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隶书读帖与临帖,我们该怎样打磨用笔的细节∣非社稷之

2022-01-18 17:06 作者:晋公子8  | 我要投稿




一、非



二、社



三、稷



写了这么久的《张迁碑》,我总感觉它的书写水平表现得不很稳定。时而我会在某些字上看到惊艳的神来之笔;但也有可能,惊艳过后的下一个字就会出现瑕疵。


就这个“稷”的书写状况来说,我私意以为它是有点瑕疵的


让我们来对比一下上图中这两个相似的字形。左边一字就是我们今天要临写的《张迁碑》“稷”字,而右边一“稷”出自《史晨碑》。


仅就圈出的这一笔而言,《张迁碑》的线条不如《史晨碑》厚实,并且它的波磔似因调锋不当而导致铺毫不够充分,行气不够流畅,好像是把雁尾强行续在了笔画的末端一样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让我们来看看这张示意图。图中红线标明的是运笔的轨迹。按照一般的书写规则,这一笔波磔需要以侧锋线先向右下方行笔,到底之后,调转笔锋转向右上方拉出雁尾。


书写的难点就出在底部这个调锋的节点上。


要在行进中扭转侧锋线的书写方向,比起尖锋线的换向难得多,因为此时笔毫是完全铺开的,做不到八面出锋。


这就使得侧锋线的换向不能像尖锋线那样进行大角度的剧烈转折,具体到这个笔画来说,就是我们从右下行笔转入右上行笔时,要尽可能划出一个钝角而非锐角。否则就很容易出现《张迁碑》拓片上那种调锋不充分,笔毫绞锋的情况。


那么,要怎样才能制造这个钝角呢?办法有两种。


其一:


如果这一笔波磔的起笔点位置比较高,向右下运笔的笔势来得相对陡峭,那么这一段运笔的弧线要尽可能使它下卧(如图中绿线所示),这样一来,到底之后,调锋的角度可以相应地得到缓和。


当然,我们也可以用另外一种办法来写:


这种写法的要点是把这一笔的起笔点位置降低(也就是从上图中红线的位置下调到绿线的位置),它同样可以在底部调锋的时候舒缓调锋角度。


和第一种方法不一样的是,照这第二种办法来写,这一笔波磔会更趋于水平,因而横向伸展的势头会更明显,字形须写作扁方形。像我们前面展示的《史晨碑》里的那个“稷”字,它所采用的就是这种办法。


但和《史晨碑》相比,《张迁碑》的字形显然更趋向于正方向,所以我个人还是更倾向于照第一种方法来处理《张迁碑》的波磔。


四、之



— THE END —

文字|晋公子

排版|奶油小肚肚

图片|张迁碑&晋公子原创


隶书读帖与临帖,我们该怎样打磨用笔的细节∣非社稷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