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它或许是第一个退休的智能助手

2021-01-25 19:00 作者:BGC津津游味  | 我要投稿

1992年12月份,旧金山的雨淅淅沥沥连下好几天,阴冷的天气让人们都有些郁闷。斯坦福的两位传播学教授Clifford Nass 与同事Byron Reeves刚结束关于计算机交互的演讲准备回家,突然有人叫住了他们。


看名片,对方来自微软,表示希望他们能够作为顾问加入正在研发关于人机交互的大项目。两人听完微软项目的介绍,两眼放光,这是份难以拒绝的工作,Clifford正在着手关于人机交互的传播学理论研究。他们期待有一天,用户跟计算机的能够像人与人一样交流,那是他所期待并相信的未来世界。而这个项目在Clifford看来,真的有可能成为打开未来大门的一把钥匙。

这个项目最终产生了让无数用户又爱又恨(恨多一点),时不时暴露网友年龄,永远不合时宜霸占古早操作系统宝贵分辨率的Clippy,也就是我们熟知的“Office回形针”。


当他退休时,比尔盖茨亲自为他送上告别T恤。照片左边,后来同样成为世界首富的杰夫贝佐斯也参加了活动。这规格的确离谱。


Clippy何德何能?

让我们把故事重新往前推。


1993年,美国仅有22.8%的家庭拥有PC家用机,十年后,这一数字增长为61.8%。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创立的Microsoft Bob项目的使命正是为了帮助90年代里这些第一次接触PC的人们能够学会并更为便利地使用PC,他们使用了房屋等虚拟物品取代繁琐的菜单和文本界面,加入浑身黄毛狗狗、书本乃至莎士比亚等具象动画角色作为用户向导,希望通过图形界面帮助用户更快上手。

Clifford在采访中说道,虽然你不会把计算机当作老婆,但你确实潜意识地将与计算机的交互类比于社交行为。根据他们的理论,人们更喜欢与计算机交互,而不是作为工具来充当“代理”。因此,如果界面可以与用户更加真实且拟真地交流,即便是第一次接触计算机的用户也能够自然地使用。


听起来非常有意思!


然而销量将他们拉回现实,这款产品在微软的大肆宣传之下,仅仅售出了58,000份,甚至不及同期Windows95的零头。


微软对Bob的宣传是极度疯狂的,你不仅能在CES大会上看到亮点颇多的全新“社交界面”,你甚至能在美国的无数航班上看到带有Bob标志的餐巾纸,更别提那些是拉着“欢迎Bob”横幅的飞机一天五次在天空中盘旋。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由于Bob最终能够实现的交互方式太少,它完全没有达到演示中呈现的效果,令人大失所望(蠢驴直呼内行)。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即使删减过无数功能的Bob说明书,也有足足210页!很难想象一个计算机初学者买到Bob之后看到210页说明书是个什么样的场景,Bob广告所宣传的易学易懂与210页说明书出现在同一画面中颇为讽刺。


当然,我们不能将责任完全怪罪到放到现在来看都有些超前的人机交互理念,这一款产品所要求的硬件条件和价格都与它“人性化”的用户界面格格不入。


在35年前,它的售价高达99美元,并且要求需要30M可用磁盘,以及8MB的内存豪华配置。

而在当时,普通家用PC的内存仅为4M…


一年后,也就是1996年,Microsoft Bob业务宣布终止。


虽然在Bob上栽了大跟头,但微软不想放弃对于人机交互的探究,Bob成功“秽土转生”,出现在另一款微软产品之中。


它就是Clippy,一个看似人畜无害的大眼回形针,被作为官方的Office Assistant(Office助手)程序出现在Office97的产品之中。相信许多90年代-21世纪初期使用电脑的人依然记得它。它是个可爱的小玩意,不但会时不时摆出爱心造型逗用户开心,在关掉Office的时候甚至会变形成自行车开出屏幕范围。期初,用户也挺喜欢这个可爱的小玩意,Clippy能在用户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指导,比如写信,当用户写下“你好”的时候,Clippy会跳出来询问是否需要对写信进行帮助。

然而爱来得快去得也快,Clippy与用户的热恋期很快过去,矛盾越来越多,它总是重复着同样的话,即使用户已经对Office了如指掌,它依旧自说自话,宛如一个固执己见的话痨。


“看起来您在写一封信,”它傻笑着说道。“您需要帮助吗?”

“你已经把我隐藏了好几次了,”它这么说着。“您想永久关闭我还是再次隐藏我?”


