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与生活》读书笔记(引言+第一章 人人皆输的“囚徒困境”)
[英]兰·费雪 著 林俊宏 译
引言 博弈中的合作策略
博弈论往往最先被应用于金融和军事,但是博弈不仅仅是关于竞争,还有合作,博弈也不仅仅是被应用于军事金融,还可以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合作的目的是大家一起把蛋糕做大,但是往往会因为一些人的利益追求,过于寻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损害他人利益,最后导致合作破裂,比如公地悲剧或者囚徒困境。这本书从博弈论的角度,而不是道德等方法,通过更好的合作策略,促成人们生活中的合作。
第一章 人人皆输的“囚徒困境”
首先解释一下囚徒困境,两个罪犯被警察抓获他们面临四个情况
1. 两者认罪的情况下会被判10年,但是供出对方可以获得减刑,刑罚4年;
2. 在拒不认罪的情况下仅仅小处罚2年,在此基础上供出对方可以不受刑罚;
简单的看,似乎两者拒不认罪是最好的,都仅仅获得2年的刑罚,但是这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倘若对方将自己供出去,自己将面临着10年牢狱。而认罪并供出对方,则无论对方认不认罪,供不供出自己,自己所面临的风险都是最小的,这可以说是一种“优势理论”,这种优势是仅从自己的角度上考虑的,而两者都不认罪的情况,就属于纳什平衡,任意一方改变策略,都将造成严重的后果,且没有好处。
这种情况广泛的存在在我们的生活中,在双方不沟通的情况下,双方的合作充满了纳什陷阱(合作破裂的情况),很难达成纳什均衡,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达成合作。达成合作面临两个主要问题,分别是
(1)找到可以达成合作的方案
(2)确保达成合作后任意一方不违反协议
因为达成合作后,其中一方有可能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撕毁协议,以下为了解决该问题提供了三个方法。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充分的沟通交流。
方法一 改变态度
这是一种理想化的解决方案,寄希望于依靠社会规范来使人遵循原则,自觉遵守,但这实际上约束力很小,极其容易因为个人的原因打破合作。
方法二 诉诸善意的权威人士
我们在这里所设定的善意的权威人士,其实也是十分理想化的,假定他公正无私,不参杂个人利益,但是实际上这是很不可能的。我们现实中的那些权威人士,乃至组织,小到个人,大到议会,联合国,每一个组织或者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考量,因此这也不是一种十分可行的方案。
方法三 能够自行运作的策略
首先,社会规范确实可以一定程度上对合作中的作弊行为起到一定的约束,但是这是有局限性的,并不是万能的,即使被制成了法律的形式,依旧有人违反。我们将运用博弈论的额方法,引入奖励和惩罚机制,促使人们维护纳什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