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二十二世纪俱乐部》(二)世界观
世上没有永不岛
观前提示:本期由于原作设定的反复更迭观感可能不是很好,我会试着改善一下的(小吐槽: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原作者要这样频繁的更换设定,这也就导致原作设定支离破碎。但其实这并非是作者的发病,我大概有了解,作者有明确说过在他创作初期的文章还是有按照时间顺序推进的明线的。但到了后期,也就是明线写完的时候,开始起草由一个个笔记、记录所构成的,需要推理阅读的暗线剧情)
为了方便理解,我将采用对比
(一)人类与兽人的关系
不论初版与最终版,人类和兽人似乎从诞生以来都是共生存在的。因为有兽人这种既拥有人类般智慧又拥有极强体能的生物存在,生产力,科技等全面飞速发展。人们不需要在工地搭脚手架,鸟兽人就足以胜任。人们也不需要再“人多力量大”式的干活了,只要大型兽人就可以了。人们也不再需要那么多人戴着眼镜捧着书搞科研了,再多几位鹿兽人就行。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这里人类和兽人的各种竞赛赛事要分开来了
(二)世界的命运以及共存问题
最初版中,地球的居民们迎来了重要的第五次科技革命,于2079年全面建成了地下城市。这一切都得益于神奇的地下旷野区域,也就是在地球的地表之下一定深度的区域并非各种岩石层,反而会是一片大陆,甚至可能会出现海洋(估计又得再出一个专栏讲这个,本篇不多赘述。)作者的脑洞实在令我佩服。也许你已经开始懵了,不急。且听下回分解 在原作中,作者用“神”的口吻早就在字里行间交代过:“
这里不是松果世界,也远比那里大。那所谓的松果世界......半成品?...复制品?......吗?
”你可能看不懂,正常。作者本就没想着能让人看懂。我个人的大概理解就是:
这里不是你现在能够看到这篇专栏的世界,而是另一个更加“完整”的,你正体验的世界。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如此看好这部作品了,表达方式新颖。但说实话有些晦涩 而地表就没那么幸运了由于梅兹里彗星造访地球导致的大灾难以及全球性气候以及环境恶化迫使人们移居地下城市The Utopia(真土)地下城市中,资源问题仿佛已被消除,人们安居乐业,说是“Utopia”也不为过。但是,真正的问题所在,并非这些人是否幸福。而是有的人根本就没有资格进入地下城市,只能苟活在地表某个没有灾难的角落。
在我怀着对故事中这种过高社会程度以及这些奇特的地理现象的疑惑去询问作者时,他只告诉我:“我们的阶梯还是太低了啊,那你又怎么能往上看呢?算了吧,我们本站在平面上。阶梯不过是我们想象出来的”这句话引起了我非常激烈的思考。甚至当天因为这句话我晚上没能睡着,一直在思考这句话
现在,我明白了。我是蚂蚁,《二十二世纪俱乐部》是一张纸。作者仅在纸上画一条线就能够阻挡我前进。我又有什么感到疑惑的必要
而最终版竟然放弃了最初版的几乎所有设定,这是最令我感到遗憾的。最终版中,人们一开始就是在地表生活的。没有彗星,没有灾难。只有一开始就伴随着的纷争
不过在原作初版前期,貌似从头至尾都没有使用多么浓的笔墨去探讨“共存问题”。按理说,人类与兽人这两种几乎不可能和平的种族来讲,共存可比登天还难。但原作中,貌似两方都友好往来,任何异端都没有在初期显现
而在初版后期,两种族的主要矛盾就是这种共存问题。在彗星造访地球后,由于地表生态环境恶化,人们必须要移入地下生活。而资源和人口问题在最初的几年内比较严重,再加上新研究发现彗星上的某种会使人类死亡的物质兽人能够免疫,各国开始动了歪心思。人类掌权的国家试着将兽人排挤出去,兽人掌控的国家试着将人类排挤出去。
这种卑劣的行径甚至在世界呈现了一种病态的竞争趋势,大部分国家都疯了,全都疯了。要么人类阶级低下,要么排挤兽人,除了部分国家(包括主角的祖国丹良)同时允许人类和兽人,其他国家的内部已经被这劣根的纷争侵蚀,为了利益不惜损害国家利益甚至主权完整,世界就此开始腐朽
而最终版中,这些纷争一开始就存在。
似乎在每一版中都多少存在着这些纷争。而纷争的主要源泉,并非人类的阴谋或人类本身。反而,兽人领导的那个被无数人类和兽人崇拜的组织,“乌托比亚复兴”才是真正的,纷争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