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姐姐的谈心屋--象牙塔内,博士择业的焦虑
上周,有一个朋友问我,她哥哥考上了某名校的博士,本来可喜可贺之事,却开始焦虑择业就业问题,该如何处理合适。 说起来她哥哥,就是那种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自小优秀,过关斩将,从985的本科到硕士到博士,专业嘛,生物学,现在她哥哥发愁的是,毕业后去应聘公司还是到高校教书或者干脆考公,才刚上博一,就准备投简历了。 “明白,男怕入错行。像这样的事情,对于一个没有工作经验的人来讲,确实很难决断。如果想要答案,那么要回答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你的哥哥是一个什么样个性的人?性格偏于安守现状,还是富有冒险精神?平常是否善于沟通或者经常独处?喜欢文字工作,还是数理化天赋异禀? 第二个问题,你哥哥对理想工作的要求是什么?是否喜欢一成不变的内容,还是不断翻新才能够吸引他?如果需要频繁的出差,他是否会感到厌烦?薪资方面,是否能够接受一个中等或者略高于中等水平的收入? 第三个问题,你哥哥对未来的期望是什么?在人工智能的时代背景下,他愿意接受不断的挑战不断的创新,可能需要再次换岗就业,还是希望能够保持长期的稳定性,能够在同一个岗位上干个5~10年?” 按照她的说法,她哥哥性格文静,略带内向,和周围人相处比较融洽,除了数理化很优秀之外,文字工作做的也不错。 “周围人际关系融洽方面,请您具体的谈谈。比如说,重点是和父母师长。他和父母亲有过为了生活琐事反复争论吗?再比如,有没有在学校里和师长闹过不愉快吗?” 朋友回忆起她哥哥的一些往事来,她哥哥确实有爱较真的个性,对于父母也就算了,有一次在高中课堂上指出过物理老师的计算错误,闹得不太愉快。读书期间和导师处的挺好的,导师能够鼓励和容忍他这种率真个性。 她哥哥希望能够在老家附近的省会城市找到理想工作,理想的工作希望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不希望频繁出差。起步薪资方面,他哥哥觉得能比平均水平高一些就行,房贷能够承受得起。至于未来期望,希望能够把事业做的更上一层楼,最好能成为业界第一流的专家。 “这么说起来,你哥哥最适合的是在学校工作。公司和考公都不适合他。”我果断地说。 朋友犹豫了一下,说道”: 可是,省会只有一两家好大学,名校博士竞聘已经挤破门槛,能不能应聘上是个问题。我哥哥又觉得他一辈子待在象牙塔里,搞学术一辈子,有点儿单调呢。” “你哥哥至少需要两年才能毕业,到时候的招聘形势如何,现在不能肯定,可以利用这两年的时间蓄势以待,多加观察。 另外,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人来讲,没有经历过社会的磨练甚至毒打,对自己的长处或者劣势心里没数,容易出现各种怀疑。好在,还有两年的时间,他可以多去了解社会,做几次业余短工或者行业调查,充分了解行业情况,减少盲目的焦虑犹豫情绪。 实际上,在高校工作,并不是单纯束缚在象牙塔内。高校科研人员和企业联合进行创新项目,比比皆是,那是相当接地气的。 至于说,生活在象牙塔是否单调?您是真的不明白呀,从象牙塔脱离出来,落地的时候才是最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