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某某事件带给我们的思考:“处理冲突的第一步是处理情绪。”
01
鲁某某掌掴男童事件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这个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网上先曝出鲁某某动手打人的视频。网友们的情绪瞬间被点燃,舆论的声音开始发生一边倒。媒体和热搜不断以鲁某某动手打人为标题来赚取流量,大家的谩骂和指责更是蜂拥而至。
然而事出有因,我们不能全然被情绪所操控,也应该冷静地想一想。鲁某某为什么要跑去别人家?为什么会把气撒在孩子身上?打人固然不对,指责和谩骂是一种声音,但同时也应该有别的声音说出来被大家听到,才不至于让这个事件有失公允。
这个事件的起因,是鲁某某的儿子被幼儿园同班男童戳破了头皮,鲁某某联系涉事男童家长处理问题未果。对方家长认为小孩之间打闹属于正常行为,认为事态没有严重到需要道歉的程度。致使鲁某某愤愤不平跑到涉事男童家中,从而发生了视频里暴力打人的画面。
大家都在讨论一个点,小孩之间打闹应该是小孩之间处理的问题,家长不应该牵扯进去。若是嬉戏打闹所造成的磕磕碰碰,我认为家长确实没必要小题大做。可今天鲁某某的儿子是头皮被人戳破了,这种往人头部攻击的行为,就不是什么小孩子之间的打闹行为,而是一种暴力行为。
不是家长一句“小孩之间打闹而已”就可以忽视的小事。鲁某某能这么拖家带口登门讨说法,显然就是和对方家长沟通无果造成的。倘若对方家长能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肯主动承担责任并且道歉,我想谁也不会把气撒到一个孩子身上。即便对方是个孩子,但使用了暴力的行为,如若不被重视起来,后果不堪设想。

02
鲁某某重视问题的态度没有错,上门讨说法的行为也没有错,错就错在他没有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如果和对方沟通无果,且对方表现出不讲理或者敷衍的态度,那就应该求助第三方来介入调节这个问题,而不该自己强出头。无论如何卢某某这一巴掌确实打坏了,原本占理的他彻底变得理亏,现在还把自己搭了进去,真的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我特别理解他护儿心切的心情,尤其是孩子的头部受到了这么严重的伤害。可他显然还在气头上,情绪显然也还没能够平复,这时候找人说理特别不适合。就像视频里大家看到的,鲁某某前脚刚跟人孩子说完不要打人,后脚就给了人孩子一巴掌。他怎么好意思呢?多打自己脸啊!
然后孩子爷爷急了,拿起塑料凳子朝鲁某某砸了过去。这时候鲁某某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控,跟孩子爷爷解释道:“对不起我没有忍住。”孩子爷爷抄起手边的木头椅子准备砸向鲁某某,被鲁某某直接推倒在地。之后孩子爷爷不顾家人的阻拦,两次冲进厨房拿刀,并大声叫嚷着:“我要和他拼了。”
两个成年人的纠纷我不做评价。只是这样一个暴脾气的爷爷,是否对家中孩子也存在着某些潜在的影响。一个孩子能用暴力的行为对待别人,肯定是他所处的家庭中,他最亲近的人之间,就有暴力行为的存在。孩子父母虽然不在冲突现场,可孩子爷爷的行为足以证实了这一点。
原本是解决孩子之间的问题,结果大人的情绪没有控制好,事态就演变和升级了。鲁某某这个事件也带给我们一些思考,当我们在处理冲突的时候,究竟是本着解决问题去的,还是本着发泄情绪去的。毕竟很多时候,我们会被自己的情绪所左右,反而坏了事情。

03
最近我在频繁练习的一件事情,就是觉察自己的情绪。比如当我看到一则负面的新闻或留言时,我会很生气,会很想骂脏话。可我觉察到这其实是我的情绪,我就会告诉自己:“现在什么也不要做,直到情绪过了再说。”
因为这一刻我的愤怒、我的悲伤、我的醋意、我的敏感、我的猜忌,都是我的情绪所导致的。一旦我表达些什么,仅仅只是发泄我的情绪,并不是吐露我的真心。也许我的真心并不是想说出这句伤人的话,但我的情绪却会怂恿我说出这句话。那么我就需要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克制住自己的情绪,等情绪已经过了再尝试去表达。
可能有人觉得这么表达好累,做人嘛就应该直接坦荡一点。我也曾一度觉得是不是自己变得更怂了,连表达自己情绪的勇气都没有了,说个话都要唯唯诺诺的。虽然只是在网上发表一句言论,可我会考虑这句话说出来会不会伤到别人。有时候,仅仅只是因为我此刻感到很愤怒,就要把这句伤人的话说出口。然后同样被人恶语回怼,导致情绪变得更加愤怒。
于是我开始反思,这么做岂不是对我造成了二次伤害。情绪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也是很个人的一件事情,不该发泄或转移到别人头上。我开始学习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现在的自己我认为变得更负责了,对别人负责也对自己负责。因为我的言论伤不到别人,也就不会被别人的回怼伤到自己。

04
我觉得我们的社会上存在着一种错误的观念,就是出现冲突你就得第一时间出面解决,只有这样才会显得你很勇敢、很帅气、很有担当。可是人在冲突面前难免会产生各种情绪,如果不先处理好这些情绪,只会让问题变得更加糟糕。我觉得正确的方式,是当冲突发生以后,先躲到一边处理好自己的情绪,等情绪过了再去处理问题。如果情绪始终难以平复,那就及时求助于第三方来出面调节,不要自己硬着头皮上。
其实处理自己的情绪,本身就是在处理问题。因为处理问题的第一步,就是要就事论事地看待问题。如果带着自己的情绪,看问题的角度就会有失偏颇。只有把情绪先处理掉,才能真正地从根本出发,把问题一一解决掉。只是很多人都太心急了,带着喷涌的情绪就跑去处理问题,结果问题一个也没得到处理,反而和滚雪球一样变得更大。
况且问题只是一个问题,使它变得复杂的是人的情绪。你带着什么样的情绪去处理问题,问题在你眼里就是什么样子。带着恐惧的情绪,你就会认为问题特别难搞。带着焦灼的情绪,你就会认为问题特别头疼。带着愤怒的情绪,你就会认为问题特别沉重。其实问题已经发生了,只有面对和解决它这一种办法,情绪起不到任何的帮助。
一件让你恨得牙痒痒的事情,等你的情绪过了再回头看,可能连一个屁都算不上。真的就是这样,我们会把问题看得多棘手或多要命,源于我们当下产生的情绪有多焦虑或多紧张。有时候一个连屁都算不上的问题,就因为自己的情绪使它变得比登天还难。倒不如先整理好自己的情绪,再去面对棘手的问题,可能你会觉得问题简单地和一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