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汉人唐朝影视:团综可能很好笑,但竞演才是救命良药
北京汉人唐朝影视:团综可能很好笑,但竞演才是救命良药
如果说,《开播!情景喜剧》走的是情怀挂;那么,《怎么办!脱口秀专场》更像是一档笑果文化的团综。只不过,请了些司外的嘉宾来助力罢了。
严苛地说,第一期节目最大的惊喜不是成龙,也不是杨幂,而是成家班带来的精彩打戏。后面的脱口秀表演,则主题性有余,精彩度不足。行业冷识是有的,但的确不够好笑。至于成龙和杨幂,承担的更多是吸引流量的作用。
总的来说,上半场的有趣程度是超过下半场的。比起德云社年轻的相声演员,基于互联网平台起势的笑果文化及其员工明显日常更放得开,更能接住梗。他们本身又是同事,互相挖坑的样子挺有意思。当然,这种欢乐相对刻意。如果不是徐志胜一直插科打诨,调动其他人情绪,节目效果也不会太好。
另外,团综的适配人群太窄了。正如豆瓣热评所说,世界上的人分为两种:给本综打5星的和打1星的。评判的标准也不是作品本身,而是主观感受。
这两年,喜剧团综播了不少。比如,德云社的《德云逗笑社》,开心麻花的《麻花特开心》,本山传媒的《象牙山爱逗团》,都不太成功。开心麻花、德云社、本山传媒,都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喜剧团体,却仍然不能叫好又叫座。
说到底,靠一己之力来拯救喜剧本就是天方夜谭。团综不成,团剧也不成。爱奇艺今年推出了专攻喜剧的“小逗剧场”,目前播出了《瓦舍江湖》《医是医二是二》两部剧。前者是德云社的团剧,后者是贾冰团队的团剧。都失败了。
团综团综(剧),重点究竟是团还是综(剧)?理应是后者,但大多数情况下,成了前者。有的粉丝说,他们几个站在那里就很好笑。可如果只需要站军姿,那为什么不去拍vlog呢?喜剧与团综(剧),二者本质上是完全割裂。
喜剧首先是戏剧,综艺再有剧本,展现的仍是生活。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为什么好看?因为他们只提供结果,不呈现过程。我始终认为,影视幕后没有做成综艺的必要。《导演请指教》如此,脱口秀也如此。
可能有人说,《怎么办!脱口秀专场》展现了脱口秀创作者的幕后状态。但这种幕后状态,是他们作为创作者的状态,还是作为艺人的状态?
这几年,有热度的喜剧综艺几乎都采取喜剧竞演的形式。比如《脱口秀大会》就比《吐槽大会》有趣,《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就比《德云逗笑社》欢乐。
纵然王建国、庞博等老同志已经厌倦了《脱口秀大会》的高压环境,但不可否认,比赛就是能激发更多灵感。后面有条狗在追,就是比平时跑得更快。
即使我对长篇电视(网络)喜剧持有信心,但短期来看,喜剧竞演类综艺的魅力仍然高于喜剧剧集。每个人都能讲五分钟的段子,但一部长篇喜剧,需要的是500分钟甚至5000分钟的段子,以及把这些段子巧妙勾连起来的能力。
情景喜剧也好,脱口秀、单口喜剧也罢,本就是舶来品。中国的传统喜剧,从来都不是让人乐出声的。它更多的是一种皆大欢喜的大团圆,是提供抚慰作用的对美满生活的想象。单从意义层面来说,这和目前的偶像剧没什么区别。
《梦华录》的原著《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就是一部传统喜剧,甚至还是一部女性喜剧。一群很苦的妓女,用计谋骗过权贵,官府公正执法,最终恶人受到惩处,好人得到好报。对当时的老百姓来说,圣天子开恩,大老爷公平就是最令人欣慰的事了。但这样的喜剧,放在当代喜感力度太浅了。
我们的观众,需要机智幽默的《猫和老鼠》,更需要嬉笑怒骂的《我爱我家》。《我爱我家》拍不出来,提供讥讽快感的《脱口秀大会》变相承担了这一责任。但当针砭时弊的脱口秀都开始收起锋芒,《我爱我家》何时才能出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