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魔法:时空学派概论#1

2022-01-18 17:05 作者:匿音ZAGADKA  | 我要投稿



时空学派概念图(来自网络)

起源

时空学派的魔法施用最早可追溯至石器时代的一支能人(Homo habilis)部落萨满对于祖先召唤的一次探索,据红门百科编撰者记录,当时,那位萨满精准地绘制出了一个引力拓扑符文(Gravitational topological Rune),并成功吸引了一位第三类观察体关注,最终使该部落被永久凝固在了坦桑尼亚奥杜瓦伊峡谷中的地下深处,成为有记录以来的第一个黎曼时空域(Riemannian space-time domain)

但第一次对于此类魔法的正式研究开始于中国战国时代(公元前453年至公元前221年)名家合同异派代表人惠施的一次对于整合七国文字字形的尝试,当时,惠施在尝试将三十多种异体字相链接,偶然地构成一个初级的超介管束矩阵(Meta Constraint matrix),该矩阵很快就发挥了神迹般的效果,将一位第二类观察体的投影牢固地在惠施的面前展现了近三个时辰(约六小时),并遗留了近五立方厘米的悬液,经过对该物质长达二十年的研究,惠施最终在公元前310年提出了第一个时空学派的基础理论:宣夜说(The theory of expounding appearance in the night sky)

宣夜说首先认为“天了无质”——否认了有形质的天,包孕着无限宇宙的思想。它不仅认为宇宙在空间上是无边无际的,而且还进一步提出宇宙在时间上也是无始无终的、无限的思想。在此理论基础上,人类可以通过特定图案的立体组合来引发与宇宙远处的物质相链接,从而引发空间距离的扭曲变动,这一扭曲变动的结果,就是生成漂浮于空中的悬液(Profound-fluid)。

惠施的理论成果最终被记录在《汉书·艺文志》中《惠子》一篇,但因战乱而被世人所遗忘,后于唐代贞观八年(634年)被方士袁天纲所重新发现,并将其加入了司天监的工作中做研究,后于贞观十年,袁天纲在阆中设计了第一个蟠龙式总线引力拓扑符文( Curled-up dragon Bus gravity topology Rune),诱使未知的观察体对整个亚洲地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再造,借助这次实验,袁天纲最终完成了时空学派的第一部系统性的学术著作:《推背演(Back rehearsal)》

《推背演》在确认了宣夜说对于宇宙结构描述正确的同时,又论述了悬液的具体性质,《推背演》指出,悬液实际上是一个处于混乱状态的黎曼时空域(内部封闭的口袋时空),其内的时间结构处于一种反复重置的状态,并提出了一些对于悬液状态进行干涉的猜想,诸如使悬液在形成后更改拓扑符文线路使其进入正向或反向流动的加速状态与缓慢状态、通过磁石(Magnet)的排设可以使悬液移动、越大范围的引力拓扑符文会吸引的观察体会越不可控,他的猜想在随后的历代司天监(称呼有所变动,明后称钦天监)的研究中被不断证实,并被总结出了一套较为可控的符箓编用体系,后于明代传入欧洲,在十七世纪早期形成了具有欧洲特色的早期时空学派组织:蔷薇十字团。

到了近代,经过数次怪谈战争(Wives War),时空学派的魔法使用者逐渐成为了一种世界性的魔法力量,最终公元1911年,脱离清政府钦天监的诸多雷法道人与蔷薇十字会的主要继承者组织金色曙光达成了合作共识,一同组建了现代的国际魔法组织时空学派(Spatiotemporal School)




魔法:时空学派概论#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