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届华政经济法考研经验——一篇只讲经济法专业课的经验贴
24届华政经济法考研经验——一篇只讲经济法专业课的经验贴
一篇只讲经济法专业课的经验贴
关于专业课的准备我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个是时间的分配,第二个是背诵专业课的时候的一些要点。
一、为什么选择经济法
坦白地讲,当时我自己选择经济法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我本科就在经济法,再加上几个学长学姐的“蛊惑”。但是华政经济法在上海的就业前景还是十分光明的,尤其是你准备在上海做资本市场业务的话,我感觉经济法真的是十分合适。
为什么不选择民商和刑法。关于这个问题有很多的因素在内,首先是民商和刑法的考研难度确确实实的比经济法高出许多,而且这两个专业也会有更多水平很强的竞争者,如果不是内心十分的热爱,建议还是别冒险;其次是民商刑法和经济法的考试模式的区别,民商和刑法都会涉及到案例分析题目,而法学这个学科有着很强的主观性,尤其是对我我这种想法又多又奇怪的人而言,想要把案例分析题做好实在是让人头大。因为无论知识记得再怎样牢固,也难免会出错误,而这种风险我是不愿意担负的。相比之下,经济法的考试模式就十分友好了,就完全在于背诵,只要你背过了就能稳稳当当的拿到分数。
所以如果正在这三个专业里面摇摆的话,建议结合一下自身的实际来考虑一下。其他专业我了解的并不多也就不说了。
二、时间分配
就我个人的经验来看,准备考研并不需要太久的时间,而且一定程度上讲,战线拖得太久反而并不利于你保证学习的效率。我是在去年的七月份中旬才决定下要专心考研,满打满算也就四个半月的时间。当然了,这么晚开始也确实是有代价的,那就是我的法综我放弃掉了许多知识没有背诵,所以也就只有可怜的96分。所以,我现在所讲的时间安排其实是偏向于主抓专业课而放弃掉一部分法综的,如果你想两手全抓的话还是要早些开始的。
7月中旬—八月初 看一遍精讲,熟悉经济法的基本概念和框架
这段时间就是用来熟悉教材的,并不需要你进行背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就搁那硬看,而是要在熟悉经济法框架的基础上搞清楚各个基本概念,这个样子才能更好地背诵。但从复习到最后,反过来看,看教材的必要性其实并不大,你完全可以第一遍开始就熟悉笔记,而不是教材。
先讲一下框架的重要性。我经常会听别人说经济法的内容十分繁杂,背诵起来无从下手,在我自己准备初试的过程中就有很多人和我说起过这个问题。经济法的知识很多很杂确实是事实,但是并不是无法解决的。我觉得这个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能对经济法的体系和框架了熟于心。经济法内部分成了三个部分:经济法、商法和金融法。各个部门法的内部都有着自己的独特内容和体系,我个人认为震川的经济法精讲的优势在于,它是遵循了经济法的运行逻辑来进行内容编写的,这种逻辑对于形成体系和框架十分重要。其实关于框架的重要性就好比收纳衣物,要从收拾整洁分类归放的衣柜里面找到你想要的那件衬衫是远比从沙发上的一坨衣服要快得多。
基本概念就相当于是整体框架上的枝叶,在内心有了较为清晰的框架以后,就需要在框架上增添内容了。
八月—十月底 进行一轮背诵
一轮背诵可以说是整个背诵过程中最为痛苦的环节了,因为这个时候你对知识特别的陌生,要一点一点的跟着背,而且同时你还要承受根本记不住或者马上忘记的痛苦。适当的自我怀疑可以成为动力,但是一定不要执着于这种自我怀疑。这种背了就忘、仿佛自己什么都没背的感觉甚至会一直伴随到你上考场的那天。当时我就是这个样子,考前的那一天我在脑海中回想框架,但是我却有很多都感觉自己完全没背过的知识。但是在进入考场拿到卷子的那一刻,你会发现你背过的东西都会浮现出来。
