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深山里的“熊猫”,只有六厘米长
大瑶山,桂江与柳江的分水岭,耸立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地界上。海拔近两千米,大瑶山是广西中部的最高峰,它广袤的面积养育了一个富有亚热带特色的生态系统,绿色的荫庇之下多样的生物类群繁衍生息,山间潺潺的溪水亦是无数生灵的乐土,厚唇瑶山鳅便是这其中的一位明星成员。

1980年,陈宜瑜院士在广西的考察过程中发现了一种从未被人类描述过的平鳍鳅科鱼类,它们只分布在大瑶山的溪流中,最大体长六厘米,幼年的个体有着独特的黑白花纹。这些鱼儿生活在流水环境中,以胸鳍和腹鳍形成的吸盘附着在岩石上,啃食附着的藻类与其他有机碎屑。这些鱼儿在当时被认为是原吸鳅属的成员,基于特殊的口唇结构,它们被命名为厚唇原吸鳅(Protomyzon pachychilus)。

2004年,新加坡的Kottelat对原吸鳅属进行校订。他指出原吸鳅属应该只分布于东南亚的加里曼丹岛,而记录于中国、越南等地的所谓“原吸鳅”都应该被归为一个新属——近原吸鳅属(Erromyzon)。然而他也提到,来自大瑶山的厚唇原吸鳅看起来不太像是近原吸鳅属的鱼类,但也不会是原吸鳅,不过在当时他并没有对这一独特的物种做出进一步的处理。

到了2012年,与昆明动物所合作的Kettelat再次操刀,着手于厚唇原吸鳅的分类梳理工作。特殊的口唇结构曾是厚唇原吸鳅种加词的由来,如今又将赋予它独特的属级分类地位。基于口唇结构上的差异,一个新属——瑶山鳅属(Yaoshania)被建立,而厚唇原吸鳅是这个属下唯一的物种。再后来,平鳍鳅科拆分,承载着原吸鳅、近原吸鳅和瑶山鳅的腹吸鳅亚科独立为科,就此,厚唇原吸鳅的分类地位最终被确认下来。如今的它们,是鲤形目腹吸鳅科瑶山鳅属下的厚唇瑶山鳅(Yaoshania pachychilus)。

特殊的配色,让厚唇瑶山鳅格外引人注目。包括拟平鳅在内的许多腹吸鳅科鱼类在幼体阶段都有着黑白或类似于黑白的配色,但厚唇瑶山鳅的颜色对比却非常鲜明、非常可爱,好像熊猫一样。在国内,厚唇瑶山鳅俗称熊猫鳅,在英文里它被称为panda loach,也是熊猫鳅之意,可见这样的外观给人的印象是多么强烈。

萌态尽显的外观令幼年的瑶山鳅在观赏鱼市场上受到热烈的追捧,2010年前后它的售价高达百元一尾,这一物种也作为观赏鱼远销世界各地,同样受到广泛的欢迎。然而随着供应量的迅速攀升,厚唇瑶山鳅的售价随之滑落。到2013年,只需约三十五元便可从广州花地湾购得一尾厚唇原吸鳅,而到2018年前后,厚唇原吸鳅已从原本的稀世珍宝成为一种寻常可见的观赏鱼,售价低至五元。在发达城市的水族市场中,成百上千的厚唇原吸鳅在各个店铺中待售,憨态可掬的外观吸引人们竞相购买,仿佛曾经那辉煌的价位未曾出现过一样。

许多消费者所不知道的是,他们所购回的可爱小鱼其实只是瑶山鳅暂时的形态。熊猫一样的花纹只见于很小的瑶山鳅,随着它们的生长,这样的花纹会渐渐模糊、斑驳,变得与其他吸鳅并无二致。偏偏瑶山鳅生长迅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原本的熊猫就会变成花猫,然后进一步朝着颜值崩塌的方向而去。不过由于价格低廉,许多人都并不会用心对待自己手中的瑶山鳅,因此这些瑶山鳅往往来不及长大就因为各种原因死亡,永远停留在了黑白相间的童年。

许多人购买瑶山鳅其实只是一种冲动消费,他们只看中了可爱的幼鱼,却没有想过如何对待长残了的成体,甚至根本不知道它们长着长着就变了模样。许多瑶山鳅因而成为贸易的牺牲品,消费者将它们买回又不悉心照料,只是当做一种玩物,享受短暂的快乐。瑶山鳅的饲养其实并不困难,只要环境过关,它们不需要太多照顾就能活得很好,在显然很多爱好者未能满足环境这一关,在随意的环境和随意的养法下,许多个体很快死亡或者在长大后遭遇冷落,这些鱼儿的生命就这样被浪费了,它们并未充分发挥出自己作为观赏鱼应有的价值。

遗憾的是,尽管供应着庞大的市场,瑶山鳅的种群状况却不乐观。它们分布狭窄,又没有商业化的人工繁殖,这意味着在全球市场上流通的瑶山鳅都来自大瑶山。栖息地的破坏与商业捕捞已经给瑶山鳅的种群带来一些了一些压力,在2015年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上,它们被评为易危物种。2021年,厚唇瑶山鳅被升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这意味着从此对厚唇瑶山鳅的无证贸易就将是违法的——尽管目前为止它在水族市场上依然常见。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幼年的瑶山鳅确实是一种优秀的观赏鱼。期待随着厚唇瑶山鳅种群的恢复和人工繁殖技术的成熟,这一物种能重新回归市场。愿终有那么一天,我们能在保护野生种群的同时在水族箱中欣赏厚唇瑶山鳅美妙的身姿。

参考文献:
Yang Jian, Maurice Kottelat, Chen Xiaoyong, Yang Junxing. 2012. Yaoshania and Erromyzon kalotaenia, a new genus and a new species of balitorid loaches from Guangxi, China (Teleostei: Cypriniformes). Zootaxa. 3586: 173-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