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在职博士考博经验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博士跨专业一战上岸经验分享

2023-09-14 14:49 作者:考博早知道  | 我要投稿


跨专业一战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博士上岸经验


作者简介

河北某中学在职一线教师,几深教育考博课程学员。跨专业报考教育博士-学校课程与教学专业,2023年录取到北京师范大学。


Part 01

前言

受几深教育陈老师之邀写一下我的考博历程,一拖再拖将近两个月才开始撰写,深感抱歉。

我是从去年7月初开始正式考博的筹备,到今年5月23日收到录取的信息。将近一年的时间感觉自己做了好多、经历了好多,但又说不清到底具体是哪一些。

细想下来从刚开始有考博意向的犹豫不定,到各种资料准备时的烦躁;从多次备考看书至深夜,到兼顾本职工作和家庭的心力交瘁;从一次又一次对自己选择和能力的质疑到最终被录取的兴奋,全部历程也不过一年时间。


Part 02

选择考博

坦言之我之前觉得自己并不适合走考博、读博这条路,毕竟我自认为我的研究生生涯并没有好好珍惜,并没有如像很多同学那样泡在图书馆。科研能力也真的一般,单单毕业论文就耗费了我所有的精力,当然结果也没有很亮眼。

我的学习能力也很一般,尤其是已经多年没有学习充电。唯一能算得上有些积累的,就是一些工作后的奖项和小的课题,还有就是工作需要准备的普通期刊的文章。

所以考北师大真的是在辅导班老师鼓励(撺掇)下报的名,自己根本没抱任何希望,我一开始的目标就是一个类似于河北师范大学的学校。河北师范大学对不起我没有看不起你的意思,我只是当时对自己的认知比较清晰。

本来我研究生毕业顺利进入中学教师编,并在短短的几年内顺利结婚生子。在周围的很多人看来我的生活已经圆满,工作已经稳定,家庭也很幸福。但是只有我自己知道这日复一日的工作、生活其实又累又看不到希望,真的很需要一个改变自己的机会。

我想了很多很多改变自己的可能,换工作短期内不太现实,那就只有提升自己学历这一条路了。因为工作不能放下,就只能选择在职博士这条路。

一开始没有任何的头绪,在网上查了很多信息但又众说纷纭,没有太多能给自己方向性指导的内容。期间还看到过一个顶尖学校的心理学在职博士项目,不需要考试就能入学,只是学费比较高。后来多方打听查阅信息才了解到这个项目最终拿到的并不是博士学位,而是一个研修班的证明。简直是离谱!也提醒大家,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一定要仔细鉴别。


Part 03

确定专业

偶然机会刷到了一个介绍教育博士的视频,讲解的也比较全面。自己之前听朋友说过这个项目,结合自己的情况也是可以报名的。

后来就添加了视频讲解人陈老师的微信,连续询问了一连串琐碎的报考问题。这时才终于确定下来自己的目标就是教育博士-学校课程与教学专业,也才了解到原来家门口的河北师范大学就有招生。

开始自己定下的目标就是河北师范大学,后来陈老师建议下又把其他几所学校加入到自己的备选中: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

一开始也没打算买课,还是想着能自己先准备一下,但实际的效果证明自己能力水平还是不足以应对考博的准备。最关键的问题是,自己不知道从哪些方面着手,也不知道需要准备到什么程度。

最终经过和陈老师的沟通选择了几深教育的课程,一边跟着老师上课一边看参考书,一边整理内容专题一边做题讲题。

我要分享的当然不是怎么报的机构,不然就没必要用一篇帖子来记录了。只是把前边的经历写出来希望能给一些跟我一样迷茫的伙伴一些共鸣。

说到机构,任何机构,都不是你报完名了就万事大吉了,如果你不努力、不配合、不抽时间去学习,那什么机构都帮不了你,前边说过我的学习能力一般各方面比较普通,所以可能我的经验可能会有一定的代表性。


