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贴 | 北大金科140+学长:跑起来就会有风

start !OK!
📄 个人情况:本科某中部985,各方面基础都比较一般,一战数学145+、专业课分140+,在这里分享一下数学和专业课方面的经验,希望能对备考金科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数学
今年数学题非常简单,所以关键还是看是否细心,不失误才是取得高分的关键。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还是要重视计算,打下扎实的基础,掌握经典的题型并把真题吃透,并且保持做题手感。
⚪️ 一轮
张宇30讲及课程、300题,杨超三大计算。宇哥的课比较适合入门,讲解全面且不催眠,我个人比较喜欢这样的风格。听课前先预习,听完课后再重新看一遍书然后写配套的300题,觉得题不够的可以补充其他习题册。我在基础阶段有些追求进度,因此写的题少,推荐同学们还是把基础打牢,多练计算。三大计算是一本很好的习题册,对打基础很有帮助,题很多很烦很细,但练完之后相信会有帮助。基础30讲框架设计得很好,之后的复习过程也可以拿出来多翻阅,题型都非常经典,建议全部掌握。除了以上,我在一轮也写了1800,但写到积分就放弃了,题实在太多并且重复,大家在这个阶段还可以跟一下武忠祥老师的每日一题,以及其他比较基础的习题册。
⚪️ 二轮
李正元全书、880。基础阶段后就不怎么听课了,张宇老师的强化课都在讲题(且很难)而不怎么注重知识点,武老师的课我试了几次仍然听不进去,所以最后决定自己看书。李正元全书我学了大概有3遍,其中一些好题也一直在反反复复刷,算是我备考数学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本资料。但其实这本书对于23年的考试来说有些太难了,偶数年的同学可以多看看这本。二轮的流程大致就是先看李正元全书,再写880基础篇对应章节的题目,一遍过完后再重新看一遍李正元全书,写880综合篇和拓展篇,写完之后再刷一遍880一刷过程中标记出来的好题(大概有一半的题)。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巩固知识点,积累错题,锻炼计算能力,这段时间算是考研过程中学习状态最好的一段时间,每天都很累但能感觉到自己的进步。
⚪️ 三轮
真题,模拟题,之前积累的错题。大概8月下旬开始写真题,从05年开始,两天一张卷子,期间不断整理和回顾之前的错题。真题题目难度明显低于习题册,但刚开始写时经常会犯一些低级错误,所以当时写得其实并不怎么好,不过多练几张卷子这种情况就好转了,后续真题卷分数基本都在140以上。模拟卷我写得很少并且很不认真,分数基本都是110-120之间。23年模拟卷的题质量都一般(我只写了宇8、李6等,最重要的李4也没写),貌似也没怎么压中题。不过大家时间充裕的话还是多写一些,多见识一些题。真题我后期又把12年-22年的二刷了,主要是为了找找状态和信心,复习后期数学复习的重点就是之前的错题,一直在反复看反复刷。最后几天保持了比较好的心态上考场,今年题也简单,没怎么失误。其实大家只要基础扎实,注重锻炼计算能力,拿下考研真题并不难。
专业课
今年专业课题很简单且老师给分很松,因此一大堆140+,明年是否还是这种情况不好说,软微的专业课风格愈发难预测了,大家在抓大放小的同时尽量复习得全面一些,像一般均衡等难度较大的部分也不能放过了。
⚪️ 微观
专业课的复习,主要就是刷题+跟苏世的视频课。前期还搭配一些专业课参考书。范里安内容过多且风格和软微不符,建议直接尼科尔森开局,第一遍有些地方看不懂很正常,多看几遍后就会发现尼科尔森其实也并不难。如果实在理解有困难就可以搭配苏世的课程和习题。尼科尔森11版有很多错误的地方,可以在网上进行查找纠错。第一遍看主要是为了了解大致框架和基本概念,很多地方不必深究。软微考察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生产者理论、CES、市场势力、不确定性等,且大多涉及数理推导,所以比较重点的内容建议记下来反复练习,比如CES的各种推导、各种博弈模型的均衡求解等。一轮时可以写一下尼科尔森的基础题,有助于加深知识的理解。尼科尔森看完可以开始看平新乔,这时候可以开始看第二遍尼科尔森(也可以一轮的时候一起看)并且写一下课后习题。平新乔前十章的课后题非常经典,特别是涉及推导的,建议掌握。关于课后题的答案,我建议尼科尔森的中文答案和英文答案对照着看,平新乔则有很多答案版本,建议也是对照着看,有些地方的答案有误,大家在对答案时也要保持一定的批判性思维。基础阶段可以对每个章节做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以更好地掌握知识框架。


基础知识掌握得差不多了可以开始大量写题,我在暑假主要是写了大量习题册,题非常多且很全,适合时间充裕的同学。遇到好题和错题一定要记录下来,反复刷加深记忆。刷完题之后可以进行知识拓展,我在暑假还看了几本高微的书(蒋殿春、田国强以及吴汉洪的高微习题),主要看考试可能会涉及的内容即可,有些地方对数理要求很高可以不必深究。暑假之后开始写真题和一些模拟题,软微的真题非常重要,建议前期就可以看看了解考试的风格,以做出针对性的复习,模拟的时候认真按考试的要求写。大多数机构出的模拟卷质量都一般,大家写的时候放平心态,当作练习即可。
⚪️ 宏观
宏观在微观看完尼科尔森后开始看,和微观一起穿插着复习,总体花的时间是要少于微观的。因为本科的教材就是曼昆,所以入门难度不大,曼昆这本书第一次看的时候感觉非常乱,多看几遍就觉得编写得还是很不错的,很有助于建立框架,建议把索罗模型部分放到最后复习。索罗部分可以主要看张延的中宏,这本书逻辑性很强,经济增长部分写得非常精彩。把张延这本书掌握了,再补充下罗默第一章和吴汉洪的高宏习题应该就问题不大了。今年的宏观压轴题就是改编自张延和罗默的课后题。想多见识下经济增长的题,可以看一下怡课的宏观习题册,里面索洛模型部分编得很好,题型很全。宏观其他部分就主要是看曼昆,曼昆的习题一定要重视,推荐用人大出版的那本第十版的答案(红皮),和曼昆官方的英文答案对照着看。有时间也可以看看额外的习题册,拓展下知识点。

总体来说,软微的专业课还是以课本为主,重视推导和计算,大家把这些做好拿一个平均分是问题不大的,不用太过畏惧专业课。我在备考期间进行了大量的拓展,看了高宏微的书,写了其他院校的真题,其实作用都不太大,大家还是要把主要的时间花在基础知识和重点考察内容上。(我就是后期太过追求难题,结果今年第一题算CD函数都求错了。。。)

⬇︎⬇︎⬇︎⬇︎
这大半年的备考过程,很累很充实也很心酸,因为各种事情和不可抗力因素(汇丰扩招、疫情封寝、新冠阳性),9月后其实很多时间我都在摆烂,但万幸的是由于前期的基础打得足够扎实且今年题偏简单,最后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所以大家一定要利用好前期比较好的学习状态,把基础打牢,后期即使很累了也一定要咬牙坚持下去。考研真的很不容易,上岸更是难上加难,运气、实力缺一不可,但只要大家选择了合适的目标,按部就班地把知识学懂了、掌握了,考试正常发挥,再加上一点点的运气,大概率终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 写在最后:
生活也许不如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没有你想象得那么糟。加油,祝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