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拒绝拉踩式「国内外」对比——请正确认识民众天文水平差距

2023-07-05 12:58 作者:正七价的氟离子BA7LFN  | 我要投稿

        没有太多想说的,随手写写。我有点生气,所以语言逻辑可能会不太通顺,望各位看官手下留情。

        本文中的「国外」均指欧美发达地区,不包含第三世界国家。

        昨天晚上在一个小群里突然有个群友冒出来一句话,让我非常的迷惑:

群聊里突然蹦出来的这几句让我猝不及防

        我见得少,认识的国外天文爱好者网友也不多,但绝大多数的他们跟我们一样,喜欢在天气好的时候找机会拍拍星空,看看行星什么的。他们的经济能力和天文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买了贵族RC+ASA的直驱赤道仪,而有的抱着127slt这种入门到中端级的望远镜也玩得不亦乐乎。有不少人经常抱怨阴雨连绵,也有人义无反顾在荒漠地区的远程台交了份子钱……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尽相同。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爱好者,大多数人对天文的兴趣都是对美丽星空的向往与多彩行星的好奇开始的。我见过一些人,他们听说我是个天文爱好者后,会兴奋的跟我聊起自己记忆中的美丽星空,这些讨论大多数以遗憾结束——「可惜当年家里没有钱,就算对天文感兴趣也没有办法」。当年家长的这些遗憾,可能仍是目前国内同欧美等发达地区最大的差距。由于经济情况不理想,家里没有钱或者不愿意给孩子购买天文器材,城市光污染环境不理想,天文又是个“非高考科目”,孩子在心理上就会觉得天文爱好是非常可望不可及的。对天文感兴趣的孩子尚能因学业压力而放弃天文,就不要说对天文完全提不起兴趣的人了。欠佳的科普氛围导致全年龄大把“天文盲”也并不是意料之外的事。

附图来自 https://nadc.china-vo.org/article/20230516144946
附图来自 https://nadc.china-vo.org/article/20230516144946

        但是,就算国内天文科普状况不太好,第一张配图里群聊的逻辑也完全不对。我在上文中提到过 每个人爱好天文的情况不尽相同,所以 天文爱好群体也分成了好几个不同的类型与小圈子。爱好摄影的总是大多数人,喜欢纠结讨论器材的也大有人在,玩目视的人也不少,除此之外还有巡天发现、专注理论知识的小圈子。从我浅薄的了解来看,国内玩巡天与理论的比例绝对远低于观测摄影。要想做出有成绩的业余巡天,门槛比摄影和目视要高得多(这个门槛不单指器材,还有精神与坚持方面的,比如星明天文台联合国家虚拟天文台做的公众超新星计划让公众有了发现超新星与新星的可能性,但仍需坚持不懈的看图与积累才有可能发现新目标)。让我们假设国外的巡天和理论党人数比例比国内高,国外业余愿意去观测“系外行星”的爱好者比国内多很多,那么国外喜欢看月亮 拍星星的都不是爱好者了么。有差距是事实,但是差距的逻辑真不是这样来的。

差距是事实,但差距的逻辑不是这样来的
但是国内中小学的天文科普也在逐渐推进中了

        

        天文爱好种类可以有差别,水平可以有差距,但不应该有贵贱。我不知道第一张图中的群友是不是觉得赏月是一件很LOW的事情还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虽然我对月亮观测没兴趣,但是我并不觉得那很LOW。香港有一名坚持观测月球几十年的大佬鲍国全,整理了自己几十年的观测摄影数据出版了《月球观测手册》,提到了非常多有趣的观测目标,这些目标由于不同的光照角度/月相和月面位置,够一名普通的爱好者钻研很久。回到聊天记录上来看,我不知道这位群友说国外爱好者追求观测系外行星观测是怎么追求的,是自己建了固定台坚持测光,还是拎着鼠标键盘对着Stellarium的YY?如果是后者,是谁给的自信与资格说摄影和看月亮很LOW?

        国内的天文科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以正确的逻辑认识国内外的差距才能更好摆正自身的位置,制定合理的方案。希望在未来我们能少说一些空话,多做一些实事,让数据中的“天文盲”越来越少。


拒绝拉踩式「国内外」对比——请正确认识民众天文水平差距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