Part 04

复试时间

首先对于复习时间的安排,我的经验是前期尽量规律一些。每天尽量保证固定的复习时长,养成一定的备考复习的习惯,也能早点进入学习的状态中。如果可以的话,也尽量进行固定的打卡作为对自己的约束和督促。

当然也不需要把所有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大家都是工作多年有家庭有孩子,跟大学生不能比,打持久战也不能一开始就筋疲力尽,否则后期很容易后劲不足甚至摆烂。

刨除一开始的信息收集时间,我的总复习周期不到8个月。好在中间有个寒假,复习投入的时间多一些,这就体现出来在小学工作的优势了。

前边两个月每天早上和晚上加起来共能有三个小时的复习时间。

寒假期间家人也很理解我,尽量让我有比较多的时间看书,预计每天能有6个小时以上的投入。

最后的一两个月学校事情很多,除了日常的上课外还得应付各种各样的检查、任务,投入时间明显降了好几个档次,只能是尽量把琐碎的时间利用起来,也牺牲了很多休息的时间、陪孩子的时间。

Part 05

学校选择

在我被北师大录取之后的最大感想就是:多报几所学校!

本来我的打算是报考河北师范大学,主要是距离比较近,以后的上课和上班能够兼顾一下。后来了解到考博跟考研不一样,考研只能报考一个学校,不录取就只能调剂了,但是考博你想报多少学校都行,只要时间岔开。

所以我也接受了陈老师的建议增加了好几所学校,尤其是增加了北京师范大学,这在最初是想都不会想的。但即便没有被北师大录取,自己又能有什么损失呢?

现在看来这是我考博中做的最正确的选择,甚至可能是人生中最正确的选择。

除了多报考几所学校外,我也建议各位可以把备选学校的实力层级区分开。

不要一股脑的只盯着顶尖名校,哪怕是选一些学校作为试炼或者保底。录取之后再定是否要去读,如果同时录取两个学校那就可以再次进行选择。

考试中认识了好多位一块参加考试的老师,后来也有联系,其中就有不少被两三个学校录取的,有一个甚至放弃了北师大。


Part 06

我的经验

1、重视审核资料准备

资料审核这个环节还是要重视的,敲门砖得拿好了。尤其是一些名校报考的人数会比较多,材料审核也会有很多的淘汰。

我嘴上说我不可能通过,但是身体还是很诚实的很用心去准备了。尤其是期间撰写发表了文章,组织梳理了以前的一些奖项、教学项目等,同时也算是非常用心的写研究计划,并让老师把关、建议、提升。

这些项目对于我来说都有很大的难度,只能是一点一点学习着书写、慢慢的修改提升。

尤其是研究计划,我也是听从了陈老师和辅导班授课老师的建议,花的时间精力比较多。好在最终形成的结果还是不错的。

2、重视文献

研究生的时候,导师老是吐槽我们读文献少、思考问题比较浅薄,不懂文献的价值,备考的这次真的理解我导了。

建议大家每天都要读一读文献,短时间内就能感受到自己的改变,视野会变得更加宏观,思路也会更完善,很多抽象的概念就更容易理解了。

可以去官网搜你报考学校导师的名字,查看他们的论文,了解他们的研究。一些重要的期刊中,最新的文章也建议需要多看几篇

另外你看书的时候,对于不懂的概念,也可以在搜索论文的时候输入关键词以此帮助自己理解和扩展。

看文献,也要对文献进行简单的整理,明确关键词、主体脉络。我个人是按照每篇论文为单位进行的梳理。在筹备这篇经验贴的时候我看到几深教育其他学生写的经验贴,是按照主题方向归类的论文,这种方式可能更有效一些。

