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韩国大众文化评论家】BIGBANG和大众性

2022-04-12 22:15 作者:GDTOP百度知道团队  | 我要投稿

BIGBANG和大众性

BIGBANG归来。从最后一次音乐活动,2018年发布的数字单曲《花路》算起,已经是时隔4年的回归。回归后立即掀起了轩然大波。4月5日0时发行的数字单曲《春夏秋冬(Still Life)》,在发行8小时后登上了最大音源网站Melon Top100的榜首,接着登上了每日排行榜的榜首。24小时用户数也达到了90万9666名,在历代男子组合的Melon 24小时用户排名中位居第10位。在Genie、FLO、Bugs等其他音源网站上也同时占据一位,可谓是理所当然地实现了“榜单焦土化”。

但是,对于这种现象,几家媒体的解释却很奇特。他们将大众对BIGBANG的怀旧之情视作其原因。这种论调认为BIGBANG本身虽然“过时”了,但却依靠刺激大众的回忆而获得了人气。当然,在发行一两天内会出现因这种效果而昙花一现的情况不少,但现在《春夏秋冬》却出现了长期占领排行榜的征兆,而且还是以压倒性的数据。也就是说,歌曲是在不断创造着新的大众需求,即便韩国被称为“乐队花车的国家”(小仙女补充:乐队花车是指相信并跟随大多数人的做法,和从众心理很像),但是也很难看到这种程度的凝聚力。

另外,音源发行初期的听众年龄统计也让人无法断定这是因为怀旧效果。20-29岁的用户占据压倒性的45%,其次是30-39岁的用户占20%、10-19岁和40-49岁的用户合计占13%。数据没有表现出可称之为怀旧效果的证据。相反却可以看出,在4年多的空白期内年轻的粉丝群体在持续增加。因此,至少现在是一个需要有其他解读的时间点。这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BIGBANG消费群体的特别之处。一言蔽之,BIGBANG实际上一开始就是“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同等比重消费的男团组合”,事实上也是最后一个这样的男团组合。仅从上面的音源收听者统计就可以知道。在性别比例方面,男性占44%,女性占56%。这在男团组合音源收听者性别比例中几乎是难得一见的构成。男团组合一般的情况是2:8或1:9的性别比例。

当然,不只是这次的《春夏秋冬》;自Melon开始提供音源服务以来,统计的历代男团组合Melon 24小时收听者排名中,前十名中BIGBANG的歌曲多达9首。除了BIGBANG之外,只有BTS的《为渺小之物的诗》入榜。第一位是BIGBANG五人体的最后一首歌,在2018年发表的数字单曲《花路》,创下了126万9105名收听用户的记录。虽然收听数一般可以从“大众性”角度来解释,但严格来说,男性群体的消费和女性群体一样高涨,才更加接近“大众性”的概念。

事实就是如此。女子组合并不代表女性群体不消费,反而是女性群体消费更加活跃的情况也很常见,男子组合也并不是一开始就定位在“男性群体不消费的商品”。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像这样女性群体和男性群体几乎以同等水平消费的男团,从整体来看也只有两个组合,GOD和BIGBANG。其他的仅限于几首歌在流行的当时获得了火热的消费量,而在男性群体中体现出牢固的忠诚度,使人愿意在每次回归的第一时间进行消费的组合实际上只有这两个。

这其中BIGBANG又有很多与众不同的地方。从SM娱乐公司的SMP(小仙女补充:SMP是指从SM提出的一种风格,SM PERFORMANCE)胎动时期开始,他们就没有特别地采用女性群体反应良好的"刀群舞"要素,而是以在男性群体中反响很好的随性舞台进行表演。歌词中也有很多男性特有的自我怜悯、浪漫和生活的苦衷等用放荡不羁的语言来倾诉。虽然很难将此看作是男性倾向,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开始就将定位放在能够获得男性群体良好反响的位置。

但是进入2010年后,K-POP产业的方向发生了改变,开始走向收益性最大化的方向,全面采取了保障男子组合收益更稳定的女性倾向路线。BIGBANG这样的组合逐渐变少。BIGBANG采取的路线被地下嘻哈音乐所吸收,在大众音乐市场上,具有轰动性效应的K-POP男子组合变得极其稀少。最终,BIGBANG回归的“大众性”概念的成功,有必要解释为在走女性倾向的路线之前,男性群体对于K-POP男子组合范本的反应回潮现象。在男性群体中肯定也存在,通过男子偶像团体消费男性故事和态度等的需求。

另一方面,有必要提及的一点是,BIGBANG在K-POP“世代”上一直走着与当下主流不同的音乐性路线。在BIGBANG诞生之时的主流音乐形态,即是穿梭于各种体裁之间,主要由以旋律本质为基础的流行音乐构成。从这一角度出发,他们甚至会采用抒情曲,而这一脉络也体现在《春夏秋冬》中。这就是所谓的“适合在KTV里唱的歌”。然而,众所周知这以后K-POP走上了另一条道路。随着海外市场的暴增,特别是以美国为中心的西方市场的扩大,他们致力于向符合西方音乐趋势的,以节奏和声音为中心的舞曲流行大幅转移。像BIGBANG这种以优美旋律为主的流行歌曲已经被SOLO歌手们接管,在“轰动一时”的偶像组合中很难看到。

但问题是,韩国大众依然对旋律优美的流行音乐情有独钟。无论男女老少都是如此。也有人认为,林英雄等新一代Trot歌手们吸引到30~40年龄层的现象,从根本上来说,也是因为主流的大众音乐市场无法满足他们对具有浓厚旋律感的流行音乐的热爱。此外,“Rollin’现象”和“SSAK3”等复古音乐大热也可以从这个角度进行分析。对于“BIGBANG回归”的狂热也可以充分地从这个角度进行解释。

综上所述,我们有必要从大众对于BIGBANG这个组合所代表的大众音乐商品特定方面的热爱角度去诠释此次BIGBANG回归的成功原因,而不仅仅是将其归结为人们对于BIGBANG的怀旧之情。这是一个明明存在却未得到满足的大众需求爆发的事例。当然,我们依然很难期待韩国K-POP产业会以此次BIGBANG的回归为契机,去创造出照顾这部分需求的产品。作为全球产业,K-POP已经出走到比想象中更远的地方,已然改变的产业结构很难轻易再次发生改变。从这一点看,也许韩国大众音乐市场需要BIGBANG这个组合作为一种趋势而留存更久。

 

大众文化评论家李文元(音译)

翻译:馋馋  校对:单单

【韩国大众文化评论家】BIGBANG和大众性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