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三国青玉童子伎乐俑(奏乐俑),再现千年盛宴

“俑”的身份包括了墓主生前的侍卫、仆从、厨夫、歌女、舞伎等各色人物,甚至还有衣饰华贵、有较高地位的属吏、宠姬、近侍等,同时也包括鞍马、车牛、庖厨用具、家畜、房舍建筑模型以及镇墓避邪的神物等明器。
玉俑多以王者才可有资历用之,玉俑的标准及原料也表现出了主人翁的身份及位置。古代等级森严,呈现高等玉俑的几率十分罕见。
这组三国早期 青玉 童子伎乐俑(奏乐俑),共5个,高度在12厘米左右,单个重量在150克左右。每个童子玉俑,脑袋的左右两边各挽一个发髻,叫总角。《诗经·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典型的古代童子发髻形象。这组童子伎乐俑,一人双手敲击铜钹,两人吹箫,一人手持琵琶,一人吹排箫,仿佛演绎着两千多年前的宫廷盛宴,歌舞升平。









再看这组童子奏乐玉俑,以立体圆雕的手法展现了三国时期的宫廷奏乐风采,可谓价值不凡。有专家认为,三国出土玉人多以小件片雕的各式舞人造型居多,此类较大体型、成组出现,童子奏乐舞蹈的立体圆雕非常罕见,这组玉人俑是目前发现的等级最高的三国圆雕童子玉乐人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