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柴UP主日常:视频导出间隙和大家唠唠嗑
我重新打开自己的主页,我才发现距离我上次发帖征求问题已经过去了一个月了。
而本来赶着想要周日发布的视频,又在经历了两次渲染失败以后,进入了3次导出失败的死循环。我再等等看,不然只能早上继续了。
客观事实看,我又拖更了。
既成事实,确实如此。
但心理反应,却没有以前的罪恶感和焦虑感。
主要是真的都在忙视频,连产生焦虑的时间都没了。
上次答应大家采访老师虽迟但到,因为老师临时突发腰椎间盘突出,痛到直不起腰。又有暑期班要备课,因为上一届同学高考完了,她又要接新一批学生。我和她商量把访谈挪到了7月中,也就是7月17日那周采访到的。她准备得很认真。
而我现在正在等着渲染、导出,过会儿(可能明早)还要去磨皮的一支,长达26分钟的视频采访,是一位95后职场卷王的采访。
他答应了我在老师前一周的采访,并且成了我栏目的第一期嘉宾。
那天,上海气温接近40度,而我俩却选在了他那没开空调的公共租赁办公室里拍摄。
整个过程,他汗如雨下……
这是,我第一次做这类访谈节目,拍摄过程中遇到的突发情况还不止上面这些:
我不知道,家里那台已经老单反,录像每隔半小时就要停一次;
我一度以为是内存卡不够,还事前买了新的256G的卡。但是被懂行的朋友说了,一般大家不会把单张卡买存储量太大,因为卡是消耗品,存在一处,万一废了你的数据没法修复;
三脚架、灯光原来都有讲究。三脚架我看不出好坏,但直到便宜货到手了,明白原来是越贵的,越轻……而多亏健身环锻炼出的那一点点臂力,我还搬得动;
访谈时候灯光、室内环境是很有讲究的,而我对此一窍不通;
还有,更让我受打击的是,原来上班时候能随便对付的妆容,在单反镜头拍清楚了以后,竟然那么丑,哈哈哈哈哈;
采访老师的那天,我因为出门前抹了口红,戴了口罩,一路口罩有擦到嘴唇,到那儿以后,我竟然成了血盆大口……
对,全是细节上见成败。
但……很遗憾,我还是都输了。
唯一欣慰的是:即使我如此狼狈,收到我的访谈提纲以后,两位节目初次的被访都准备得特别认真……思考了很多……我拍摄手段再生疏,拍摄环境再不好,他们也没怨言。
比起自己的曝光量低,他们更担心我会不会被网暴(主要是担心网络大环境,不针对相反意见和论述的表达,反而大家很期待能有不同角度的反馈)。
那位注重工作结果的职场卷王,竟然对我说:没事,你剪,剪得不够好也没关系。哪怕有一个人,偶然看到了,觉得受到了一点点启发,目的就达成了不是?
老师向我打听了设备成本,我跟她说都尽量节省着买的。她说:没错,你看看自己适不适合这工作,有没有可能有产出,再决定加大投资翻新设备比较好……
都是好人,在我这个大龄废柴青年遇到困难的路上,能遇上援手,都感激涕零了。
因此,视频素材都拍得特别长。长到导入几段到我的破手提,内存马上吃紧的程度。
接下来的恐慌又回到了我身上:这和以前做游戏视频小打小闹不同,我这次要根据访谈的内容重新建构故事线。途中会有很多意外,有的是提纲里的(提纲里的问题不一定好,不一定能问出有亮点的故事)问题导出了新的方向,也有的是意外的他们想分享自己的新想法。
于是,第一个被访的故事,我看了一遍又一遍。
期间,我不看自己访谈素材的时候,我就去看别人的,做同类型视频的,访谈类节目的,还有做我一直想做的深度分析ACG内容的(所以,我关注的UP主人数越来越多,快超过我的粉丝数了)。我惊叹于那些UP主的优质产出,也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进度,相形见绌,确实自惭形秽,且恨铁不成钢,恨自己没早点去打磨技术。
对,虽然没在像以前那样定时上班,却每天都活在比那时都还沉重的压力里,倒也真是没想到的。
嗯,没想到,定时更新这件说起来容易的事,真的做起来不容易。
(不过,就此看来,我还是很佩服那些定时更新,保量更保质的UP主,不管有没有团队,有他们都是幸事。)
所幸,有同样已经做自媒体且起飞的朋友,还来关切问我一句:你视频是不是难产了?
