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焕英观后感
(自己首发在微/博,我自己写的,怕自己被炸/号而已)
距离看这部电影也(超过)差不多有一年了,大概是去年冬天去电影院看完的,看了个年终盘点,突然有感触,又想说几句。
当时的感想:可以满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以情动人。
当女儿在诉说往事时,突然意识到母亲在成为她的母亲之前,其实根本就不会缝补衣服。我当时胳膊起了鸡皮疙瘩,那一瞬间的震撼,将前面所有的铺垫都圆回来了。
与我自己而言,我是个不善于观察细节的人,我最在意的就是主线剧情,前面一直是女儿的视角,平凡成长,似乎一眼就能望到头的普通且失败的人生,自我认知只是母亲生活中的负累,听多了曾经母亲年轻时的优秀,会怀疑;面对母亲操劳的一生,会自责,突然有机会改变,抱着最差自己消失,能换得母亲逆天改命获得美满的一生而想尽办法改变当初分岔路的抉择。
如果故事只有女儿这一条线,依然是一个还算合格的喜剧故事,铺的也还算合理,只要一个圆满的收尾,也可以结束:平行世界另有选择,终于颐享天年。这在女儿的视角其实是欣慰的。
但是,给了母亲的视角之后,剧情立马就不在一个档次了,女儿的纠结,抱着自我牺牲的念头行动,不断为母亲的人生分岔路做出完全不同的选择,实际上还是在母亲的庇护下的小打小闹。母亲看懂了她的行为,纵容着她的改变,只在最终的选择告诉她绝不后悔。
女儿的种种行为实际是对自己的不自信,自己失败的人生是母亲人生的败笔,除了拖累,没有任何可取之处;而拥有的母亲视角,恰恰来自导演贾玲本身的自信,她的自信来自她的母亲,母亲的爱让她确信,哪怕女儿她可能一事无成,母亲也绝不后悔她自己的一生。
以下与影片没有关系了,是我自己的其他想法。
这个故事里是母爱的伟大,实际我想表达的可能是纯粹地爱、热烈地爱、坚定地爱,这种情感让人动容、令人心生羡慕。
为什么我说只有女儿视角也是一个完整的故事,看多了社会新闻,在这个重男轻女的基本大势下,单独走平行世界路线也很合理,当初这部片子也有很多人说并不感人,或者自己的不幸来反驳影片的观点。实际就是非常能走通的平行世界线:随着女儿的出生,母亲的不幸开始,犹如丧偶般地养育女儿,接受婆家的刁难与看不起,按照娘家的劝慰要忍耐;那么一切的出口可能就在这个女儿身上,要优秀,要出类拔萃;或者二胎甚至多胎来所谓的“翻身”。女儿在这种氛围下成长,如果没有外因并且普通,基本是就可以形成自我反省,妄图来一句:如果我不是女孩就好了,如果生的不是我就好了。当然喜剧不能如此的赤裸,只要给一句:“当初怎么就生了你,如果...”就可以了,中间的大篇幅当时是鸡飞狗跳的改变,结尾要收成喜剧尾还是悲剧尾,都说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