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面试试讲详案
一、课堂导入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来学习新课——,同学们都迫不及待把标题读出来了,看来对老王很感兴趣啊。那么这个老王是谁呢?他又有怎样的经历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杨绛的《老王》。
二、预习检测,整体感知
昨天布置大家完成预习导学部分的人物卡片,现在让老师检查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我们以开火车的形式,一人一条,看看谁预习的最仔细,同学们阅读的真认真,把老王的身份、经济状况、家庭情况、邻里关系都找出来了。如果要给它下个定义,你觉得老王是个 怎样的人呢?
预设回答:好惨一男的,再书面一点,可怜,穷困,潦倒,越来越好了,窘迫,孤苦无依,会用成语了!疾病缠身,被人恶意揣测。
同学们的词汇量可真丰富,结合刚刚同学们的概述,我们能感受到,有些人活着是为了享受生活,老王活着只是为了活命而已。(板书:活命)
如果用文章中的一个词来概括老王,你会用文章中的哪个词呢?是呀,老王是这个时代的——不幸者。
三、学习活动一:回归文本,分析“老王”形象
他理应自怨自艾,自甘堕落,但是却没有这样做?那他做了什么事呢?让我们回到文章,默读课文,概括老王做的事,并分析人物形象,照完后举手示意。
老师注意到你是第一个举手的,你先说,你找到了老王做的3件事,给“我”送冰,帮“我”送默存去医院,送“我”香油和鸡蛋,从这些事中你觉得老王是个善良的、知恩图报的人。具体给我们说说你这样总结的原因吧。
你对文字很敏感,从“老王送的冰比前任送的大一倍,价格相等”的“一倍”与“相等”这个数字上的细节,和“坚决不肯拿钱”这一动作上的细节,分析出老王对作者的好并不求回报,只是单纯的想要报答作者对他的关心,从这些细节你总结出了老王的——善良淳朴、知恩图报。
观察得很仔细,给我们开了个好头,你来回答,你说你也是找到这三件事,但是你想补充,从“送默存去医院”这件事中你还读到了老王的善解人意,你注意到了其中语言上的细节,“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你觉得他这里特意“悄悄”问,是因为在医院门口,他想维护作者的面子;他问作者还有没有钱,是因为他怕去医院要很多钱,担心作者没钱治病,你还进行了想象,一旦作者说钱不够,老王不仅一定不会要这个钱,可能还会把自己的钱给作者。老王一心一意只为作者一家,真是为他人着想,善解人意的老王呀!
你还有补充,你说刚刚两位同学说的都是与作者相关的事件,你还发现文中写到了老王和愿意把自己降格为“货”的老先生的交往,这件事让你印象深刻是因为其中的“欣然”一词,“欣”是高兴,“欣然”是高兴的样子,你抓住了老王神态上的细节,因为这也是整篇文章中,写到老王的“高兴”,他在高兴什么呢?可能在高兴自己有了事做,可能在高兴老先生会因为自己的举动乘坐得更安全舒适而高兴,老王明明经受了那么多的不幸,可是他却又那么容易高兴,明明生活得如此艰难,却仍然如此努力的生活着,从这里呀我们可以看出老王的勤劳肯干、努力生活而且易于满足的性格特点。
是呀,即使是作者乃至大家眼中的不幸者,但是老王身上那高尚的品质仍然折射着人性的光辉,他是在活命,但是他却活出了高贵的生命。(在“活命”的基础上增加板书:活出高贵的生命)
老王的人物形象,在同学们的发掘中已经显露出来了,让我们回顾我们是如何找到的呢,我们先概括了与人物有关的典型事件,再抓住事件中的细节,分析人物形象。(总结方法:从细节发掘人物精神)
四、学习活动二:小组讨论,分析“我”的形象
老王是这篇文章中的“不幸者”,但是文章中还有“幸运的人”,同学们觉得是谁呢?——“我”。
那么就让我们运用刚刚学到的方法,小组谈论,抓住细节,自主学习,分析“我”这一人物形象吧。
同学们学习得可真快,不仅抓住了细节,还结合了时代背景,作者善良、富有同情心、尊重他人的形象就跃然纸上了,作者明明也不算幸运的人,但她仍对比她更不幸的人充满了善良、同情与尊重,在那个黑白颠倒的时代,坚守这自己作为知识分子的原则。
五、学习活动三:头脑风暴,主题探究
按理说,作者已经对老王做了这么多,为什么多年之后想起老王,只剩下一句“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没关系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谁来。
你说,你抓住了“愧怍”一词,说“愧怍”是惭愧的意思,肯定是作者觉得有什么对不起老王的地方。
具体是什么呢?他给我们开了个好头,谁接着往下说?
你说,你觉得应该是送香油鸡蛋那次,因为老王第二天就死了,肯定是那天收了很大的打击。
这个打击是,同学们都说了,给钱。给钱不对吗?而且作者并不是简单的给钱,她还找了理由,顾忌了老王的面子,这不更能体现作者的尊重吗?
同学们都说老师说的不对,反驳老师说老王不想要钱,那他想要什么呢?
让我们再次回到文本中,梳理老王和作者的交往。
老王在天平的这一头付出了什么,“冰”“香油鸡蛋”这些物质上的东西,担心作者医药费不够,老王还付出了关心,他扶着病还到我家,实在病的来不了了还托付老李,老王对作者一家真是十分的——惦念,在病最重的时候坚持来送香油鸡蛋,老王心里满怀的是感激;
那么作者的天平那头付出了什么呢——钱,老王忍受着病痛也要来作者家做最后的嘱托,但是作者却连老王什么时候去世的都不知道。她自以为给了对他老王最有帮助的钱,但是这确实老王最不想要从作者那得到了东西,那他想要什么,对,老王既然付出了关心、惦念,他自然也想从作者那得到这些精神上的满足。
作者秉持着知识分子的原则不想拖欠老王,但是在这一次次的交往中,天平早已不再平衡,老王的情谊就像那鸡蛋,是数不清、换不清的。这个道理作者在很久之后才懂,所以呀,她的愧怍在于——欠老王的太多了,对他的关心太少了。
老王这一生有很多的不幸,和时代有关,和环境有关,唯独与作者无关,但作者仍在多年之后满怀着对老王深深的愧怍,这是为什么?因为作者的自省,因为作者的悲悯,因为作者内心那纯粹的良知。在那个黑白颠倒的年代,她也是活出高贵生命的人。(方法总结:从细节中感悟文章主旨)
六、课堂总结
强者发怒挥刀向更强者,弱者发怒挥刀向更弱者,而作者,是那个时代最温柔的人,她怀着最温柔的悲悯,反省着自己,同情着比自己更弱小的人,希望同学们也能像作者一样,成为心中有温度,眼里有光芒的人。
今天我们学习从细节中发掘人物精神,从细节中感悟文章主旨,希望同学们带着这个方法,自主阅读下一课《台阶》,今天的课,就上到这,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