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盘推演:四渡赤水(下)史上最详细拆解 长征最秀一役

<iframe src="//player.bilibili.com/player.html?aid=711339633&bvid=BV1SD4y1S7PE&cid=212910821&page=1" scrolling="no" border="0" frameborder="no" framespacing="0" allowfullscreen="true"> </iframe>
“四渡赤水”过程的一些补充
四渡赤水前情提要
1935.1.1 猴场会议 重新确立了军委集体领导制,解除了李德的军权。
1935.1.15 遵义会议 取消博古、李德、周恩来组成的“三人团”;仍由中革军委主要负责人朱德、周恩来指挥军事,周恩来为“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增选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
一渡赤水前
战略目标:北渡长江,会合红四方面军,在四川建立根据地。

1月29日 一渡赤水
原因:北上不利,西渡赤水
战略目标:暂缓渡江,绕道上游

2月21日 二渡赤水
原因:敌军大部被调动至北、西、南包围圈,东部黔军防守薄弱
战略目标:寻求胜利,建立黔北新苏区

2月28日,重新占领遵义
3月10日,因鲁班场周浑元部坚守不出,前线建议攻打打鼓新场(金沙王家烈部),军委同意,毛实名反对,被撤销政委职务(3月4日,中革军委决定设立“前敌司令部”统一指挥,朱德为司令员,毛泽东为政治委员)。翌日,周说服与会者,取消攻打打鼓新场。
根本分歧:“建立新根据地”和“保持灵活机动、保存有生力量”之间的分歧。

3月16、17日 三渡赤水
成立新“三人团”(三人军事指挥小组)周、毛、王。
成立时间:推断是3月17日渡河后
成立目的:军委集体领导制在生死存亡的战争期间难以适应。
影响:毛真正成为核心。

3月21、22日 四渡赤水
3月21日蒋至贵阳。
3月28日突破遵义、仁怀防线;3月31日南渡乌江,喊出口号“打到贵阳去,活捉蒋介石”;4月2日,佯攻息烽,4月5日兵临贵阳。

佯装进攻贵阳失败,向东面清水河逃去,调动滇军东进;尔后向西南急行,往云南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