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完成一场高海拔致敬,花儿就是这样红
没有去过帕米尔高原的人,很难理解一句话:活着就是奉献,呼吸都是幸福。
2021年1月4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全国人大代表拉齐尼·巴依卡为救落入冰湖的儿童英勇牺牲。1月8日,一群电影人日夜兼程开始筹拍向英雄致敬的影片。
9个月后,当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在乌鲁木齐市首映时,它收获了来自观众的泪水和掌声。而此前,并没有多少人知道天山电影制片厂在拍摄这样一部电影,更没有多少人知道这是160人的拍摄制作团队用生命完成的高难度挑战。
没有任何前期的宣传铺垫与期待,观众的感动与震撼完全出自这近100分钟的电影带来的心灵洗礼。
高海拔拍摄
万山之巅,酷寒之地,巡边的山路步步惊心,拍摄的历程处处惊险。
“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生前是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的护边员,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帕米尔高原与解放军一同爬冰卧雪,翻山渡河,结下了过命的情义。
英雄用生命走过的地方,这群电影人也用生命丈量了一遍,所求只有两个字:真实。
70多天的高原拍摄里,团队160人几乎天天都被头痛头晕呕吐折磨,有人只能边吸氧边拍摄。电影中边防军人刘红军的儿子刘朝,与拉齐尼·巴依卡一同重走吾甫浪沟时发生严重高原反应,面无血色,出现幻觉,甚至几度昏厥。其实这不是表演,而是刘朝的扮演者贺刚真实的身体状况。
每一次呼吸都极为艰难,每一次跳入冰河都手脚僵硬,牵着马和牦牛走的每一步都在挑战极限。导演阿布都克里木·阿不力孜在讲述拍摄历程时,无数次向全体演职人员致谢,感谢他们用生命完成这场高海拔拍摄之行。
在这部电影里,除了贺刚和贾宏伟是专业演员,其余演员都是群众。在拍摄那条艰险的上学之路时,为了真实还原,小演员们在狭窄的悬崖边攀爬,脚下是幽深的河谷,现场摄制人员屏住呼吸、双手颤抖,直至拍摄完毕抱着孩子们留下眼泪。
因为这样震撼人心的拍摄背景,电影呈现出的故事和画面都极为真实和质朴,没有电影特效的大面积烘托,却能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感。
扮演成年拉齐尼·巴依卡的库提鲁克江·艾沙胡加,没有表演经历,却因为生长在塔什库尔干而熟悉拉齐尼·巴依卡。“我的爷爷、爸爸以及家族里其他男性长辈都曾做过护边员,在塔什库尔干护边是大家共有的责任。”库提鲁克江这样说。
从昆仑之巅到天山脚下再到阿尔泰山,在中国新疆5700公里的边防线上,有无数个守边的家庭和可敬可爱的人。在那里,护边是小伙子们成长的必修课,和人生最自豪的事,接过父辈的使命,在他们心底成为无上的荣光。
高浓度情感
病重的爷爷步履蹒跚,却不忘边防战士的安危;爸爸顶着数十年不遇的暴风雪与牧民一起把物资送到哨所……父辈树立的精神旗帜,在拉齐尼·巴依卡心中种下了爱国主义精神的种子,边关、家国、奉献、守护随着他的成长,成为人生信条。
本片制片人、天山电影制片厂厂长高黄刚认为,人物传记片要突出的是人物的关键事迹和精神原点,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绝对不是偶然的,是长期的耳濡目染才能成就英雄的信仰,是经历过困难的考验才铸就了英雄的坚韧。
一条牦牛皮鞭的三代传承,形成了拉齐尼一家人精神纽带的接力;一次次跟着解放军叔叔在界碑上描红“中国”二字,成为拉齐尼扛起守边重任的源泉;一条走出大山的生命之路,承载着无数个生长在帕米尔的拉齐尼们扎根高原、造福民生的理想。
影片用多个动人的片段支撑起拉齐尼·巴依卡的精神原点,为高浓度的情感寻到了根源,让观众的感动获得了释放的出口。
很多观众被影片中一个情节深刻触动,当边防官兵给予倒在巡边路上的白牦牛最高礼遇时,陪伴拉齐尼·巴依卡和战士们巡边十数年的白牦牛,用不舍的眼神、坚实的身影、奄奄的呼吸,告别战友,这一刻,它化为千千万万个为祖国筑起钢铁长城的英雄。
这个情节,显示了编剧和导演用情的巧妙,英雄首先是接地气的人,是血肉之躯,是情感本体,在电影中,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都有情感流动,都有心绪相通。这样的处理下,观众看到的英雄才是有情有义的身边人,符合打造高质量文艺精品的要求:贴近现实,靠近群众。
多维度思考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从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和刘红军肝胆相照,到拉齐尼·巴依卡和刘朝的情重姜肱,从生死相伴的巡边路,到打通高原群众美好生活之路的盘龙古道,整部电影都在弘扬各族群众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有观众在观影后说,100分钟,让他理解了为什么那么多和拉齐尼·巴依卡一样的护边员,能够在万山之巅甘愿劳苦,代代守边。
电影中,拉齐尼的玩伴夏布娜在上学路上坠下悬崖的画面,成为刘红军心中永远的痛,他立志要修出一条让孩子安全走出大山的路,为此他放弃了退伍回家,扎根在高原修路并将生命交付于此。三十年后,他的儿子刘朝来到塔什库尔干完成盘龙古道和塔什库尔干机场的建设。
和拉齐尼·巴依卡接过父亲的牦牛皮鞭一样,刘朝也接过了父辈心中那面旗帜,走着父亲未走完的路,写下父亲未写完的诗篇,同样也看见了父亲未见的世界。
在刘红军和刘朝父子心中,家国与边关是心之所往,奉献与牺牲都在所不惜;在巴依卡和拉齐尼父子心中,解放军就是与他们共守家园的兄弟,是让各族群众享安宁、得幸福的亲人。
导演在影片中着墨于军民鱼水情深的情感交织,积极体现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意义,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不断闪回的叙事结构,让观众看到新疆各族群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血脉相连、不可分割的强大向心力。
“勇敢的鹰啊,燃尽一生化作不灭的光……”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高亢而苍劲的主题曲配合下,帕米尔高原的乡村新貌变为美丽的画卷,汽车奔驰在壮美的盘龙古道上,帕米尔景区和石头城里游客络绎不绝,实现就业的年轻人在工厂里专注守着生产线,孩子们被校车接到设施健全的学校,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
这一切,都是刘红军们的心愿,也是拉齐尼·巴依卡们所爱的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