾滋病)。据估计,全球约有四分之一的人口已经感染结核杆菌。大约5%10%的结核病感染者最终会出现症状并发展为结核病。

    根据WHO报告数据,2018年我国结核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59.3/10万和0.2267/10万,结核病新发患者数量约为866000例,新发病例中66%为男性,30%为女性,4%为儿童。因结核病死亡人数约为40000例,其中2400人因结核与艾滋病共感染死亡。肺结核发病和死亡人数始终占我国甲乙类传染病网络报告的前两位。

    另外,我国的结核病耐药情况比较严重,耐药结核病负担同样位居全球第二,根据估算,我国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患者约为66000例(占全球的14%),其中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约占78%。随着耐药结核病的广泛流行,我国的结核病防控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预防与治疗

    结核病其实也是有疫苗的,而且每个新生儿都要求接种,这就是卡介苗(BCG)。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细菌学家阿尔伯特·卡尔梅特与他的助手卡米尔·介兰利用牛结核杆菌传代研发出了减毒活疫苗了卡介苗,1919年移交给巴黎巴斯德研究所,1921年首次使用于人体。卡介苗作为“出生第一针”,主要用于儿童结核病的预防,尤其对婴幼儿结核性脑膜炎和粟粒性肺结核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它属于第一类疫苗,是国家免疫规划程序规定要给儿童接种的疫苗,免费。由于婴儿和婴儿对结核菌的抵抗力较差,一旦受到感染,就容易发生急性、严重结核病。因此,婴儿出生后不久,需要接种卡介苗。此外,百白破三联疫苗也是每个新生儿需计划接种的,可以防止百日咳、白喉、以及新生儿破伤风。

阿尔伯特·卡尔梅特与他的助手卡米尔·介兰

    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人类面对结核时手中终于也有了武器,现在有很多药物可以控制结核病的进程。肺结核常用治疗药物中,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链霉素都属于一线抗结核药物。这些抗结核药物可能会造成肝损伤,用药期间需定期检测肝功能,必要时可以加用护肝药物。二线结核药物,是指效率或者安全性不如一线药物,在一线药物耐药或者不良反应不能耐受时被选用,主要使用的有对氨基水杨酸、左氧氟沙星等。并且,在治疗的过程中,只有遵循以下五个原则:早期、适量、联合、规律、全程,才能确保治疗彻底。

    展望未来,我们需要继续加强结核病的防治工作,特别是加强对高危人群的防控和管理,如结核病患者、艾滋病患者、贫困人群等。同时,加强科学研究,探索新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推广结核疫苗等措施,为实现结核病的消灭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章作者:不知名型fuse

文章为作者委托本人代发

与人类纠缠千年的白色瘟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