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过度依赖爷爷奶奶教育孩子可能导致的4个问题

父母过度依赖爷爷奶奶教育孩子可能导致的4个问题
一个英国孩子的爷爷曾说过:“我们很知趣,不去抢夺孩子的母爱和父爱。我们也不能做保姆,只能算个育儿参谋。我们这样做,是为了孩子更健康地成长。”中国的祖辈们也应意识到孩子父母才是教育的主角,自己处于教育的辅助地位,辅助孩子的父母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或处于顾问、指导的地位,在关键时刻,再出面对其进行教育。这样既可培养孩子父母的育子能力,又可维护孩子祖辈及孩子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尊严和权威。

案例:我们家有三个孩子
牛牛的父母都是独生子女,两人是大学同学,一毕业就结了婚。有牛牛的时候,两个年轻人不过二十来岁,结婚后就一直与牛牛外公外婆一起住,生活都是由两位老人来打理。 牛牛的妈妈生了牛牛后,为了不影响身材尽快恢复,坚决不用母乳喂养孩子,休完产假就去上班了,于是给牛牛冲奶、喂奶的任务也全权交给了外公外婆。牛牛爸爸妈妈也不知道该如何给孩子把尿、换尿布,平时自己的衣服都不洗,更别说洗牛牛的衣服和尿布了。周一到周五,两个人上班,没时间带孩子;周末还有自己的社交生活,也没时间带孩子。可以说,牛牛就是外公外婆像小时候带他妈妈一样,一手带大的第二个孩子。 现在牛牛2岁半了,一直跟外公外婆睡,而小两口的任务就是有时间的时候跟牛牛玩。外公经常对人家说,“我们家有三个孩子!两个大孩子,一个小孩子。” 在现代生活里,牛牛一家的抚养模式一点也不稀奇。许多独生子女父母选择与自己的父母同住,祖辈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养育下一代的主力军。这一状况当然有其积极的意义与背景,但也让我们看到其间潜伏着必然的育儿危机:

问题1、年轻父母过度依赖祖辈,忽视了对自己养育能力的培养
“同住不同养”的原因大致有三:
其一,没有足够的父母意识。
其二,心有余而力不足,过于忙碌、压力太大没有充分的时间、精力照顾孩子。
其三,客观条件不允许,比如有的父母工作性质是晚班,基本生活规律正好与孩子的相反,无法兼顾到孩子。
不管是哪一种原因,这样日复一日地依赖祖辈,都会使得年轻的父母们在养育中“有名无实”,养育经验与能力都难以积累起来,为日后的“养育接班”埋下危机。

问题2、缺乏养育权威
我们知道,要想孩子“听话”,父母就得有必要的威信,但如果身为父母一直不担负起管教孩子的任务,就会在缺乏经验与能力的同时,丧失养育权威。对很多由隔代抚养大的孩子,父母后来去管他们的时候,一方面会因为长期不管而不知如何下手,结果使得孩子看不起自己;另一方面,很多父母难免情绪化地处理孩子的问题,结果引发孩子心理上的逆反,觉得父母只会发脾气、乱骂人。很多孩子还会想:“你以前不管我,现在凭什么来管我?”

问题3、会与孩子之间有距离,难以达成养育默契。
养育是父母与孩子互动的过程,而过程是需要时间与空间来填充的,如果长期疏于管教孩子,怎么能一下明白孩子的脾性与习惯呢?所以,不仅做父母的会觉得孩子很陌生,孩子也会对父母的方式不适应,出现养育不合拍,甚至剧烈的冲突。

问题4、父母习惯了依赖,缺少压力锻炼
虽然现在牛牛的父母生活得很轻松、快乐,但要知道两位老人毕竟在一天天老去,孩子也在一天天长大,总有一天老人要将养育孩子的接力棒交给他们,那么面对未来的“上有老弱,下有小闹”的多重家庭压力时,又该如何是好呢?
建议年轻的父母们,一定记得给自己参与养育的机会;祖辈们也要适时传递养育孩子的信息与经验,帮助年轻的父母们成长,减少日后潜在的育儿危机。


给祖辈的建议
(1)平时适当分配给孩子的父母一些家务,比如购买日用品、打扫房间等。(2)多注意培养孩子父母的家庭责任观,比如请他们交一定的生活费,让他们陪你们去检查身体。(3)给孩子父母做父母的机会,激发他们对孩子的父母意识,比如让他们带孩子出去玩、陪孩子去学兴趣课、去参加幼儿园家长活动、为孩子购买衣服等生活用品、带孩子去看病等。(4)记录下孩子的成长,尤其是重大的成长事件,并定期给孩子的父母传递相关的信息。(5)多在孩子面前说父母的好话,帮孩子父母树立权威性。(6)多鼓励孩子的自主性发展,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以免自己生病的时候,孩子的父母兼顾不暇、被压力吓坏。

给父母的建议
(1)在生活里留出与孩子相处的空间,有意识地将父母角色纳入生活范围。(2)看一些育儿类的书、杂志等,增强自身的养育知识。(3)多听听祖辈对孩子情况的介绍,即使不能直接管到孩子,但对孩子情况要心知肚明。(4)定期给祖辈放假,尝试独立管教孩子。(5)选择孩子的一个方面做跟踪记录,让自己的目光注视到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