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如何合理地制订计划?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如何合理地制订计划。
学习是有方法的,按照正确的方法练习,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学霸。
01
有一个用于目标管理的 SMART 原则,同样适用于制订计划。SMART 原则
(S=Specific、M=Measurable、A=Attainable、R=Relevant、T=Time-bound)可拆
分为以下五点:
1.1 计划应该是具体的,包括任务内容,以及时间、频率的具体。
错误的计划示范:今年我要多读书、多运动、学好英语。这种计划只有宏观方向,具体要
做什么、怎么做,以及做到怎样,都并不清晰,非常不利于执行。
那么,怎样才是具体的计划?
今年我要多读书,每天保证 1 小时的读书时间;今年我要多运动,每隔一天,跑 5km;今
年我要学好英语,每周跟人进行 3 小时的口语练习。
只有足够具体的计划,才有被执行的可能性。
1.2 计划应该是可衡量的。
可衡量是指,你所制订的计划,要有一些可以数据化的标准。
打几颗栗子,你安排自己每天背多少个单词、看几页书、写多少字,都是可以衡量的。完
成计划的过程中,你需要很清楚自己的进度:进度良好会形成好的激励;进度缓慢可以调
整方法。
但是,计划“可衡量”,在另一方面,会让我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因为进度没达到自
己的预期,而感到焦虑。
请大家记住,“可衡量”不是为了束缚住自己,而是为了有一个标准可以参考,对自己做
某件事的速度和效率,有直观的了解,方便对做事的方法进行优化。
1.3 计划应该是可达到的。
那些过于宏伟、不切实际的计划,会让人觉得焦虑。在开始做之前,容易因为畏惧而拖
延;而完不成的时侯,挫败感会很强烈,进而影响对自己的评价和认知。
量力而行,制订可达到的计划,并且不断完成,由此带来的正反馈,可以形成良性循环。
甚至在完成之后,你还会主动多做一些事情。
1.4 计划和你的大目标要有一定的相关性。
切忌用不那么相关的任务去填满时间,制造努力的表象。
1.5 计划应该有明确的截止期限。
毕竟截止期限(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没有时间约束的计划,你大概率很难会积极执
行。

02
接下来我们讲一讲,怎样制订计划,可以让自己有更强的执行力。
很多人在面对要完成的目标时,都会去计算还有多少时间。高三的孩子会在黑板上面写,
高考倒计时 120 天;考研的朋友会在手机 App 上,设置目标日;要考四六级的同学,心
中暗暗合计,30 天后的今天,就要上考场了。
从小到大,我们活在一个又一个目标日的倒计时中,幻想着自己能在某一天完美开始,然
后不懈地坚持多少天。在这样的拖延和敷衍中,捱到了最后一天,循环往复,始终都没有
按照自己所预想的去努力过。
“倒数日”的思维,制订的是系统的长期的计划,它有繁琐的条条框框,比如要求你每天
早上几点起床,每天背多少单词,每天学习多少小时,如此种种,坚持多少天。那些规
则,会让我们觉得特别沉重,并且遥遥无期,以至于特别抗拒,不愿开始。因为,它剥夺
了我们的自由感。
而根据杰克·布雷姆的对抗理论,当我们的自由感受到威胁时,我们会努力去恢复它。
现在,大家应该明白了,为什么在“倒数日”的设定中,我们总是无法开始。
也有很多时候,我们真的开始了。而一旦其中某个小任务没能完成,所破坏的,是我们对
整个计划的信心。比如,你坚持了 3 天,却在第 4 天状态不佳,你想的肯定是“失败了,
我不得不从头再来”,“那我从倒计时 90 天再开始吧”。

