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复盘:拉塞尔的Q1出局是否和新的轮胎规则有关?

匈牙利站,全新的备选轮胎规则首次得到应用,在此规则下,排位赛的每节比赛都会有其固定的轮胎配方。而这个规则如何影响了比赛的结果呢?前阿斯顿马丁策略师科林斯在此对其进行了分析。
出于环保考虑,备选轮胎规则会将车手每周末的轮胎总数从13套削减为11套,20位车手共计40套,即160条轮胎。如果这项规则在明年完全推行,那么24场比赛里就能共计节约3840条轮胎。
这项方案的诞生是因为大量软胎都被用在了排位赛中,其中很多轮胎仅仅只跑过一两个飞行圈后就被彻底弃用。如果排位赛中强制使用硬胎和中性胎,那么仅使用过几圈的轮胎就依然可以在正赛中发挥余热。这也是排位赛Q1用硬胎,Q2用中性胎,Q3才能采用软胎的缘由,相应地,车队在一二练过后需要归还的轮胎数也从两套减为了一套。
正常而言,排位赛的策略就是在三节比赛中分别使用两套硬胎、中性胎和软胎。而拉塞尔在Q1的意外出局,是否和轮胎规则有关呢?
在排位赛之前,只有阿尔法罗密欧、阿斯顿马丁、哈斯和小红牛四支车队在练习赛中测试过硬胎,所以对其他六支车队而言,他们对硬胎的了解都要基于以往留存的历史数据,或者从其他配方中推演而来。那么他们就必须在飞行圈过程中迅速确认如何才能最好地发挥出硬胎的性能。

在Q1最初的1分20秒中,有16位车手都已经驶上了赛道,而梅赛德斯的两位车手又过了45秒才开始出动,仅早于威廉姆斯车队。
不过在第一次出场中,威廉姆斯车队只做出了三个计时圈:飞行圈1、冷却圈、飞行圈2。但梅赛德斯还要额外多做了一个冷却圈,这压缩了他们两次出场之间的时间,因此他们在维修区做准备的时间显然更少。
因此两位车手第二次出场时,都遇到了明显的交通问题。
下图是拉塞尔在第一次出场时做出的两个飞行圈间的对比(蓝色为第一圈,红色为第二圈)。两次圈速都很接近,直到他在第二圈的7号弯出现了失误,随后便在11号弯放弃了这一圈。
汉密尔顿也在第一次出场中放弃了自己的第二个飞行圈,但更早放弃使得他能更早回到维修区,也就有了更充足的准备时间。
第一次出场的糟糕表现使得第二轮飞行对梅赛德斯而言至关重要,拉塞尔当时仅列第13,汉密尔顿更是只有第17,而且其他车手已经换上了新的轮胎开始了第二轮飞行。
这就带来了很多风险:如果最后出场,你就有可能受到红旗或前方车手失误的影响,而且在匈牙利,最佳的排位圈往往都需要和前方车手拉开一定的距离才能做出(至少需要5秒差距)。任何交通情况都会对圈速产生负面影响。
两位车手是同时离开维修区的,而且他们在出场圈中就超越了三位车手:阿隆索、皮亚斯特里和斯托尔。到赛道末段时,由于汉密尔顿是这些车手中最靠前的一位,他得以与更前方的勒克莱尔拉开超过5秒的差距。
但拉塞尔却在这时损失了位置,博塔斯、诺里斯和加斯利先后超过了他,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加斯利,他在最后一弯才超越拉塞尔。下图为拉塞尔在13号弯和14号弯(倒数两个弯角)时,各车手的相对位置。

拉塞尔还是将和加斯利的间距尽可能扩大至了2.6秒,但这牺牲了他在主直道的速度。
下图是拉塞尔两轮飞行圈的对比,可以明显看到的是,他在1号弯前就已经损失了0.1秒,而且因为距离加斯利比较近,他在前两个弯角中还损失了更多的时间。
在后面的赛段,随着赛道条件的进化,拉塞尔开始找回了一些速度,但这一圈的时间最终也只是和第一轮飞行圈相当,也就不足以让他进入Q2。
如果不考虑他在主直道和4号弯损失的时间,那么他的圈速还可以提升0.27秒,这样他将以第12名的成绩晋级Q2。
另外,在拉塞尔开始最后的计时圈时,Q1还剩下36秒,所以如果他在最后一个赛段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速度,他还是有足够的时间把这些赛车都让过,留出差距来开启飞行圈的。
对硬胎缺乏了解、糟糕的赛道位置、并且恰好在最后一弯被加斯利超过,共同导致了拉塞尔的出局。所以这并不能完全怪罪于新的轮胎规则。
总体来说,从策略角度来看,备选轮胎规则也并没有展现出显著的缺点。车手们在正赛前的可用轮胎甚至比以往还要更多。唯一的不确定性在于,匈牙利站的一练是在湿地条件下进行的,所以新规则会在全干地周末中产生什么影响还并不能确定。
车队们可能不会希望在练习赛中过多地消耗轮胎,因此对观看练习赛的车迷可能不太友好,但具体结果还需要一个全干地的周末来进行检验。
每天带来新鲜酷辣的汽车赛事、汽车市场资讯。烦请点点关注,爱你呦!
赛车世界综合每日赛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