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亲爱的小孩》的一些吐槽
本文不讨论贩不贩卖焦虑的问题,只讨论剧情本身。
有一部分故事情节我不太满意,特别是越到后面越不满意。说说我眼中这部剧最大的问题:故事叙述不聚焦。
一部三十多集的剧,把主角和主要配角的故事讲好就可以了,而这部剧显然把次要配角的故事情节搞太多了。
肖旭的故事线是我最不喜欢的,他被不被骗,借不借钱对主角的故事有影响吗?现实中,肖路有可能真的有这样一个弟弟,但弟弟的行为一定会对肖家一家人都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肖路的新家庭和禾禾的看护与治疗,影响大小另说。而电视剧中,虽然肖旭死性不改,让家里人都随之吃了不少亏,但似乎并没有对生活产生什么影响,哥哥给他钱一给就是一两万,两三万,妈妈给她还钱也是一给给三万,他借钱一下借十万,这时候的钱都不像钱,好像很容易拿出来一样。但你看其他家庭,谢家亲家把养老钱拿出来也才不到十万,方家爸妈把养老钱和保险退款拿出来也就那牛皮纸包着一包,看起来也就两三万,肖路去工商银行取钱,卡里就九万多,于是不得不给现任上级打电话,委曲求全说奖金还得要……这不就离谱吗?肖旭的情节一点没推动整体故事线的发展,不如删减或者舍去。
肖路公司那些勾心斗角整体也不是很有用,老苏配型成功后恰好公司陷入危机,误会是肖路搞的鬼,因此迟迟不去捐献。看起来没什么问题,但仔细一琢磨就会发现,这个叙事很散,也很假,硬生生给康绍加戏,好像康绍搞鬼完全就是为了卡着点不让老苏去配型一样。如果想让矛盾更冲突一些,为什么不直接让肖路为了挣更多钱救禾禾,而不得已和原单位抢客户,结果抢到老苏头上,老苏心里矛盾,不去配型呢?是因为这样就把肖路丑化了吗?主角就应该那么“美”吗?你看前几集,方一诺和肖路各有各的难处,也各有各的错,这不是挺好,怎么到后面就非要把肖路刻画得那么好呢?
雷雯酒吧陷入债务危机这事真离谱,嘟嘟这人从头到尾没几个画面,却干出来卷款赌博几十万的事情,难道你们当地没警察局吗?遇到事情就喝闷酒?雷雯和雷爸爸的故事线如果想保留,并且想在结局处化解矛盾的话,完全用不着让酒吧倒闭。雷雯用了爸爸的钱补上窟窿就算是化解矛盾了吗?这怎么看都像是无奈之举,还硬说什么看到一诺和肖路关系缓和,也觉得遇到事情有个人一起扛挺好。不如去掉酒吧倒闭的情节,就是单纯看到一诺和肖路关系缓和而移情,想与自己的父亲和解,这才是真和解。用爸爸钱就算和解,这怎么看都像是“没有永远的亲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吧!
方一诺被家长们举报,然后停课,最后又辞职这事也可以简化,辞职都是最后一集了,禾禾病危了,观众很关心你这时候辞不辞职吗?不如和老谢第一次卖房那里一起,一个被举报停课,为了孩子和学生,忍痛辞职;另一个为了筹钱,忍痛卖房,又显得焦灼一些,把气氛烘托上去。
董帆采访小影家庭也没什么太大必要,不过就是采访过后心理上更能理解肖路了,于是前期的矛盾化解了。至于董帆报社那点事儿更完全是冗余的,她和王姐在水房争论换刊登时间这事儿有一点点价值吗?争了两句,也没个结论。董帆采访小影之前就已经和肖路关系缓和一点了,不如就让她来看望一下禾禾,赢得一下一诺的允许和欢迎就好了。
在医院看到月嫂、去堵截骨髓库文主任、石头住院……反正还有很多吧,就是总感觉可以简化。
当然有些地方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比如说谢天华的心理戏。他就是一个烂好人吗?他只做了一件利己的事情,举报一诺与肖路,就间接导致自己的孩子没了,这太离谱了。通篇他都没有什么矛盾,显得很单薄,尽管他戏份很多,但怎么看都很寡淡。
结局也挺离谱,没看太懂,读了一些别人的文章,说得都挺好,可能是删减过,所以看起来别扭难理解,我就不复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