03
那么,如何解决呢?
先分享一段经历。我初中的时候,有几乎整整半年的时间,都做到了早起复习前一天新学
的单词和课文;每个周末的上午,都有学习 5 或 6 小时……但我根本从未下过这一类的决
心,比如:我要从某一天起彻底改变,我要自此开始努力,坚持整整 180 天。
我是怎么做到的呢?
我只规划今天。明天要干啥,明天再说。我从来没去制订过一个长远的计划。
打颗栗子,我每天早上都会 5 点甚至 4 点起床复习功课。但促使我完成这一任务的,并不
是“我这学期每天都要 5 点起床学习”的念头,而是晚上睡觉前,我想着:噢…今天学了
不少新知识,明天早起复习一下吧。几点起呢?5 点吧。
至于后天要怎么做,后天还要不要早起复习,我明天晚上再决定就好。
我有懈怠的时候吗?有。
我记得很清楚,初中的很多个早上,我困得不行,看了一两分钟的书,又睡过去了。还有
好些次周末,本来在前一天晚上,我计划得好好的,要从 6 点学习到 12 点,但没经受住
诱惑,打开了电视,很快蹉跎了一上午。
没能执行计划的时候,我也会自责,会懊悔。但是,第二天,我很容易就能回归积极勤奋
的状态。
因为,我以天为单位来做计划,无论今天表现如何,都完全不影响明天。我可以在新的一
天,重整旗鼓。如果明天表现依然不好,后天我继续努力也便是了。
如我前文所说,如果制订的是长期计划,中途表现不好,可能会引发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但按照我这种思路去制订以及执行计划,就可以完全避免这个问题。

04
大家可能会疑惑,不制订长远计划怎么行?
是这样的,只是不让你制订那种“接下来 100 天每天我都要怎样”的计划,但实际上,今
天要做什么,是根据今天的实际情况,以及长远的总任务量,共同决定的。只是,我们耍
了个小聪明,可以减少很多心理负担。
长远计划只要清楚大致方向和内容就好了,完全不必很详细。
如果你今天充分利用时间,完成了一些任务,那么等到第二天,就可以在前一天的基础
上,进一步灵活制订计划,甚至做出优化。
因为压根不需要考虑今天之后是不是还要努力,也便没了压力感。也就是说,我们的自由
感,是有保证的。
再打颗栗子帮助理解,之前我对自己的要求是“每天早上写 1000 字”,其实我经常觉得
挺难受的,而且会有做不到的时候。
自从发现这个新的角度,我便只去思考今天的写作任务,而不去衡量“我从哪天开始
的”“我坚持了多少天”,也不去考虑“我以后还要坚持多少天”。但我最近每天都有非
常轻松地早起写作 1000 字。跟从前相比,无论是效率还是执行力,又或者心情,都好太
多太多了。这个思路,我也用在了其它所有的事情上,效果真的不要太棒。
也建议大家,从“我要从某天起开始怎样怎样”“我要努力多久”的“倒数日”思维中,
挣脱出来,只去想“今天要做什么”,并且尽力完成。
你也会变好的。

总结
1、按照 SMART 原则制订计划,计划应该是具体的,包括任务内容、时间、频率的具体,
要认真想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以及做到怎样。只有足够具体的计划,才有被执行
的可能性。
计划应该是可衡量的,完成计划的过程中,你需要很清楚自己的进度。让“计划”可衡
量,不是为了束缚住自己,而是为了有一个标准可以参考。
计划应该是可达到的,不切实际的计划,只会带来挫败感。
计划应该是与大目标有相关性的,不要用无谓的任务去填满时间,制造努力的表象。
计划应该有明确的截止期限。没有时间约束的计划,大概率很难去积极执行。
2、制订计划时,应该摆脱“倒数日”思维。
从小到大,我们活在一个又一个目标日的倒计时中,幻想着自己能在某一天完美开始,然
后不懈地坚持多少天。在这样的拖延和敷衍中,捱到了最后一天,循环往复,始终都没有
按照自己所预想的去努力过。
“倒数日”的思维,制订的是系统的长期的计划,它有繁琐的条条框框,比如要求你每天
早上几点起床,每天学习多少小时,如此种种,坚持多少天。
那些规则,会让我们觉得特别沉重,并且遥遥无期,以至于特别抗拒,不愿开始。因为,
它剥夺了我们的自由感。
3、改变的方法是:只去制订今天的计划,明天要干啥,明天再说。
无论今天表现如何,都完全不影响明天。你可以在新的一天,重整旗鼓。
长远计划只要清楚大致方向和内容就好了,完全不必很详细。如果你今天充分利用时间,
完成了一些任务,那么等到第二天,就可以在前一天的基础上,进一步灵活制订计划,甚
至做出优化。
因为压根不需要考虑今天之后是不是还要努力,也便没了压力感。也就是说,我们的自由
感,是有保证的。
重要的是改变思路,从“我要从某天起开始怎样怎样”“我要努力多久”的“倒数日”思
维中,挣脱出来,只去想“今天要做什么”,并且尽力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