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分享:知行合一?思行合一!

知行合一的『知』
不是『知道』
而是『良知』,
是每个人内心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
找到并遵循内心的良知,
复杂的外部世界就将变得格外清晰,
致胜决断了然于心。
《知行合一》王阳明
俞强——主编
第 7 章
思行——进阶应用,思行合一
展开攻略,开始跨界思考之旅:
1.寻找目标:是否有问题要解决?
首先你要面临一个选项,就像你打开新买的计算机、手机第一步要先进行系统和身份的配置,你面临的选项就是决定是否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可能是来自你的职场、工作、专业、生活、家庭、休闲、人际等各方面。如果没有问题要解决,你也可以采用随想的方式进入跨界思考,自在地探索。
2.确立起点:决定跨界思考的刺激点
我们的输入就是所谓的刺激点,比如慈济大学校徽、台灯,都是刺激点。刺激点的来源可以是刻意选择的,也可以是随机选择的。前者像是刻意搜集或锁定某些人物、事件、场景、声音、影像、照片、文字等,后者则是随机观察或任意选取各种人、事、物,以作为刺激跨界联想的来源。这一步是跨界思考的起点,相当于为跨界思考获取“原料”。
3.跨界联想:从输入到输出
接下来我们需要对获取的“原料”进行“初次加工”,即开始跨界联想,我们有“单一输入,发散输出”“群组输入,发散输出”“混搭输入,发散输出”三个跨界联想模型。
4.运用跨界思考核心模型
接下来,就要进入整个跨界思考的核心步骤,需要将发散联想的成果,包含所有输入和输出,进行“锻造”,以产生最终的成品。根据一开始是否有设定问题(主轴),以及最后得到的发现是符合主轴,还是偏离主轴,我们将跨界思考分为三大核心模型Cross 模型、Inter 模型和 X 模型。
5.跨界收敛:从输出到发现
在跨界思考总框架中,还有一个重要步骤,就是完成输出到发现的收敛,这就相当于我们的成品生产出来之后,还需要进行“包装”,以满足运送的需要。其实,从输出到发现、从发散到收敛的过程中,我们也是在实践从跨界思考回归到逻辑思考,从天马行空回归到现实的世界。
6.形成行动方案
这是不容忽视的最后一步,我们需要将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动。实际上,我们所产出的发现可能隐含了一些下一步的行动策略。
《跨界思考》
陈永隆 王 铮——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