这样的对话每一天都在上演。


Clippy就像校园里高高在上的自大狂,它永远记不住别人的名字和爱好,对朋友毫无兴趣,只有假惺惺的热情和自作聪明。


更何况它同样对用户设备的内存提出较高的要求,在较为落后的设备上,Clippy甚至会导致Office的崩溃。


它不但没有成为用户信赖的助手,反而变成影响用户体验的一个破坏者。要求取消Clippy功能的人越来越多,成为“网黑”的Clippy甚至还拥有“反Clippy协会”,有专门的“反Clippy衬衫”,网络上充斥着让它滚出Office的呼声。

在用户源源不断的讨伐声中,顾问Clifford也犯了难。有什么技术能够让Clippy变得更加聪明呢?他想破了头也没找到答案。


这时,一只明星羊给了Clifford灵感,它叫Lamb Chop,是著名口技表演者Shari Lewis的玩具搭档。1993年,Lewis带着她的伙伴Lamb Chop出现在美国国会关于《儿童电视法》的听证会上。


为什么人们会如此认真地听着一只“玩具”讲话,甚至国会议员也会被它逗得捧腹大笑。大家难道不能从电视画面中看到这只被人“操纵”的玩具吗,它甚至不是代表自己讲话。甚至有国会议员问出了:“Lewis女士,你是否同意Lamb Chop的观点”这样的滑稽问题。

Clifford这才发现,Clippy惹人烦躁的最大因素并不在于它的功能性上,原来社交体验就是解决问题的钥匙。


拯救Clippy的关键点在于如何让这个目中无人的回形针懂得社交,学会与人互动,就像Lamb Chop一样,能够与人互动。人们并不在乎它是以什么身份出现,关键是能否给他人带来社交体验。


但以90年代的技术条件,是根本不可能为Clippy添加具有人工智能的交互行为的,还有什么方法能够让它变得更容易“打交道”呢?如果从技术上无法实现,是否可以通过别的方法改变用户体验?在Clifford翻阅了无数的资料及文献之后,终于找到了一个简单却正确的方法。

用魔法打败魔法!


Clifford发现,如果问题的关键在于Clippy无法让用户感受良好的社交体验,那通过社科、心理学理论,对回形针的社交方式进行更改就能够最直接地改变用户体验。


就如两个人增进感情的最好方式就是一起说另一个人的坏话,改变Clippy体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找个替罪羊!”


用户如果通过Clippy反馈了难以解决的问题或者对它有所不满,Clippy便会说:“我们一起去找产品经理麻烦!“然后会弹出电子邮件界面,地址的另一头则是微软的产品经理。通过创建一个替罪羊,将Clippy和用户与共同的敌人– “微软”建立联系,毕竟在玩家眼里,小回形针会有什么坏心思呢?


Clippy懂得倾听和反馈了,至少在用户眼里是这样的。在这之后,接受新版Clippy测试的用户都对小家伙的改变赞不绝口,在没有对Clippy做出任何技术上修改的情况下在一定程度上该表了口碑。事实证明,Clifford确实找到了一个不通过技术本身,而是利用社会学、 心理学方案解决问题的方式。


虽然Clippy解决了自身的一些问题,但由于它的功能过于局限,比如它并不联网,只能从自带的数据库里对用户的问题进行指导,或是对设备要求较高,过于占用内存等种种问题,最终它也在2007年正式退休,从Microsoft Office中离开。

如今,人工智能成为最为热门的研究方向,Alexa,Siri,Cortana,Google助手乃至国内的小度,华为助手都成为智能助手方面的杰出代表。计算机越来越像我们的伙伴,被我们当做“人”一样进行交谈。如今,用户可以与智能助手进行完整的对话,要求它回答复杂的问题并执行复杂的任务。


还会有人想起二十五前,智能助手的时代起始于那一句来自Office助手的问候。


“看来您正在写一封信。您需要帮助吗?”

事实上,从Clippy身上吸取的教训引导着现在的智能助手走向正确的道路。比如使用女声及女性形象,采用较为客气的交流语气,在完善功能的同时注重社交体验等。


曾有人开玩笑说,Clippy果然是智能助手们的前辈,现在的Siri不也是听到谁喊声Siri都屁颠屁颠地跑出来,跟主人这么久连声音都认不出,和Clippy没什么两样。事实上,Clippy虽然是款失败的产品,但却是个勇敢的开端。曾参与Clippy开发的前微软Windows事业部主管Steven Sinofsky曾说,Clippy是非常勇敢的开始,即便是现在的智能助手,它们也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对人机交互的认知依旧只有一小部分而已。

虽然Clippy并非游戏,但在学校机房里,每次点击都会呈现不同反应的Clippy是许多孩子的要好玩伴,就像同样占据电脑一角的瑞星小狮子和之后的QQ宠物一样。

现在我们已经很难在现在的电脑中看到Clippy的身影了,但微软却始终还惦记着这个让人爱恨交加的小回形针,他们并没有删除Clippy,而是发布声明称,Clippy完成了它的任务,已经在退休养老了。作为Clippy的后辈,Cortana其实也隐藏着关于前辈的彩蛋,只需要向Cortana提问“Clippy在哪”,它将跟你介绍Clippy退休后的生活。


“它的晚年经常在打桥牌并一直在赢。”

“Clippy吗?它已经接管了Canasta(一款纸牌游戏)。它太过优秀所以完全不需要任何的辅导。”

“Clippy正在聚光灯之外安享他的晚年。”

而先后担任Bob,Clippy项目顾问的Clifford Nass教授在人机互动领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先后出版了对业界产生巨大影响的《The Media Equation》、《The Man Who Lied to His Laptop》等著作,除此之外,他同样在媒体多任务处理、无人汽车驾驶等方面的研究有所成就。但不幸的是,Clifford教授于2013年因心脏病去世,享年55岁,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热爱的人机交互事业。


虽然他们都已经不在江湖,但江湖将一直流传他们的传说。




它或许是第一个退休的智能助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