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伤害与金钱代价:六成马拉松跑者的现实困境
有跑者向老王询问,最近读到一篇文章称,中国有六成马拉松跑者会花钱疗伤,这是否属实?
经过调查,这个数据来源于2020年尼尔森体育发布的《中国马拉松人群与消费洞察报告》,统计的是2019年的数据。报告中提到,在最近一年内,有60%的跑者在跑步康复保健和损伤治疗方面有支出,平均支出为人民币533.73元。
可以确认,这个数据是具有可靠性的。
跑步是一项简单易行的运动项目,其成本较低且不需要特定的场地,这使得它成为了很多人首选的锻炼方式。在跑步的过程中,人们不断地挑战自己、突破自我。近年来,马拉松比赛在国内越来越受到欢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参加。
不仅仅是专业运动员,很多普通人也都加入了这个行列,希望通过参加马拉松来锻炼身体、挑战自我、减轻压力等。随着马拉松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似乎所有跑步的人都有一个梦想——参加马拉松比赛。似乎马拉松已经成为了一个“标准”,没有跑过马拉松就不算“真正的跑者”。
然而,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跑步时,一些人开始炫耀自己的成绩和跑量。他们比速度、比跑量、比成绩、比大满贯、比谁参加的马拉松多等等。
这些炫耀者们或许会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情:跑步的初衷是为了强身健体和愉悦身心。如果人们能够保持这种初心,那么跑步就会变得更加纯粹和有意义。
有些中年跑者,年轻的时候未必是运动好手,因为体检报告亮了红灯而开始跑步。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他们沉迷于追求跑步带来的快感和成就感,热衷于挑战自我和突破极限。他们不断参加各种比赛,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来提高自己的成绩。有些人甚至不顾家庭和工作的压力,把跑步当作生活的全部,最终导致离婚、失业等不幸。
虽然这些跑者对跑步有着极高的热情,但由于缺乏专业的训练和技术指导,他们往往容易受伤。这些伤病可能长期伴随着他们,甚至可能导致一生的痛苦。如果这些跑者属于比较极端的一类人,那么对于大多数业余马拉松跑者来说,由于缺乏专业的训练和技术指导,受伤的概率也相对较高。
马拉松是一项非常剧烈的运动,对身体的要求也非常高。在参加马拉松之前,需要经过大量的高强度、大跑量的训练和准备,以确保自己的身体能够承受这样的负荷。然而,有些人为了参加马拉松,每天进行过度训练,甚至牺牲了休息和恢复的时间。这样的训练方式很容易导致过度训练,给身体带来负面影响。
根据丹麦的最新研究,过度运动的跑步者比适度运动的跑步者更容易出现身体机能障碍,甚至面临死亡风险增加,并且对心脏的损害也更为明显。该研究对100名适度运动跑者和300名过度运动跑者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跟踪调查,根据跑步的速度、频率和总耗时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运动量等级。
研究发现,轻度过度运动者出现身体机能障碍的比例为25%,中度过度运动者为45%,重度过度运动者为60%。这些数据表明,过度运动跑者患身体机能障碍的比例非常高。此外,过度运动跑者对死亡风险的增加和心脏损害的明显性也高于适度运动跑者。
这项研究提醒我们,跑步确实可以让人保持健康,但是过度的跑步会导致身体机能障碍、死亡风险增加和心脏损害等问题。
因此:跑马≠跑步!跑步使人健康,但跑马不是。
马拉松赛场总是充满活力和热情,吸引着无数跑步爱好者的参与。然而,背后的故事却鲜为人知。对于那些默默付出的急救医生来说,每次马拉松比赛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在激烈的马拉松比赛中,急救医生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准备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无论是心脏骤停、中暑、脱水还是肌肉痉挛等,他们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不仅需要高超的医疗技能,更需要超凡的耐心和毅力。
他们必须随时准备跳上救护车,冲向受伤的跑者,为参赛者提供紧急医疗救援。无论是在炎炎烈日下,还是在寒风凛冽中,他们都要坚守岗位,默默地为比赛的成功付出努力。
可以说,一场马拉松比赛,总有人会因为过度运动而不得不躺在医院里。虽然运动确实对身体健康有益,但并不是说运动越多越好。正如古人所说,“过犹不及”,这一点在跑步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如果我们过度运动,可能会对身体造成损害,甚至缩短寿命。因此,我们应该在保持适当运动量的同时,注意科学健身,以保持身体健康。
希望大家能够认识到这一点,积极参与健身活动,但不要过度追求运动量,参加马拉松也要适量而不痴迷,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实际情况来制定适合自己的跑步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