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今生·卧龙寺》第一章 卧龙寺
青山入云,苍穹无尽,三月阳春灼九天。
正值三月,阳光普照,乍暖乍寒的节气,桃绽芬芳柳抽新芽,与穿插在城中大大小小的河流交相印,给眼下这座城池装饰的格外美丽,正是个睡觉的好季节。
值此时若是大清早来一盘子点心,一杯热茶,一把躺椅闲坐在自家门口,寒风暖阳热茶,吃着点心,一觉睡到下午,真是享不尽的惬意!这是卧龙寺心里的想法,实际上却没有那个闲时间,他有的只是寒风暖阳。
城池唤作碧丽城,属夏国管辖,夏国雄踞东元大陆东侧,疆域千万里之巨,物产丰富,美景无数。卧龙寺便是这夏国碧丽城之人。有人要问了,卧龙寺不是寺庙的名字吗?为何此处却是人名?
这倒是有来由的。卧龙寺无父无母,据说其尚在襁褓中时被遗弃在城外栖雾山上卧龙寺门口,这里的卧龙寺便不再是人名,而是真正的一座寺庙的名字。那年仲春,卧龙寺的主持方丈戒烟大师在门口捡到了他。到底是出家人我佛慈悲,虽然寺里香火不太旺没有多少余粮,戒烟大师仍旧收留了他。
戒烟方丈是个通达的人,寺里的弟子一开始不愿收留这捡来的野娃娃,原因是以后多了一张吃饭的嘴,大家怕自己吃到嘴里的变少。戒烟闻听众弟子做如此想,便召集众僧于大殿前。殿内巨佛拈花,宝相庄严,戒烟大师静坐殿前,一言不语,众僧齐聚后,便开始脱身上的僧衣。
待戒烟大师脱光上衣后,却见一旁一名须发皆白的老僧持杖而来,紧接着便开始一杖一杖的打在了戒烟大师的背上。众弟子哗然,行杖的乃是主持的师兄戒酒大师,不知方丈犯了何错在此受责,每一杖都打的结结实实,下面的众僧看的真真切切,心里都不自觉地哆嗦。戒烟大师却没发出半点声响。整整三十杖,受杖完毕戒烟穿好了僧衣先对着殿内的佛像一拜,然后转身望向殿前的众弟子:
尔等可知我因何受杖?
众僧正因此摸不着头脑呢,纷纷双手合十口念佛号,皆称不知。
戒烟大师又说:贫僧三日前于山门处捡到一小儿带回,与师兄弟商量后决定将其养于寺内,只因我佛慈悲,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一个活生生的人?然而事后却在寺内听到一些传言,一些弟子恐其在寺中多吃了粮食。闻听此言贫僧先是大怒而后自责,我住持本寺,不曾想寺内僧人竟有人如此想,视人命如草芥,痛心之余却也自责治寺不严,责任首在贫僧,佛祖割肉喂鹰,而我住持的卧龙寺竟有僧人因一小儿多吃了粮食而置人命于不顾,实是我管教不严之过,如此来说这杖刑该是我受的。
戒烟言毕,只见台下众僧口呼“方丈慈悲”,其中有十几名僧人竟面色发红的低下了头。
如此之后这小儿便真正的在这卧龙寺里住了下来,戒烟的几位师兄弟都建议等其长大出家为僧拜戒烟为师,戒烟却不曾这样想,虽说佛度有缘人,这小儿与戒烟与卧龙寺的确有缘,然其尚在襁褓之中,他又如何能为之做主让其出家当和尚,况且这寺里近年来香火不济,有时候的确都吃不饱,若是其长大成人另有志向也不枉自己救他一命,况且佛祖从来没告诉过他男人都得度来当和尚。而这小儿无父无母,也无姓名,抱着他去官府报案登记的时候索性就给他登记了一个“卧龙寺”,于是这小儿便叫卧龙寺这个名字了。
碧丽城是一座方方正正的城,长四里宽六里,城墙以内为内城,里面住的都是些有权有势的人,外城的大小是不大好计算的,越靠近内城房屋商铺人越多,越往外越荒凉,不过城外十几里的地方都不算是太偏僻总有零散的庄户人家,内外城七八条或天然或人工凿成的河流穿城而过,河两岸种了一些桃柳,当下阳春三月,正是花红柳绿美不胜收。
河中总有来来往往的船,或赶路或游玩,剩下的便是运货的货船,此时已经十五岁的卧龙寺正在其中的一条船上,怀里抱着一个包裹望着岸边发呆。卧龙寺从小不太爱说话,但是却极为勤快,正经的属于多干活少说话的人,谁也不知道他心里想什么,只知道住持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岸边的桃柳争艳,阳光有些温暖,卧龙寺此时看着岸边的一户人家,那家的房子和门前的树还有那只狗颇合他心意。他昨天在山上采药到很晚,今天天不亮就起床干完活,饭也没吃就着急赶下山去城里卖药,这会儿着实疲累的不行,看着岸边他只想靠在躺椅上晒太阳,吃一盘他没吃过几次的点心,喝一碗碎茶,他想要是能吃饱了晒着太阳睡到傍晚,那可真是太舒服了,怕不是碧丽城的城主毕黎毕大人每天都是这么享受着。
想着想着就有些发困,坐在船上差点一头栽到水里去,突然惊醒回过神来,听见几声讥笑。
卧龙寺连头都没回,一来他觉得没必要搭理,二来他知道是谁,除了经常欺负他的那几人没有别人了。
