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 | 唐朝之重要历史制度文化(内含山师大MTI真题)
中国历史文化 | 唐朝之重要历史制度文化(内含山师大MTI真题)
原创 初歆百科 初心百科

唐朝
公元618~公元907年
重要历史制度文化
募兵制
募兵制是中国古代兵制之一,即由国家招募成年男子当兵,供给衣食,免征赋役,相当于一份职业。
唐初实行府兵制,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参战武器和马匹均自备。然而,随着唐朝中期之后边患增加,用兵不断,戍期延长,再加上腐败日益严重,府兵制遭到了严重破坏。于是,为增强军事力量,唐玄宗开始实行募兵制,由国家招募健壮的成年男子当兵,每日训练,领取军饷,将领则长期统帅一支军队。募兵制的实行不仅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有利于生产的发展,也使得朝廷建立起了一支强有力的军队。不过,募兵制的士兵以当兵为职业,将领长期统帅一支军队,兵将之间有了隶属关系,导致了军阀的形成。
节度使
节度使是中国古代军事将领的一种官名,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
唐朝初年,沿北周及隋朝旧制,重要地区置总管统兵,称都督。至贞观以后,都督多省并罢,每当战事发生时,才由朝廷派遣行军总管统率出征或备御。但是,随着唐朝疆域的扩大以及募兵制的实行,朝廷需要一个专门机构来快速处理地方军务或是管理招募来的士兵。公元710年,节度使开始成为一个正式的官职。至唐玄宗时期,更是设立了碛西、北庭、河西、河东、陇右、朔方、范阳、平卢、剑南、岭南十个节度使。主要掌管军事、防御外敌,而没有管理州县民政的职责。然而唐肃宗以后,天下糜乱,不得不仿照汉末州牧统管军民政务之制,令节度使兼管内观察使及驻州刺史,于是其权限逐渐扩大,总揽一区的军、民、财、政,所辖区内各州刺史均为其节制。
节度使的设置,起到了安固地方,增强国力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后期节度使权力不断扩大,造成藩镇割据,反而威胁到了唐朝国家的稳定和中央集权。
租庸调制
租庸调制是唐朝所实行的一种赋税制度。
北魏以来,政府一直实行租调制进行税赋的征收。隋朝建立后也继续沿用了这一制度,只是租调数量更轻,农民服役时间也短。到了唐朝,其在隋朝的基础上又进一步以轻徭薄赋的思想改革赋税体制,开始实行租庸调制。所谓租,即田租;庸,为力役;调,则是户调。在唐朝,所有民众不论贫富,一律缴纳定额的租庸调。唐朝成年男子可由均田制分到一百亩地,因此他每年需要纳粟二石,替政府服役二十日,户调则随乡土所产而纳,一般为丝绵布麻。租庸调每年的八月开始收敛,九月运往京师或指定地点,田租则在收割后于十一月开始运送。
然而,随着唐朝人口的增加以及土地兼并问题的发展,武周后朝廷已无土地实行均田制。男丁所得土地不足,又要缴纳定额的租庸调,农民无力负担,大多逃亡。最终,租庸调制被两税法所取代。
租庸调制在唐初配合均田制的情况下,有利于减轻农民的税赋压力,保证农民生产时间,使得国家富强。
两税法
两税法是唐德宗时期,由宰相杨炎建议并颁布的一种以征收金钱为主的新税法。因分夏、秋两季征收,故而得名。
随着唐朝人口的增加以及土地兼并问题的发展,均田制崩溃,旧税法租庸调制失去了其存在的基础。民众无力缴税,大量外逃。为保证国家财政,公元780年,唐德宗在宰相杨炎建议下,正式以敕诏公布了两税法。主要内容包括分夏秋两次征收,夏税六月,秋税十一月纳毕;中央根据财政支出定出的总税额,各地依照中央分配的数目征税;依照丁壮和财产的多少定出户等;依户等纳钱,依田亩纳米粟。颁布后,唐朝的财政收入随即增加。
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保证了国家的财政税收。然而,由于户等长期不做调整,两税之外又有许多苛捐杂税,且随着土地买卖合法后,土地兼并的盛行,富人的勒逼贫民卖地而不移税,人民反而陷入了更加悲惨的境地。
曲辕犁
曲辕犁,又称江东犁,是唐代由中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耕犁。
唐朝以前,人们使用笨重的长直辕犁,回转困难,耕地费力。于是,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江南地区的劳动人民,改进前人的发明,创造出了曲辕犁。曲辕犁由11个用木头或金属制作的部件组成,包括有犁铧、犁壁、犁底、犁评、犁辕、犁建和犁盘等。和汉朝以来的直辕犁相比,曲辕犁将辕由直改曲,由长改短,并在辕头安装犁盘,可以自由转动,从而使操作灵活,节省了人力和畜力。同时,由于增加了犁评和犁建,可便捷控制犁箭向下或向上,从而使犁铧入土或深或浅。此外,其呈圆形的犁壁还可以将翻起的土推到一旁,减少了前进的阻力,并断绝了杂草的生长。
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古代中国耕作农具的成熟。
唐三彩
唐三彩,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中国唐朝的一种低温釉陶器。因其釉彩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故而得名。
唐朝时期,陶瓷业飞速发展,雕塑、建筑艺术水平不断提高。贞观之治之后,唐朝国力强盛,百业俱兴,厚葬之风日盛。唐三彩作为一种随葬品迅速地流行了开来。唐三彩的烧制采用二次烧成法,首先使用白色粘土作胎,经过烧制冷却后,再于胎上绘以各种釉料入窑进行釉烧。其色彩繁多,种类亦多,主要可分为人物、动物和器物三种。其中,人物有文臣、武将、贵妇、胡人等,动物有马、骆驼、牛、羊、狮、虎等,器物有盛器、文房用具、室内用具等。在唐朝,唐三彩大部分用作随葬品,主要出产、流行于中原地区。同时,因最早、最多出土于中国洛阳,唐三彩亦有“洛阳唐三彩”之称。。
唐三彩被誉为唐代社会的“百科全书”,更是影响到了朝鲜新罗和日本奈良时代的陶器。


更多百科知识相关内容请关注【初心百科】微博~
文章来源 | 初心百科
整理搬运|初心阿卓
百科咨询|初心C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