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纸”如此,聊一聊我们使用了几千年的纸

纸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之一,它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一起,为我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纸的发明结束了古代简牍繁复的历史,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纸
在纸张发明之前,人们用什么材料记事呢?根据文献和实物资料,最早人们是采用结绳来记事的,遇事打个结,事毕解去。后来又在龟甲兽骨上刻辞,所谓“甲骨文”。在青铜产生以后,又在青铜器上铸刻铭义,即“金文”或“钟鼎文”。再后,将字写在用竹、木削成的片上,称“竹木简”,如较宽厚的竹木片则叫“牍”。

纸的历史和发展
据考证,我国西汉时已开始了纸的制作。1957年陕西省博物馆在西安东郊灞桥附近的一座西汉墓中,发掘出了一批称之为“灞桥纸”的实物,其制作年代当不晚于西汉武帝时代。这种“灞桥纸”,是考古发掘出来的世界上最早的纸。
纸的发明虽很早,但一开始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政府文书仍是用简牍,缣帛书写的。元兴元年蔡伦发明造纸术。他总结前人经验,始有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造纸,称"蔡侯纸",对改革和推广造纸术有很大贡献,后世传为造纸术的发明者。

在蔡伦以后,别人又不断把他的方法加以改进。至献帝时,东莱人左伯对以往的造纸方法作了改进,进一步提高了纸张质量。他造的纸洁白,细腻,柔软,匀密,色泽光亮,纸质尤佳,世称“左伯纸”。
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广泛流传,普遍为人们所使用,造纸区域逐渐扩散,产量和质量与日俱增。造纸原料也多样化,纸的名目繁多,如竹帘纸、藤纸、鱼笺、棉纸。
为了延长纸的寿命,晋时已发明染纸新技术,即从黄蘖中熬取汁液,浸染纸张,有的先写后染,有的先染后写。浸染的纸叫染潢纸,呈天然黄色,所以又叫黄麻纸。
隋唐时期,著名的宣纸诞生了。在宣纸的主要产地安徽宣州有这么一个传说:蔡伦的徒弟孔丹,一直想制造特别理想的白纸,经过许多次试验都不成功。一次,他在山里偶然看到有些檀树倒在山涧旁边,因年深日久,被水浸蚀得腐烂发白。后来他用这种树皮造纸,终于获得成功。

唐代在前代染黄纸的基础上,又在纸上均匀涂蜡,经过砑光,使纸具有光泽莹润,艳美的优点,人称硬黄纸。
五代制纸业仍继续向前发展,歙州制造的澄心堂纸,直到北宋,一直被公认为是最好的纸。元代造纸业凋零,只在江南还勉强保持昔日的景象。到了明代,造纸业才又兴旺发达起来,主要名品是宣纸,竹纸,宣德纸,松江潭笺。清代宣纸制造工艺进一步改进,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纸。
关于纸的故事

洛阳纸贵:
艺术是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晋代文学家左思,用了整整十年,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内容,撰写《三都赋》。《三都赋》备受好评,喜爱它的人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

倚马七纸:
意思是比喻文章写得快,出自《世说新语·文学》。东晋豫州刺史谢尚发现袁虎文才很好,就把他推荐给大司马桓温,桓温让他负责府内文书起草工作。他跟随桓温北伐前燕,在前线,桓温让他写讨伐檄文,他靠在马背上很快就写完一篇得体的檄文。

纸上谈兵: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力透纸背:
出自《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记》。唐·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记》:“当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意思是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常用来形容诗文等作品运力巧妙,内涵深刻。
01
纸的种类
造纸的主要源料多为植物纤维,以竹与木为主,木之纤维柔韧,制成之纸,吸墨较强;竹之纤维脆硬,所制之纸,吸墨性较弱,故以此分为两大类:
弱吸墨纸类
多系竹纤维制成,纸面较光滑,墨浮于表面,不易慢开,所以色彩鲜艳。以笺纸类为主,如澄心堂纸、泥金笺。
澄心堂纸
为南唐李后主所使用之名纸,与廷圭墨齐名。特性平滑紧密,有“滑如春冰密如玺”之称,为弱吸墨纸之上品,“清脆”是其特性。
蜀笺
蜀笺据说西蜀传蔡伦造纸古法,所产蜀笺,自唐以来颇富盛名,如薛涛笺、谢公笺等。据说其地水质精纯,故其纸特优。
藏经纸
藏经纸乃佛寺用以书写或印制佛经者,又名金粟笺,有黄白两种。明清人常用之泥金笺、蜡笺,今天已很少见。
02
强吸墨纸类
多系木质纤维所制,吸墨性强,表面生涩,墨一落纸,极易漫开,书写常加浆或涂蜡,光彩不若笺纸鲜明,较为含蓄,以宣纸类为主。
宣纸与彷宣:
今日最名贵之书写用纸便是玉板宣了。玉板宣,合桑、短节木头、稻杆与檀木皮以以石灰浸之制成,吸墨性最强,质地最优。

因为宣纸过于吸墨难写,所以就有人加以改良:或用砑光,或加胶矾,还有加浆而成的。经过改良之后的宣纸吸墨性略减,比较容易书写。
毛边纸、元书纸与棉纸:
宣纸昂贵,一般习字时多用毛边纸。这种纸本来是用于印书的,但因为纸质好,有人买了书之后裁来练字,所以称为“毛边纸”。棉纸也可以算是这一类,质地渐佳,颇具韧性,价格亦不甚贵,可以做为习字用。
纸的选择方法
质地柔韧厚密:
选择纸张的时候质地是最重要的,质地不佳的纸既容易损笔,又不易保存,古今名纸,莫不以品质见称,如澄心堂纸“密如玺”,玉板宣“柔韧、耐久”。

