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记(3):瑶海湾湿地公园&老淮南铁路走访


2月25日是周六,我决定去之前一直想去走访,但始终没去成的地方:瑶海湾湿地公园与隔壁的“老淮南铁路”。
初春时节的瑶海湾湿地公园,花坛和树林还是“光头状态”,让园中央酷似通天塔的“彩虹塔”颇为突兀。小朋友们在彩虹塔的走道上兴奋地奔跑,空气中洋溢着活泼。

在塔顶,我偶遇一位带着孙子放风筝的老伯伯。老伯伯姓尚,祖籍是安徽蚌埠,现居合肥。
“老合肥和现在比,非常的小。我们现在站的地方,原来都是农田。”老伯伯一边放着风筝,一边对我和他的孙子侃侃而谈,“再往南边走,就是大兴,原来的合肥钢铁厂就在那儿。”

“前几天看卫星地图的历史图片,感觉合钢非常巨大。但因为转型,前几年歇业了。”我接过老伯伯的话。
“怎么讲呢,铁饭碗固然有值得怀念的地方,但当时的肥缺还是材料科。”灰白的霾为远处的楼宇披上诡异的面纱,“那些人啊,终究还是败给自己的贪婪。所以国企垮台,和挖墙脚脱不了关系。”风筝在空中高飞,随气流微微晃动。

告别老伯伯和他的孙子,我从南门离开,来到“老淮南铁路”旁。
老淮南铁路,又名“淮南铁路既有线”。于1934年开始兴建,至1935年12月份竣工。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下令炸毁老淮南铁路。日本方面于1940年复原该线,后因军事需要,拆除了老淮南铁路裕溪口——水家湖区间。抗战胜利后,淮南铁路局组织力量,对战败前夕被日军破坏的淮南铁路进行抢修,在1947年的双十节恢复全线通车。

建国后的淮南铁路,逐步发展成安徽省内的铁路干线。因为部分路段建造周期早,导致淮南铁路在世纪末进行两次改造。改造结束后,途经合肥的淮南铁路既有线,成为仅办理货运的“合肥南线”,线路上的合肥老站也改称“合肥南站”。


2011年合肥北站建成后,“合肥南线”合肥老站——铜陵路以东区间停用。铜陵路以西的线路,因为热电厂的煤炭运输需求,得以继续运行,改称“钟油坊线”。2022年热电厂“铁改汽”后,“钟油坊线”停用,老淮南铁路合肥段的历史告一段落。
路过长满藤蔓的搬岔房和“21公里”标识牌后,铁路线开始分叉。钟油坊车站的四条轨道锈迹斑斑,伴随倒伏的枯草。
午后阳光洒在老式站牌上。不知是粗心,还是什么原因,“钟油坊”的拼音被误写成“ZHONGYOUEANG”。登上站台,我恍惚觉得时光还在昨日:客车和货车接续地从钟油坊站经过,站台上的行人摩肩接踵。


很快我回到现实:一辆OFO单车靠在墙根上,宣告这里曾有人类活动的踪迹;一群流浪狗趴在线路上晒太阳,成为人类撤离后的“新主人”。它们对我发出“呜呜”的低吼,我于是求助路过的阿姨。
“它们不会咬人的。”阿姨笑着说,我硬着头皮往前走。流浪狗果然如她说的那样,停留在原地,注视着我走远。
钟油坊站的东面,线路合并后越过一条小河。桥下的河水荡漾着微波,附近居民在河岸上打理庄稼。路过检车台和屋顶丢失的搬岔房后,我看到一条长着枯枝和杂草的岔线向南拐去,这是合钢专用线的遗留。


鼎盛时期的合钢专用线,可以在合肥钢铁厂内部运行。我在专用线上走着,不时避开朽烂的枕木和杂物。但最终不得不停下——公园的湿地步道把专用线拦腰截断,剩下的路轨穿过步行道,被高楼遮去身影。
道口隔壁,有一座停用多时的工厂。出于好奇,我询问在线路一边旁采摘野菜的阿姨。
“这里是造纸厂,已经很久不用。对了小伙子,你到这里干什么呀?”阿姨停下手中的工作,好奇地问我。

“我对这条老铁路感兴趣,于是就过来走走。”我赶忙回答。
“这样啊。以前这条铁路线可热闹呢,煤车、客车都从上面走。现在不用了,成了步行道。”阿姨感慨地说。
龙岗路口,线路在此中断。这里原来也是“老淮南铁路”的道口,但随着热电厂“铁改汽”,以及城市道路改造,铁路线惨遭截断。这也意味着,“老淮南铁路”龙岗路以西区间失去所有通行能力,成为名副其实的废线。


穿过龙岗路后,我重新走上老淮南铁路。铁路线一侧,红底白字的“此处禁止倾倒垃圾,禁止开荒种菜”的标志依旧站立,不过已经没人当回事——路轨两侧随处可见附近农民开垦的小自留地。由于新楼盘的建设,许多废弃物也不均匀地分布在线路上。
越过铺设在路基上的田埂,铁路线在不远的广德路再次被截断。眼前是一处被堆起的土坡,上面种着金黄色的油菜花。难道这里的线路被彻底拆除了?
小心翼翼地踩着塑料垫走过水洼,从土坡的阶梯登上坡顶,我看到铁路线在土坡下方。广德路区间的反差,比龙岗路区间更大:一侧是建设中的楼盘,另一侧是农民的自留地。油菜的花朵被风吹拂,好像青春的少女在阳光下舞动。


不远处是郎溪路高架桥,桥上的喧嚣和桥下的冷清形成反差。也许是动作幅度过大,一只“长脸狗”向我叫了一声,把脸别了过去。
“这种狗叫马犬。” “长脸狗”的主人,一位老奶奶连忙安慰我,“它不咬人的。”一些路过的行人也好奇地凑近小狗,拿出手机给它拍照。为避免小狗再度受惊,老奶奶带它离开铁路线。
“听说这老太婆收留二十多只流浪狗,自己却住在一栋平房里面。真是不能理解。”一位女士语带轻佻。
“别人的选择,我们也不好说啊。”另一位路人连忙打圆场。
农田继续延伸,直到被线路两侧的的平房遮住脚步。一只猫慵懒地躺在平房顶上睡觉,我连忙用相机抓拍。猫咪只是翻了一下身子,又开始享受春天的梦。


采石路口,我试图抄近路进入铁路线,结果被一座学校挡住。只好硬着头皮,艰难登上工地入口旁的土堆,同时做好被管理员喝止的打算。
最坏的情况并没有发生。也许是方便沿线居民行走,铁路与水泥路的连接处被铺上瓷砖。太阳逐渐向地平线靠近,好像是对“工业合肥“的追忆,又是对“信息合肥”的畅想。
东二环路跨线桥上有巨大的空隙,这也是合钢专用线的遗存。当年合肥市准备利用这里,作为“合肥有轨电车”的新路基,最终没有下文。


沿着线路一侧的小径,走上肥东路道口。此时太阳已经拖着疲惫的身体下班,夜的精灵正在用魔法把天空变得深蓝。
天色已晚,还是隔日再来吧。看着肥东路道口以北的铁路线,我踏上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