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必修课:《会饮篇》第六讲—苏格拉底小朋友隆重出场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如下是我在备课《会饮篇》第六讲时候的备课笔记,请大家查收。老样子,还是很希望大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也给大家分享分享自己的笔记内容,好不好:)
【愿意分享的小伙伴,我会给大家准备小礼品的,虽然我也还没有想好小礼品是什么】
另外,由于苏格拉底过于话痨,所以我一共讲了三次才讲完,分别是(第六讲,第七讲和第八讲),如下的笔记是第六讲的内容(换句话说,并没有完整包括苏格拉底的所有观点)
引:苏格拉底Socrates[ˈsɒkrəti:z]假意强调A’gathon的精彩发言与推脱
总的来说的结构是这样的:1)先反驳,2)在定位之后3)立论
第一部分:反驳
先评价
- 苏格拉底Socrates[ˈsɒkrəti:z]认为这是A’gathon的颂词仿佛是
- 戈尔及亚 这一智者的辩书;(强调辩论技巧之强)
- 戈尔共 这个女妖的法术;(强调使人哑口无言)
- 【问学生】
- 如果你和别人辩论的时候,对方大幅度赞扬你的辩论技巧,你会怎么想?
- 看似恭维,实则讽刺:
- Socrates[ˈsɒkrəti:z]从来认为,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辩论的技巧从来都不是重要的,甚至辩论过程中的“胜负”也从来没有重要过;
- 举例:张五常的老师弗里德曼;所谓个人的脸面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毫不重要。
- 【引申】
- 诺贝尔奖得主罗伯特·奥曼在1976年发表了一篇论文 《不一致的达成》,这篇堪称传世的论文说的是:
- 如果是两个理性而真诚的真理追求者争论问题,争论的结果必然是二人达成一致。换句话说如果争论不欢而散,那么必然有一方是虚伪的。
- 举例:
- 譬如我和你讨论一个问题,说那个翻译版本的《会饮篇》是更好的。
- 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双方观点并不一致,你说A版本更好,我说B版本更好
- 之后,你说你查过原文,查过字典,A版本的翻译更准确,你感觉A版本的翻译和B版本的翻译都有不足之处,但是你感觉A的错误更少
- 我会默认你是真诚的,既不会为了辩论的胜利而捏造不纯在的信息,也不会为了胜利故意忽略对我有意义的证据,因此在你的信息更完善的情况下,我会赞同你的观点。
- 事实的情况可能会更复杂,因为可能存在双方各自掌握一部分独有信息的情况,但双方依旧可以通过真诚的交流来获得对方的相关信息,回到上文的简单逻辑中。
- 前提是:我和你(任何人)都不会为了获胜而牺牲自己的真诚。
再讽刺
Socrates[ˈsɒkrəti:z]开始火力全开:
原文:我原以为每逢颂扬时,我们应当对所颂扬的东西说出真话,以此为基础,然后从中选择出一些最美的部分。
- agathon显然不是这样做的,他把各种美德一股脑的都安排到了爱神的身上。
- 爱神的特点:年轻的;娇嫩的;具有韧性与随和
- 爱神的品德:公正;审慎;勇敢;智慧
第二部分:定位
从a’gathon的问题
“爱神是什么”
到Socrates[ˈsɒkrəti:z]的问题
“爱神是谁”?
- 这是一个奇妙的视角变化:到达了人类学的视角,这种视角下,生物性与文化性同样重要。我们开始想要回答:爱神父母是谁,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下存在,具有什么生物性?以及文化性的特质是什么?
Socrates的关于爱神的两个定位
- 首先,爱神是对某某东西的爱(有明确的指向性):生物性
- 其次,爱是对他所欠缺的东西(不属于自己东西):文化性
- 也就是说,本质上爱,不是爱自己,爱的不是属己之物的话题;#属己之物
- 为什么这个观点很重要,因为可能这就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是人类追求的本质和动力;
Socrates的对于a’gathon的反诘
苏格拉底Socrates[ˈsɒkrəti:z]的利用以上的两个观点,开启了一段经典的,针对a’gathon的反诘过程
- a’gathon说“爱神很美好”
- a’gathon同意之前Socrates的观点,也就是同意“一个人所爱的是他所缺少的,没有的东西” #非己之物
- a’gathon因此肯定是“爱神肯定是缺少美”,
- a’gathon同意,缺少美的爱神是不美的
- 此处第四点的观点与第一点观点相悖
第三部分:立论
套娃中的观点人:Diotima of Mantinea
为什么要采取套娃的结构:
一本柏拉图写的书,要借苏格拉底的嘴来说话,而书中的苏格拉底也不愿意自己说,要借来自曼底內亚的狄欧蒂玛来说Diotima of Mantinea
因为,Diotima of Mantinea从两个角度来说,都不是属己之物,这是一个异邦的女人:
- 来自曼底內亚Mantineia:不是属己之物;
- 女人:不是属己之物;
- 萨特说,他人就是地狱。
整场会饮之中,都是雅典男人们在表达对于#属己之物 的爱,勇气也是,同性也是,技巧也是,道德也是,可是苏格拉底,就是要用一个外邦女人的嘴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以此来说他关于所爱#非己之物 的基本观点。
【给学生引申】
- 对于#属己之物,我们似乎进行过好几次的论述,或者是明的,或者是暗的,其实也包括之前我们对于真理的论述,我们说如果两个真诚的真理追求者,最终是一定可以达成一致的,如果争论不欢而散,那么必然有一方是虚伪的。这个本质上也是对于#属己之物的奇妙的认识。自己的观点并不因为是自己的观点而值得被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