3、会答题比会背诵更重要

我的记忆能力很一般,也可能是年纪大了,教材和资料看过一遍之后基本回想不出相应的内容。

看的第一本书《教育学基础》,真的是看完后面忘前面,看完整本基本和没看一样。只知道几处印象稍微深的地方大致是什么内容,其他的连章节标题都不记得。

一开始的阶段有这种感觉还是非常受挫的,尤其是看到辅导班给的资料一本又一本的需要去看,甚至都有放弃的念头。

后来经过和辅导老师沟通才开始进行理解性的记忆,不求完成的原文复述,力争在理解基础上自己语言的描述。

这点在做题的时候也表现的很明显,大部分的试题都没法在教材和资料中找到直接的答案,也就更不存在直接通过背诵原文的形式进行作答书写。

即便是到了各学校考试前,我的理论知识记忆的量也不太行,不过好在进行了很多的试题的训练,一定程度上自己能够调动起已有知识再进行扩展,姑且称之为答题能力吧。

4、进行专题整理

在看完教材参考书,并初步做了一些试题后,我也整理了很多专题。这种对专题的整理,包括:教育学经典理论、教育热点、课程重要理论、课程设计......我觉得这一步是能够加深知识框架掌握的,同时也能够在考到这个知识点的时候自己有的答。

建议可以使用思维导图,不管是自己在纸上画,还是使用软件,确实是会带来很大的帮助。

另外关于热点部分,我也是放到了这个环节中,一方面把热点本身作为一个专题,另一方面也将热点尽可能的和先有知识点结合。

比如今年考到的“五育并举”,教材中很难有现成的成体系的内容,那在整理这个专题的时候,就需要一方面借助于已有的热点资料,另一方面再查阅一些最新的文献作为补充。这时候就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方便排版和记忆。

几深教育给了一些知识框架导图,也有很多热点,但我的感觉自己还是需要尽量在这个基础上再补充更新,加入自己的调整和理解。这样才会有比较高的效率,也方便自己的理解。

5、模拟演练

关于模拟考试、模拟演练我个人做的次数并不多,但确实不能否认这项内容很重要。如果是按照我第一次模拟的作答来评定,肯定是不及格。

一开始每一题书写的字数很有限,写着写着就不知道还能写什么了。即便是整体的答题框架还算可以,但内容的填充上就显得非常不足。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多练几次吧,脑袋里面想和实际用笔写差别还是非常大的。

6、面试准备

北师大的面试当然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直接决定了最终能不能录取。

记得公布进入面试到考试时间好像是有十几天,说实话还是有一些时间准备的,但自己紧张的都快不行了。一会觉得自己专业课知识储备不行,一会又觉得自己说话没有逻辑,一会觉得自己英语口语太烂,一会又觉得自己研究计划准备的不够...各种患得患失。

怎么办呢,心态上的内耗对考试没有任何用处。和陈老师沟通了几次,帮着自己梳理了常见的流程、问题,需要准备的事项,以及如何有效率的准备。最终还是强迫着自己冷静下来看书、看文献、看研究计划、练英语口语。

而实际上在面试中,自己设想过的各种突发情形、刁钻问题、压力面试都没有出现。

整场下来老师们还是比较和蔼的,有时候还会提示我一下让我再补充一些。

具体的问题上大部分都是围绕个人的履历和研究计划展开的,甚至有点像聊天的感觉。专业课问题不多也是从研究计划内容中延伸出来的。英语口语还像是没有问,有点不记得是否有这个环节了。

面试后觉得自己的表现还是不错的,问题答的还可以,也展现出来了比较积极进取的一面。考试后我才后知后觉的知道其实面试的淘汰比例并不大,大部分人已经在笔试的时候淘汰了。


Part 07

最后的话

即便到现在,被北师大录取仍然觉得有些不真实的感觉,觉得是有很多运气成分在的。

当然该感谢的人也很多:几深的陈老师、我的专业课讲课老师、以及没有中途放弃的自己。

在职备考会遇到各种难题,也需要协调很多方面。不过如果你也有继续向上的理想,这些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一篇经验竟然拖到现在才完成,深表歉意。

祝各位都能顺利录取,得偿所愿。

几深教育提供相应专业视频课程辅导、一对一辅导~


在职博士考博经验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博士跨专业一战上岸经验分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