色彩洁白:
纸如果不白,就是原料不好、或水质欠佳,都算不上是好的纸。洁白无比的玉板宣便以檀木为原料,若是染色的,也要精纯洁白,才是本性佳之纸,但染色之纸不易传久。

表面光涩适中:
纸之表面有光滑和粗涩之分;光滑固易行笔,但若过滑而笔轻拂而过,便无笔力可言,若粗涩则与之相反,易得笔力,但过涩则难于施笔,易损笔锋,所谓“细而不涩”也。
吸墨适度:
纸须能入墨,否则墨浮纸表,易于脱落,不能久存。一般而言,宣纸类吸墨较强,笺纸则反之。吸墨太强,若运笔稍慢,则点画俱成墨团。但若吸墨性太弱,墨不易入纸,亦非所宜。故择纸时要考虑到书体及个人运笔速度,若有条件,试试就知道了。

据碑帖择纸:
临摹碑帖,若要求形似神肖,不仅要注意到笔,纸也是条件之一。择纸先辨其吸墨性,视真迹的入纸程度而定,入纸多则选用强吸墨纸,反之便选较弱者。若无法窥知入墨实况,如石板所印者,亦可就其风俗辨之,锋芒显露,神彩奕奕者,多用笺纸类。温润含蓄,风华内敛者,则可选用宣纸类。
纸的使用方法
宜平:
书写时必需平放,才易于书写。若纸皱,便不易书写了。惟有人写古篆隶时,故意将纸揉皱,以求斑驳之致与古意。
洁净:
纸上污秽,会影响观瞻运笔与墨色,灰尘也会影响运笔,若与墨汁相杂,墨既不坚,亦乏光彩。这虽然只是小事,但也是很重要的哦!
分格:
书法书法,写字最重法度,故“书”、“法”并称,尤重间架与章法,布置章法有纵行横列之分,立定间架则有九宫、田字、米字诸式。线条亦有明暗之别,凡篆隶行草楷诸体都是如此,尤其是楷书更是重要。
分格也需随书体而定,法度最严的楷书和篆隶,纵横需整齐,行列皆可画分,而行草惟有直行,不宜加横列,以免缚手缚脚,不得纵放。明线宜细,以免妨害观胆,暗线用书宜轻,不必涂抹,以免损毁纸张。
固定:
书写时纸需固定,若纸随笔动,字便不能随心应手。方法除了以左手按纸,也可以用镇尺压在适当位置,使纸固定。
垫吸水布:
以笔饱蘸浓墨写字时于顿挫重按处,力透纸背,墨渗纸外,不但会沾污桌面,且笔画染开,也会破坏画面。所以需要以吸水纸或布垫在纸下,将渗出的墨吸干净,保持画面整齐。
待干收纸:
墨汁未干时收纸的下场想必大家很清楚吧,不要自作聪明的将作品“盼干”,或是想用卫生纸吸干,这样不但会使墨易脱落,且会使墨色受损。收拾时,不要任意折叠,以免损纸。
藏诸干凉处:
纸受潮易腐朽,过度干燥又会破裂,因此若想使贵大作能长长久久,就保存在干燥阴凉的地方。
如何保护纸?
1防潮防霉
书画纸的吸水性强,水墨韵味好,但一旦受潮,就会出现水渍和霉点。同时受潮后的纸还会发生粘连,揭不下来。防止爱潮霉变的方法是将纸叠好,外面用一包皮纸包裹妥贴,放在干燥、凉爽、透气的地方即可。
2防摺
熟纸和粉笺,蜡笺一类,因经过了加工,性质起了变化,脆而易断裂,尤其是粉笺,蜡笺,一经皱折,便产生一条白色的裂痕,无法弥补。所以对于这些纸的保存和携带,只能圈卷或平置,千万不可摺皱。
3防晒
太阳光中有紫外线,红外线,长期照射在纸上,纸就发脆,变黄,质量和寿命都会发生变化。所以纸的防晒与防潮、防霉一样重要。
4防蠹
有一种昆虫“蠹”,又叫蠹鱼,喜欢啮食纸张中的浆糊或胶质物,时间长了,书籍就会被蛀空。对付蠹鱼,其办法之一是用黄檗溶液染纸。另外,用报纸包裹的纸和书籍也可防蛀。
纸与笔的配合使用专业提示
之前分享过文房四宝中笔的特性及选用方法,那么纸笔如何配合才能发挥功能的极限呢?古人常以健毫笔书写在笺纸上,以柔性的宣纸写也行,所以健毫笔可任意配纸。而弱吸墨的纸可以用健毫笔书写,使用柔毫笔也可以,所以弱吸墨纸类也可任意配笔。这种配法是纸与笔相合的原则,而柔毫笔与强吸墨的纸较为特殊。
强吸墨纸适合配健毫笔
强吸墨纸类以宣纸为代表,因为它吸墨性强,笔一碰触到纸,墨汁即迅速化开,若行笔略迟则笔画尽成墨团。而羊毫笔毛较软,行笔略急则墨汁不易渗透,字会虚浮无力,所以使用健毫笔写快方能配合强吸墨纸。两者配合,方能尽其所能。
柔毫笔宜配弱吸墨滑纸
柔毫笔较软,不易发挥个人特色之雄挺刚毅,但只要选纸得当,亦可书写出极富姿媚含蓄的字。而柔毫笔以弱吸墨纸得当,以笺指为类,虽较宣纸脆而硬,且平滑吸墨性弱,但行笔放慢亦可使转自如。
好东西往往都是在最后
好纸推荐
购买墨点专用纸产品
一方好纸,方能演绎文化魅力

练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贵在坚持~~
加入墨点打卡,每日练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