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正确解释惠勒延迟选择实验和延迟选择量子擦除实验,4个新实验方法,半透镜与光相位?

2023-07-12 20:14 作者:智能粒子云  | 我要投稿


通过调整半透镜2的位置使每次激光脉冲源发射光后,探测器A永远亮(更亮),探测器B永远不亮。

主流认为,这是由于两条线路的光在这里相遇时,走向探测器A的光两束光正好波峰波谷叠加,走向探测器B的两束光正好波峰遇到波谷,波谷遇到波峰,互相抵消,所以A亮(更亮),B不亮。

还可以先把半透镜2撤掉,等光已经被半透镜1透射后走上线路1之后再安放半透镜2,结果仍然是A亮(更亮),B不亮。

主流认为,这是已经走上线路1的光回到了过去同时走上了线路1和线路2然后自我干涉使探测器A亮。所以认为量子领域可以回到过去,改变过去。所以叫做延迟选择。

我认为这是因为此时半透镜2的位置使得:

每一份光如果被半透镜1透射走线路1,就一定会被半透镜2透射

每一份光如果被半透镜1反射走线路2,就一定会被半透镜2反射,

且半透镜的两次反射或者透射会增加光波的振幅(或别的什么属性),导致探测器A更亮。所以A一直亮,B永不亮。

接下来设计4个实验来证明。

修改惠勒延迟实验:撤掉全反镜2

 


如果还把半透镜2也撤掉,在光子已经走上线路1时才安放半透镜2,

那么实验预期结果也是探测器A亮(更亮),探测器BCD永远不亮。

如果不把半透镜2撤掉进行实验,

预期结果是,要么探测器A亮(更亮),要么探测器C亮,探测器B,D永远不亮。

证明了,光永远只走一条路,被半透镜1透射的光走线路1,一定会被探测器2透射,且振幅(或别的属性)增强。被半透镜1反射的光只走线路2,让探测器C亮。

修改惠勒延迟实验:撤掉全反镜1

 


如果还把半透镜2也撤掉,在光子已经走上线路2时才安放半透镜2,

那么实验预期结果也是探测器A亮(更亮),探测器BCD永远不亮。

如果不把半透镜2撤掉进行实验,

实验预期结果是,要么探测器A亮(更亮),要么探测器D亮,探测器B,C永远不亮。

证明了,光永远只走一条路,被半透镜1反射的光走线路2,一定会被探测器2反射,且振幅(或别的属性)增强。被半透镜1透射的光只走线路1,使探测器D亮。


最终预期实验结论,压根没有什么光子回到过去走了两条路,没有什么延迟选择。

光永远只走了一条路,只是由于半透镜对不同相位的光分别透射与反射这个规律才导致了探测器B永远不亮。

这里也不涉及到光的自我干涉,仅仅只涉及到半透镜对同一份光的两次反射,或者两次透射。

 预期实验结果:

此时半透镜2的位置使得初始惠勒延迟选择实验:

每一份光如果被半透镜1透射走线路1,就一定会被半透镜2透射

每一份光如果被半透镜1反射走线路2,就一定会被半透镜2反射,

且半透镜的两次反射或者透射会增加光波的振幅(或别的什么属性),导致探测器A更亮。所以A一直亮,B永不亮。

没有什么延迟选择,没有什么回到过去。

新发现是,半透镜并非随机对光反射透射,而是依据光波的不同相位规律地对光反射或透射。

依据这个新知识,也就能解释延迟选择量子擦除实验了。



实验的结果应该是,不同相位的光会打在显示板的不同特定位置。

因为半透镜对不同相位的光的反射与透射,使两个探测器分别只能接收到了不同相位的光,然后最后在依据这个不同相位的光,分别去标记显示版上的点,由于不同相位的光会落在显示板的不同特定位置,当然就显示出了双峰干涉的图案了。

而不加半透镜时,两个探测器都均匀的接收到了不同相位的光,依据探测器去标记打在显示板上的光子,由于不同相位的光会打在显示板的不同特定位置,而两个探测器均匀接收到不同相位的光,所以这就无法标记出双峰干涉的图案。

 


正确解释惠勒延迟选择实验和延迟选择量子擦除实验,4个新实验方法,半透镜与光相位?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