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成为入乡随俗的第一人
姜子牙被封齐地的营丘以后,就开启他对齐国的治理,他是怎样治理齐国的?
姜子牙接到被封的诏令后,在西周都城镐京还待了一段时间,一直到周成王时,便东去自己的封国。从镐京到营丘少说也得1000公里,可是一路行使速度缓慢,这又是为何呢?当初武王伐纣非常重要的辅臣有姜子牙、周公、召公。建立周朝后三人虽都有封国,但周公和召公留在了中央继续辅佐天子,而让自己的后代去了封国,只有姜子牙亲自去封国,可见在路上走的慢的原因也许是姜子牙在等待周成王改变主意或在纳闷为何让自己去封国,而且齐地也不是自己原来的老家吕地,有些不情愿。其实是权力斗争的结果,周成王继位而周公作为他的亲叔叔摄政,留在中央。如果姜子牙也在中央势必影响到周公施政,,去封国就任对中央天子来说是最好的安排了。
不管姜子牙情不情愿还是走在去封国的路上,一个旅馆的人说“机会难得也容易失去,姜尚睡的很安稳一定不是去封国就任的。”姜尚听到这个人说话后立即惊醒了,连夜赶路天亮就到达了齐国。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靠近齐国营丘的东夷莱国,是原商纣的附属国,至此趁乱想争夺齐国的地盘,那个时候天下分封刚刚开始,有很多土地边界合法性等并不规范,所以即使莱国占领了齐地,姜子牙就算过去是没有办法的,因此姜子牙连夜赶路快速到了齐国。
姜子牙到了齐国后修明政事,并没有把周礼的那一套过多的带给齐人,而是根据当地习俗简化了礼仪,这就是入乡随俗的表现。经济方面,他放开工商业,发展鱼盐之业,这在当时还是很开放的,因此周边的百姓都争相归附,使齐国逐渐成了大国。后来发生管蔡之乱,淮夷也背叛周朝,周天子鞭长莫及,于是周朝就允许齐国在周边拥有征伐诸侯的权利,以稳定西周东方的政局,这样齐国就俨然成了东方的大国。
姜子牙到齐国就任时已经80多岁了,按理说思想很守旧,哪里还有什么与时俱进?再说齐地加上东方莱夷,这些地方的人开化程度不高,姜子牙能够入乡随俗,体现了他与时俱进、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优秀品质。他放开工商业和鱼盐业,说明他很有经济头脑,也有经济开放的视野,在西周这些产业都是官营不允许平民触及的,这在当时需要巨大的政治勇气的。