关于一轮背诵的进度,我觉得一天背10页左右就很好,具体多少页要看自己的状态,背的进去的时候就多背点,如果实在是背不进的话,这一天完全不背新内容就单纯的复习也不错。在背诵的过程中你会发现有些东西你背的很快而有些内容就很晦涩,这个时候你就要把晦涩的知识标记一下,第二天在进行复习。
还有一个重要的点就在于反复,一定要反反复复的背,尤其是第一轮,不要一条路背到底。就比如你在背完经济法准备开始商法的时候,最好是专门挑一天重新过一遍经济法。
一轮背诵的内容可以集中在基础知识,对于那些拓展知识,就比如经济法中宏观调控法治化内涵的那种题目,其实完全可以读一遍甚至直接跳过,将他们留在日后第二轮或者最后冲刺的时候了解。
十一月—十二月 进行第二轮背诵
二轮背诵其实一个月完全够用,经济法和金融法内容多一些,可以用12天左右,商法的内容少一些,大概就用6天左右。这个时候的背诵是需要有的放矢地进行的,着重背那些你一轮背得很差的内容,以及刚刚所说的那些偏拓展性的内容,对于你背的比较熟的知识,迅速的回忆一下过一遍就完全ok。
二轮背诵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事情就是在背的过程中需要把课本中的知识按照框架列好(如图),为接下来的冲刺做准备。这个框架的另一个作用在于,你可以把他随身携带,经常拿出来看一眼。而且框架的做法最好是边背边写下来,这样子印象会更加深刻。
十二月—考前 最后冲刺
冲刺阶段大约留20多天就可以了,这个阶段主要是最后的复习,根据之前列好的框架重新完整的走一遍就好了。对于冲刺阶段很多机构会出的新内容,我个人觉得是没必要再去看的,我在准备考研的整个过程中只用了震川的精讲笔记。因为在我看来,考经济法只需要打好基础就行,其他的拓展性内容在我看来就完全没必要。因为经济法的内容很多很多,你要去预判到老师想要出的拓展性问题是基本不可能的,而且你要想到备考的大家其实知识储备都差不多,就比如那年的“超额配售权”,大家要不会就都不会,根本拉不开什么差距。
三、其他要点
教材需不需要看
完全没必要看,震川经济法精讲上的内容完全够用。
手写框架进行背诵
一定要手写!一定要手写!一定要手写!这是我觉得十分重要的事情,我十分不推荐电子笔记,因为到最后考研都是纸笔,是需要你手动输出的,如果平时不多练习手写的输出,考场上你也一定会对手写知识感到陌生。
背三轮不等于背三遍
上文中所说的背三轮完全不是背三遍的概念,三轮的概念是模糊性的,更类似于系统性的流程。我在上文中的三轮过程中可能会把知识点重复很多很多遍,就比如商法的内容,我在每一轮中都会背上好多遍。其实这个真的不难,等你对知识都很熟悉以后,可能过一遍商法只需要三个小时。
其次是一定不要在乎你的身边人背了多少轮。我之前也会很纠结我的朋友背了好多遍之类的,但是到最后都没有什么用。其实考研真的就是一个你自己前行的过程,只要你在往前迈步子,你就已经做的很棒了。
机构的问题
关于机构主要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教材,另一个是课程(其实当初选择震川完全是因为名字好听hhh结果后来还蛮香的)。从教材说起,我是从头到尾一直使用震川的精讲笔记的,考前最后一轮我也没有看冲刺笔记。就我自己的体验来看,震川的经济法精讲内容是完全能够覆盖考点的,考试所考到的题目都能在书本上找到。而且对我来说,精讲笔记最大的优势在于其缜密的逻辑体系,就是不仅会告诉你某某定义是什么,还会让你明白它的内生逻辑。对于经济法而言,这种逻辑对于记忆是很重要的。
关于课程的话,我是报名过震川的暑期线下班的。因为我个人并不是一个很自律的人,而且大学本科一直在鬼混,早就没有了学习节奏,所以在假期报这个班对于养成学习习惯还是蛮不错的。又或者是第一次接触经济法,对于经济法的内容很陌生的人,也完全可以报个班听学长学姐帮你梳理知识,这对于后期背诵帮助也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