毕竟我之前向他打听了很多器材的问题。
我说:是。但是我会想办法产出来的。
说完信誓旦旦继续剪,于是就有了今天这一幕,内存不够,影片过大过长,所以渲染和导出这类需要释放更多磁盘空间的事情受到了阻碍。加字幕的时候,我都觉得工作看不到头,因为复制黏贴一下,我的鼠标就会出现那个不停转动的小圆圈。
昨天没有加字幕,也没有美颜的成品,拿去给周围的朋友们看了一圈。
这件事我也是头一回做。以前不牵涉到别人,我都脸皮很厚,看都不给人看,就发出去了。
这次不敢了……先问被访本人,是不是处理掉了不愿透露的信息。
再问问不同年龄段,不同生活状态的人,看看反馈。
给面子的年轻女孩们,给了我正面的反馈,觉得有共鸣。
但我发现他们真的是单纯认真,没有杂念才认真看了。
因为我马上遭到了大佬的批判,看完以后觉得全篇很长但是没有中心立意,且不知道想要表达什么。如果那么琐碎,不如开直播,做成视频有意义吗?要不要重新编排一个故事线,把重点挪出来,然后突出讲?比如突出被访者身上有热度的点:学历/身份……
我听了觉得有道理,本能地想改。有种像以前,听到老大的要求,就会去改PPT一样的习惯。
但是昨晚睡前,我按住了自己。
一个是因为已经几天熬夜,身体受不住,又很想在周末发视频,大改怕是没时间。
另一方面,如果真那样大改,整出一条无懈可击,毫无逻辑漏洞的故事线的话,怕是一半的时长得换成我配音,再加问对方要图片,拼凑出一条,像是讨好客户(在这个情景下,怕是我都不知道是谁的观众们吧)的故事……
大佬说,可以我写文案,让对方读了录一遍。
我拒绝了。
我按耐住了,因为我离开之前的行业和岗位,就是因为我不想做这些事。
我不想做计划好的,看似逻辑完整,无懈可击的完美故事。因为这些故事里少了人味,没了随机性。过程中,一定要扼杀很多人原始的、自发的表达,可能有词不达意、可能说了啰嗦的话、可能TA的故事,在甲乙方公司看来没有任何商业价值。
过去,我写下这些,会被严厉痛批你说话不精准、你思考不直接,你不适合这份工作。所以我就写那些编的,哪怕采访出了好的故事,我也编成别人想听的。
于是我想,我都已经滚粗那么久。
完全可以不再为了一个精致的外壳,只有自己看了舒服的故事,去忽视很多故事的本真,以及这些单纯背后的分量。
不过代价,可能真的是,和我一再向被访道歉的:播放量怕是个位数。
说出不安后,被访们还是那句:没关系……剪出来就很好了。
发小说:想说你可能镜头前不自在,老是低头去看iPad查提纲,但是我认为你不用一次完美,可以下次改。
有个毕业不久的看了卷王的视频以后说:不知道工作很多年的人看了是不是幼稚,但是我看了觉得这人真不错。跟他的学历背景无关,而是感叹于他卷是因为他真的很努力。
于是,加字幕本来就眼花,后来就变得模糊了(但眼水还是被我憋回去了,小流量不吉利,哈哈哈哈哈哈)。
有点类似去年我想做,又差点放弃的一件事,最后是因为朋友找来帮我的参与访谈,共享思路的她的朋友们,竟然个个都很认真,很热血地分享故事(他们的故事本身就很热血),搞得我事情放弃到一半,竟然也热血了起来,成了块打了鸡血的深井冰。连当时,帮我改文章的陌生人,都说:好想知道你这个故事的后续……虽然完成了一个夙愿(理性的朋友还是认为我是深井冰),但这事儿结果没成——如果第三期嘉宾不能落实,我会想办法讲出来的。只是过程,怕是终生难忘了。
所以,结果,我以为这些年,我被社会磨平了棱角。
但我发现,会变成现在这样,我的社会化恐怕道阻且长。
目前导出进度是76%,希望能成吧……
PS:我用的Final Cut Pro X,不太好外接字幕。我试着用了网易的见外平台直接听写,转成了srt字幕,只是导进去以后因为每一段都很长,就变得很古怪。
最后还是放弃了,一条条加。唯一的妥协是,一些口语、副词,我就略过了。但口语中缺少的主谓宾也还是补上了的。
一加就是一天,所以还是求问有么有大佬知道快速加字幕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