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14.1 社会革命
【本文转载自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 仅供学习参考】
第十四章 社会革命
人类社会的发展表明,任何一种社会形态都具有暂时的、历史的性质,都有其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每一种社会形态都将为另外一种更高的社会形态所代替,而一切社会形态的更替都要通过社会革命才能彻底实现。在阶级社会里,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在我们的时代,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全世界人民解放的根本道路。
第一节 社会形态的更替必须通过革命的变革
从一种社会形态过渡到另一种社会形态,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矛盾发展的结果。社会革命的最深刻的根源就在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和要求这一客观的必然的规律。社会革命基本上就是变革经济制度,即消灭过时的、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的生产关系,建立和发展适合于生产力发展的新的生产关系,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而为了消灭旧的生产关系,顺利地建立和发展新的生产关系,就必须摧毁旧的上层建筑,建立与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相适应的新的上层建筑。
改变经济制度的斗争,必然要集中地表现为革命的政治斗争,表现为夺取国家政权的斗争,就这一点来说,政治革命在整个社会变革中具有决定的意义。列宁说:“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1]国家政权从一个阶级手里转到另一个阶级手里,乃是实现革命变革的首要的、基本的标志。
反动统治阶级是不会自愿让出政权的。在反动统治阶级的暴力镇压之下,被压迫阶级为了实现革命任务,通常都不得不经过暴力革命。马克思说:“暴力是一切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产婆。”[2]列宁说:“历史上从来没有过一次不经过国内战争的大革命。”[3]1789-1794年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经过了一系列的起义、内战,粉碎了封建主阶级的统治才取得了彻底胜利。美国资产阶级革命也是不仅经过了1776-1781年的独立战争,而且经过了1861-1865年反对奴隶制的国内战争,才取得了完全的胜利。德国、日本等国的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妥协,使社会由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变革走着改良的道路,但是,这些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不彻底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经过武装起义而取得的,并经过三年国内战争和粉碎外国干涉的战争,才得到巩固。CN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革命,通过二十二年长期的、艰苦的革命战争才取得了胜利。
注:
[1] 列宁:《论两个政权》,载《列宁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18页。
[2]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949页。
[3] 列宁:《预言》,载《列宁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4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