这船上都是跟他一样去北城卖药材的,挤了十几个人,他们都住在南城,碧丽城最大的商铺申记在北城经营着本城最大的药材生意,价格还算公道,所以大家都愿意多跑点路,扣去来回坐船的钱比在南城卖还能多得几文钱。申记的老板叫申何君,碧丽城头号大贾,满街都是他的铺子,财产何止千万,他两个嫁出去的妹妹,申二娘和申三娘现在也经营着自己的绸缎庄和几家大酒楼。而且据说申家跟城主毕黎的关系非同一般,说是申家二娘三娘年轻时都风华绝代跟城主毕黎有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具体是什么样的就不是卧龙寺这种小卒能知道了,他只盼望申老爷的铺子今天能给他的药材一个好价钱。
旁边的几人见卧龙寺没搭理他们。自觉无趣,但又不想就此罢休,他们觉得这个从来不怎么说话的傻子脑袋有问题,肯定是好欺负的,于是经常欺负他可卧龙寺却从来不上套,你狂任你狂,小爷耳聋眼盲,就是不理你。这几个家伙今天决定要好好收拾他一下。
这几个人和卧龙寺差不多的年纪,其中还有个女孩子,长的一般叫大妮,但是眼珠子总是滴溜溜的乱转,一看就知道不是什么安分的主,兴许脑子里天天想着能嫁给毕黎城主或者申老爷当小妾,卧龙寺是这样想的,事实也是这样。他话不多但不代表他笨,其实脑子活泛的很,只是比较懒,懒在不爱动脑子,干活时勤快的一般人拍马不及的。另外两个一个叫陈世吉一个叫牛滑墙,陈世吉家里条件也一般,有屋有田,不过刚刚够吃饱而已,陈世吉卧龙寺看不出来什么,不过他从来没有正面跟卧龙寺发生过矛盾,但是有一点,卧龙寺不喜欢他,不为什么。
接下来这个牛滑墙就有意思了,卧龙寺及其讨厌他,却又从来不理他,牛滑墙跟他一样从小没父母,也是被丢掉的,不过不知道什么原因没人收留他,官府就把他安置在无人的破庙里,给了个不知所云的牛滑墙做名字,从小吃百家饭长大,兴许从小没有父母教,此人人品不太好,小小年纪就经常偷摸拐骗,今天偷了人家的,第二天还要腆着脸去人家家门口要吃的,对他而言出门不捡就是丢。他九岁那年就因为偷了别人家里正在煮的一锅肉被人家家里的男人抓住打了一顿,挨打的时候还不忘往嘴里塞肉。后来为了报复人家,他跑去偷看人家媳妇洗澡,偷看完了还嘴贱去跟人家男人炫耀,这下好了,又被抓住打了一顿,两条腿都打断了。官府听着信差人来问怎么回事,一打听原来这小子伤风败俗,连说他运气好,他要是满了十二岁,按大夏律做了这种事是杖一百,如果没死还要处以宫刑的,现在他两条腿都被打断了,自己也懒得拘人回去,别人打断他腿有理有据,也好回去交差的。
断了腿的牛滑墙最终还是有几个好心人看不下去给他接了腿隔三差五给两口吃的,慢慢的才熬了过来,变成了一个瘸子。后来的日子里,他还是偷,只不过很少被抓到,抓到了也就打一顿,又不敢打死,偷个东西不至于整死他,整死对自己来说也不划算。卧龙寺对牛滑墙是又讨厌又同情,讨厌是正常的,同情是因为卧龙寺觉得牛滑墙变成这样是因为从小没父母,所以才变成这样,虽然自己也没有父母,但至少在“卧龙寺”还有一大帮和尚管着他,还有个戒烟老和尚跟他亲爹一样,对他又好又严厉。
牛滑墙经常被看他不顺眼的人打,又不敢反抗,只能挑一个自己觉得好欺负的卧龙寺欺负,今天变本加厉,又想欺负卧龙寺,两下一合计,计上心头,还有个原因是他喜欢大妮,经常一起采药买药的这一堆小伙都知道,所以今天想在大妮面前出出风头,不过他哪里知道大妮根本看不上他,连个家都没有,还心心念念的想着给城主或者申老爷当陪床丫头。
只见船要到地方了,牛滑墙率先起身一点点挪到卧龙寺旁边,突然一下“没站稳”,扑向卧龙寺,卧龙寺本就疲累躲闪不及被他撞到,眼看要栽到水里了,松开了手里的包袱用手撑住了船舷,人倒是没事,包袱掉在水里,赶紧一把抓起来打开,前几天晒好的药材全都泡了水,有些药材泡了水就卖不了好价钱甚至卖不出去了,今天这些能卖到原来一半的价就不错了。
旁的人在一边看热闹,没人指责牛滑墙,也没人心疼卧龙寺。
卧龙寺抬头看了牛滑墙一眼,没有说话,低头开始用自己的衣服擦药材。
牛滑墙在一边说什么卧龙寺挡了他的路才让他摔倒,卧龙寺没说话,但是他今天有点生气啊了,他觉得更同情牛滑墙了,没有父母也没人管真的很可怜,但这样的人更可恨。想着今天晚上回寺里找戒酒和尚继续学之前学的一套拳法,练功是不爱动脑子的卧龙寺唯一爱动脑子的事情,最重要戒酒和尚每次陪他练完功都会带他出去打个野味,一个老和尚带着一个半大小子晚上在外面烧肉吃,其实戒酒和尚出家以前是个强盗,一身好功夫,后来遇到卧龙寺的上一代住持方丈卧日大师才放下屠刀皈依佛门。
懒得去心疼药材了,卧龙寺已经把这事忘了一半,心里想着晚上的烤野味的时候,撑船的师傅大喝一声:
北城申记到了!
被大喝惊醒的卧龙寺回过神来,正巧看见已经蹦上岸的牛滑墙一脸得意冲他笑着,依旧不做言语,起身稳步的跨上了岸,抬头看见眼前大阁楼门口的硕大牌匾:申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