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种子”社会实践团——根据地的故事


前言
农村革命根据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建立的战略基地,是进行人民战争的必要条件,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前进基地。 下面,我们将介绍三个革命根据地,通过学习革命根据地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革命不同时期的方针政策,认识到革命根据地的启明灯作用,照亮中国革命的未来方向。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江西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先后在宁冈、永新、茶陵、遂川等县恢复和建立了党组织,发展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政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创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和湘南农军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会师后,两支队伍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毛泽东任党代表,朱德任军长。12月,彭德怀率领红五军到达井冈山同红四军会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向赣南、闽西进军,留下一部分红军坚持革命斗争。
在中国革命史上,井冈山素以“中国革命的摇篮”著称,朱德称之为“天下第一山”,彭真称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1927年11月25日,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次会议,即窖头会议,在方志敏主持下召开。在这一次弋阳、横峰、贵溪、铅山、上饶五县的党员会上,方志敏根据八七会议精神,详细分析了国内外形势,指出帝国主义与中国广大人民的矛盾、地主阶级与广大农民的矛盾一个也未解决,中国革命必然继续发展,必然取得胜利。会议讨论了方志敏的报告,作出了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重大决定。在窖头会议精神的指导下,12月,弋阳、横峰两县分三个阶段爆发了为期两个多月的弋横起义,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弋横起义影响下,1928年9月,闽北崇安县上梅地区农民发动了闽北革命斗争史上著名的上梅暴动,迅速控制了周边二三十个大小村庄,推翻了地主反动统治。至此,赣东北及闽北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为扑灭赣东北地区燃起的熊熊革命火焰,国民党反动派于1928年5月大举进攻赣东北根据地。1928年6月25日,在根据地危急存亡的紧要关头,方志敏等在弋、横交界处的方胜峰上一个破庙里召开弋、横两县干部紧急会议。会上争论十分激烈,有人提出,全国上百处起义都失败了,现在形势这样严重,应把枪支埋起来,分散隐蔽。方志敏坚决反对这种逃跑思想,认为大敌当前,共产党员应与群众同生死共患难。会议最终确立克服困难、坚持斗争的正确方针,先后粉碎敌人的多次局部性围攻,革命根据地不断扩大至贵溪、余江、万年、铅山、上饶等信江沿岸各县,革命队伍也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组建了正式红军——江西红军第五团(后改为江西红军独立第一团)。1929年3月,中共信江特委成立,唐在刚任书记,方志敏等人任委员。在信江特委的领导下,根据地展开了较为彻底的土地革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周边地区的群众,从而促进了根据地的发展和壮大。
1930年5月,中原大战爆发,国民党反动派陷入内斗。7月,经过周密部署,方志敏率红军独立第一团一举攻破赣东北产业重镇景德镇,壮大了根据地革命力量。根据党中央指示,中共信江特委改为赣东北特委(11月又改为赣东北省委),唐在刚任书记,并成立红十军。8月1日,赣东北革命委员会成立,方志敏任主席。
上梅暴动之后,福建省委不断加强闽北根据地的各项工作,于1929年4月正式组建闽北红军独立团,并按照赣东北模式,建立苏维埃政府,开展土地革命。同年7月,闽北红军独立团划归赣东北特委领导并成立闽北分区委。中原大战结束后,国民党反动派前后对根据地发动了四次大规模“围剿”,赣东北根据地不但粉碎了敌人的数次“围剿”,还两次入闽作战,使赣东北和闽北两个根据地连成一片,奠定了闽北苏维埃和红军向前发展的基础。1932年,通过四次反“围剿”作战以及苏维埃运动的发展,赣东北邻近的皖浙等地相继建立苏维埃政权。为此,党中央于1932年底批准赣东北省改为闽浙赣省。
在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反“围剿”过程中,红七军团被改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并于1934年7月7日从瑞金出发,10月与闽浙赣根据地红十军会合。根据中央指示,两军合并成立红十军团。此时,闽浙赣根据地已遭受敌人严重破坏。根据命令,11月12日,方志敏、刘畴西等率部离开苏区,朝皖南挺进,继续执行北上抗日任务。此后,闽浙赣根据地军民对敌人的进攻进行了英勇抵抗,给予敌人沉重的打击,但由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指挥,最终导致了闽浙赣根据地的丧失。1935年1月,方志敏、刘畴西率部在怀玉山地区与敌英勇搏斗,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大部壮烈牺牲,方志敏、刘畴西等被俘,于1935年8月6日在江西南昌英勇就义。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又称湘鄂赣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湖北、江西三省边境地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区域。它位于罗霄山脉北段,处在三条铁路(南浔、粤汉、株萍铁路),一条大江(长江),三个省会(武汉、长沙、南昌)之间,境内山大林深,峰峦险峻,河流交错,有着较大的回旋余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有利于实行工农武装割据,长期坚持斗争。


思想感悟
老区、苏区的红土地孕育了革命,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永远铭记、世代传承,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根守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我们要坚持学习革命根据地精神,缅怀先烈,播撒红色种子,弘扬红色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