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有效性判断的误解
如果只了解如下5个概念,而不了解概念背后的供需不平衡原理,就用来判断供需有效性,那么对供需的判断就存在误解。更深层次的理解供需本质及原理,才能更有效的判断(详见视频)。
突破k线的力度:

突破k线:力度越强,速度越快,失衡越严重。
案例1:连续大阴线实体

案例2:大阴线实体+阴线、阳线交叉下跌

失败案例1:gbpjpy

失败案例2:gbpjpy

如果大家都能看到的供给区,需求区,机构也同样能看到,赚谁的钱?
大阴线实体:
只是供需失衡的一个外在体现,给你一种错觉认为这里是供需失衡,结果呢?
并不一定是机构建仓,一根阴线实体,可以是大量卖单打出来的, 也可以是市场交易清淡形成的。
因此简单的依据大阴线或一连串大阴线实体形成的供给区入场,有一定的盲目性。
好的供需区关键在于:大阴线k线在形成过程中是否真的有造成对应区域里有供需的失衡,如果有,这种大阴线实体才叫供需失衡k线,否则就只是简单的一根k线而已。
因此没有造成失衡区域的k线,就不是好的供给区,需求区同理。
案例:gbpcad
市场并没有按进入我们预计回踩区,就调头了。

2. 平走k线的数量,停留的时间

停留的时间越长,会有越多的人可以参与在这个区域,换句话说,这个区域聚集了大量的订单,这是一个会被很容易发现的区域,订单=钱,那就直接成了被猎杀的目标。
建仓要悄悄的。
案例分析:日图供给区

对应的:4h图

3. 离开的距离与时间

离开供给区:距离越长越好,越长供需失衡越严重。
距离越短,或许就不存在供需失衡,这样的供给区可规避。
会增加或加速价格的下行,或延长下跌的走势。
为什么距离越长,时间越久,供需越失衡?
案例:xauusd


4. 太多交易k线
如果供需区来自于一个有太多交易的地方,那么供需区的有效性就有待商榷。
原因同“平走k线区域的数量与停留时间”一样,机构不会在有太多交易的地方建仓,因为目前太明显,而聚集太多交易的地方,往往是机构操盘为了获取流动性而操盘的区域。
案例:gbpjpy

5. 被测试的次数
机构建仓留下的供需区,随着被测试的次数越多,越无效。
一般测试1次,就无效;其他情况存在2次或多次。
当被测试的次数越多时,就要预防被击穿的情况发生。
案例1:xauusd

案例2:gbpjpy

案例3:euraud

引申:
思考:如果你了解到的供需只有所谓的:跌平跌,涨平涨之类的k线组合形态,却并没有从订单(即已成交单未成交单,或机构建仓等角度)阐述市场运行的本质,那么基本可以断定只是接触到了一种简单的供需入门,而没有更深入的学习到供需。
供需有效性的判断:
不是单纯从供需的四个组成部分,即:定价k线,平走区域,突破k线,回辙k线来判断。
供需本身是一套裸k交易,在不用任何指标的情况下,要有效的判断某一个位置的有效。
1. 需要对k线的构成有一个从供需角度的理解,比如:
(1) k线是怎么形成的,
(2) 长k线、短k线,表达了怎样的多空力量,怎么用供需表述
(3) 两根或两根以上的组合k线,表达了怎样的多空力量,怎么用供需表达
(4) 即怎样用供需解剖pin,吞没,fakey,孕线等k线组合形态的形成机制。
2. 还需要建立在仓位的理解、操盘手法、结构位、趋势等基础之上。
详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